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 是怎样具体展示对比论证的(李斯谏逐客书用了哪几个人的事例)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 是怎样具体展示对比论证的(李斯谏逐客书用了哪几个人的事例)

更新时间:2024-04-14 06:39:31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 是怎样具体展示对比论证的

《谏逐客书》可分为四部分:

1、观点鲜明的提出客卿留秦利大于弊;

2、论证客卿对秦国的贡献,证明其利大于弊;

3、警戒客卿被逐的后果,证明弊大于利;

4、总结客卿留秦和被驱逐的利弊,提出放弃驱逐,广纳贤才,“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该文始终。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正反对比,说理透彻”也是其制胜的一大原因。在文中,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任用客卿而建立功业是正,“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的结果则是反;秦王政喜好产于异国的“色乐珠玉”是正,“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则是反;假设这些“色乐珠玉”“必出于秦而后可”是正,秦王将无法享用则是反;五帝三王“地无四方,民无异国”是正,秦王“弃黔首”、“却宾客”则是反;“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是正,“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则是反。正是在这一正一反的鲜明对比中,“逐客为过”的论点得以反复论证,客卿有功于秦、逐客不利于秦的统一大业的道理得到了透彻的说明。全文条理清楚,章法谨严,言之有据,理直气壮,具有一种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