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杜甫为何会有 诗圣 之称(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原因总结)

杜甫为何会有 诗圣 之称(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原因总结)

更新时间:2024-03-30 22:29:45

杜甫为何会有 诗圣 之称

一般来说,称呼某人是“圣人”,主要指其道德修养极为高超,堪称楷模,但是在“圣”字面前面加定语,主要是指某人在专业领域中的学识或技能有极高成就的,比如画圣、书圣等。杜甫的“诗圣”的名头是经过漫长的积淀,感化和震撼了无数的后人才加冕的,他在唐朝时名气并不大,当时诗坛的双子星座是李白和王维。杜诗,也被誉为诗史,之所以被称为“诗圣”,无非是他悲天悯人的儒家风范和出类拔萃的诗歌造诣,震古烁今,流芳百世。

一,为苍生立命的儒家风范。杜甫出身官宦世家,深受传统儒家思想和家庭教育的熏陶,怀抱致君尧舜、治国救世的远大政治理想,具有“施仁政”的强烈的孔孟圣人情怀。年轻时,虽然四处游历求官,但时运不济,仕途坎坷,安史之乱之后,他四处漂泊,居无定所,“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是他的生活常态。他困于长安时小儿子在家也饿死了,最后他潦倒困顿,死于船上。杜甫一生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过得十分悲催,怎一个惨字了得!读老杜的诗难得轻松,总能感受那强烈的感事伤时、忧国忧民的情绪,感受到儒家人物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由于杜甫挣扎于社会底层,有着艰难困苦的人生经历,在他的诗歌中,苍生疾苦、时局危难,都是心心念念、难于忘怀的,是典型的“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文人士大夫,他在诗中体恤民情,直陈时弊,有着深沉的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和悲天悯人的博爱精神。比如著名的“三吏“、”三别”,小时上学,每到老师领读——“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时,我们一群男生常常忍俊不住,纠结于老头是怎么“逾墙”的?儿媳没完裙为何不穿裤子?人到中年有了人生阅历和知识积累,才体会专制社会中,荷政猛如虎、草民如蝼蚁,才体会民生之多艰,才知道当年少不更事是多么的幼稚可笑。正是危局乱世的时代背景和坎坷挫折的多舛命运,空怀壮志的悲凉,无以救民水火的遗憾,使杜甫的很多诗句成为感事伤时、寄托情怀的千古绝唱,喷薄而出,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些诗句足够震古烁今、千古不朽!

二,出类拔萃的诗歌造诣。后人评价唐朝大诗人时,常认为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是人才,李贺是鬼才。杜甫确实不像李白那样是个骄傲放旷的天纵之才,他的思想没有李的那般狂放不羁、自命不凡,写诗同样没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飘然思不群的潇洒。他的诗,扎根于脚下这片土地,更接地气,虽然是地之才,但是他认为“诗是吾家事”,是安身立命的资本,所以他刻苦用功,深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常常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虽不像李贺那般呕心沥血地吟诗,不像贾岛孟郊被成为“诗奴”“诗囚”,但也是在艺术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语不惊人死不休”,所以,李白《戏赠杜甫》才说:“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从艺术角度看,他的诗歌众体兼备,无所不精,在反映民生、社会时,多选用乐府和古体,叙事细致入微,感染力强。特别是他的律诗格律森严、意境苍茫、炼字精到、对仗工稳、沉郁顿挫,气韵沉雄,很好的发挥律诗言简意远的艺术特点,比如下面这首《登高》,格调高迈、横绝千古,被后人誉为自古七律第一。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入川后,在成都浣花溪畔搭建茅屋,度过了难得的轻松愉快的生活,这期间他写了很多小诗,描绘乡村闲居生活,清新脱俗,洒脱淡远,充满雅趣,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留连彩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特别是这首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五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全诗四句二十八字,千锤百炼、句句对仗,简直是结句炼字、格律对仗的教科书,他可以说是中国格律诗的第一大伽。

“诗穷而后工”、“文章憎命达”、“国家不幸诗家幸”,这些词语好像是专门为杜甫准备的,因为他穷困潦倒,知民间苦,有家国情,悲天悯人,他的诗才情思郁结,激情迸发,沉郁苍凉、气韵沉雄。杜甫,有着儒家圣人的情怀,有着伟大诗人的气质,完全当得起一个“圣”字,他不当“诗圣”,历代草民百姓都不答应。

杜子美的诗是对人生社会的心得和体验,文字功底和炼字精神到了艺术化的高度,有着别人无可企及的文字造化之功。诗歌到子美尤工,到太白境界尤大。所以子美诗乃圣人可为,而太白诗乃仙人所能。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