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古代的王和公有什么区别(中国古代的王这一称号的由来)

古代的王和公有什么区别(中国古代的王这一称号的由来)

更新时间:2024-03-19 18:18:16

古代的王和公有什么区别

1.

上古时期夏、商、周三代的最高统治者被称为“王”。理论上,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叫“王”;而周代有五等封爵制,即公、侯、伯、子、男。“公”是“王”以下的最高爵号。

2.

春秋战国时期前期,虽然诸侯实力不断扩大,但是还是只有周天子称“王”,齐桓公、晋文公虽然先后称王,但爵位上还是自称“公”;公元前741年,楚厉王去世,楚武王杀其兄楚厉王之子,自立为君。自此,各诸侯纷纷将自身爵位抬至“王”,不顾周天子的权威。

3.

“公”和“王”原本就是身份地位高低的不同。但随着诸侯地位的提升,特别是在礼乐崩坏的春秋战国,两者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诸“公”对“王”已无尊敬,自封爵位,封爵制如同虚设。

公是公爵。是爵位中最高的一种。由高到低,依次是:公爵 如 宋襄公侯爵 如 西汉的冠军侯 霍去病伯爵 如 “三家分晋”里的智伯子爵 如“三家分晋”里的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就是用爵位称呼之男爵男爵这等爵位,清朝才普遍使用。例如刘铭传就是一等男爵。王是王爷,一般封天子的兄弟。异姓封王的很少,必须立有天功。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