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翌字的来源和演变(脩字的演变)

翌字的来源和演变(脩字的演变)

更新时间:2024-04-19 17:20:40

翌字的来源和演变

翌yì 字形演变过程:

1/2


甲骨文1/2


金文


战国文字


楷书

此字晚出,始见于楷书。《龙龛手鑑‧羽部》:「翋,俗;翌,正。明日也。」以「翌」为正字,本义是明日。商代甲骨文、金文则多用「翼」字来表示「明天」。甲骨文、金文中隶定为「翼」字的「」,原像翅膀之形,本义当为羽翼、翅膀。在六书中属于象形,不见用例(参「翼」字条)。后因「翼」字多假借用来表示「明日」的意思,转注为从「翼」、「立」声的「」(今隶定为「翊」)字,以保留本义。有的「」字写成左形右声,羽、翼义近通用,隶定后写成从羽、立声的「翊」,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又为强调时间序次,有的在「翼」上,加注形符「日」,写成从日、翼声的「」。有的在「翼」上,加注声符「立」,写成从羽、立声的「翌」。西周〈小盂鼎〉表示「明日」的「翼」字作「」,既加形符「日」,又加注声符「立」。《石鼓文‧吾水》则在「翼」上加形符「日」,又加注声符「以」。在六书中属于形声。《说文》表示「明日」的「翌」篆文写成「昱」,把「翌」当作「昱」之假借。《说文‧日部》:「昱(ㄩˋ),明日也。从日、立声。」在六书中属于形声。教育部「翌」、「昱」并列为正字,而以「翌」为表示「明日」意思的正字。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