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综合>

高考散文答题技巧(高三语文散文答题模板)

高考散文答题技巧(高三语文散文答题模板)

更新时间:2024-02-19 08:28:46

高考散文答题技巧

一、答题知识点干货总结

一、鉴赏散文的语言

1、理解词语的含义

问法:简析、欣赏文中某个词语的含义。

答法:

①、研究词语本身(词性、释义、修辞、内部结构)

②、结合上下文再次理解词语。

③、思考是否存在动态语境,即:是否有比喻、反语、借代、感情色彩变化等;或在语境中远距离引申产生的新义。

2、理解语句的含义

问法:理解文中的某个句子。

分类:

①、含蓄句——指那些在表达上比较含蓄、蕴含某些深层意义或有一定的警示作用、需要仔细品读才能弄懂的句子。

②、结构句——指在文章的结构上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照应句等。

③、主旨句——指能体现文章的中心、帮助读者准确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和脉络层次的关键句。

答法:理解字面含义+分析语境含义+挖掘隐藏含义(还原手法)

3、鉴赏语言的特色

问法:简述该文章的语言特色。

答法:

遣词(叠词、熟语、成语、文言)+修辞方法+句式运用(长短句、整句、散句、反问句、祈使句、双重否定句、一般陈述句等)+语言特色

二、把握散文结构思路的两种方法

1、把握整体结构思路

问法:文章的谋篇布局如何/文章以何种方式组织起画面。

答法:

①、根据中心确定线索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②、根据材料确定线索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掌握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线索有明有暗,时隐时现,有时在文中有明显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2、分析局部段落的作用

问法:①某段文字在文中具有怎样的作用?

答法:

开头作用:

(1)一般开头: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埋伏笔;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环境。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2)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制造悬念,引人注意(吸引读者兴趣)

(3)设疑法(悬念法、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引出下文;引发思考,激起阅读兴趣;揭示小说的主题

(4)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奠定情感基调。

中间作用:

(1) 比较短的段落,作用:承上启下(过渡)(具体化)前后呼应;照应开头;呼应结尾;是全文内容、思路的转折点;引领、引起下文的作用。(物—人,景—情,事—理,叙—议、正—反等)

(2) 比较长的段落,描写的往往是主要物象,作用:拓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

插入段的作用:

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关系;

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

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结尾作用:

①总括全文,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照应标题;

②表现人物;

③(揭示、突出、升华、深化、暗示)主旨;卒章显志。

特殊作用:

(1)出人意料的结局。欧·亨利式结局(突转):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戏剧化效果,增添曲折性,可读性。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铺垫)或者标题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2)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震撼)。

(3)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文字更含蓄蕴藉,留下“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4)写景结尾: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形象;暗示主旨。

反复出现的句子的作用:

①在内容上,有突出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

③在表达效果上,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三、鉴赏散文形象的两种题型

问法:

①请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并加以分析。

②文中的××(人物)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描写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③根据全文,概括××(物象)在文中的意义。

④文章多次写到××(物象),有什么艺术效果?

⑤××(物象)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法:

人物形象

(1) 掌握人物形象分类,准确把握作者情感

①从时间上分,有历史之人、追忆之人、现实之人等

②从身份上分,有功成名就之人、对作者产生重要影响之人、生活中的平凡之人等。

③从作者态度上分,有作者敬仰之人、批判之人、同情之人等。散文写人,重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如写功成名就之人,写作者敬仰之人,作者的思想感情除了敬仰之外,更重要的是对这一人物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推崇。

(2) 掌握分析人物的手法,概括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等散文分析人物的方法同小说一样,即要抓住正面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等)和侧面描写(正衬、反衬等)。

a. 概括型,直接用一些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语言回答即可。

分析型,应结合作品中的材料分析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可用“分析+概括”式或“概括+分析”式。

鉴赏物象

(1)抓住散文类别特点,了解物象出现的场合

①写景散文写景散文以自然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为描写对象,分析物象就是分析这些景观。景观是写景散文的主角和灵魂,它在使文章血肉丰满的同时,也承载着作者的情感。所以,分析写景散文中的物象,要始终将其与作者的情感结合起来。

②状物散文状物散文一般以具体事物为描写对象,文章围绕着某一具体事物展开。这一事物就是我们要研究的物象。状物散文往往会从物象的外观、特性、用途等说起,然后发散到其所代表的精神、品质、价值观等。作者往往言在此而意在彼,事物的本身意义仅仅是一个引子,其抽象意义才是文章的重点。

③偶感散文情缘物起,有一些偶感散文,虽然主要是在抒发某种情感或阐述某种思考,但引发这种情感或思考的,却是具体事物。有时,我们也需要分析这类散文中的物象,那么此刻的物象则是下文的情感或思考的触发点。从内容上说,物象可能是文章中的情感或思考的一个例证;从结构上说,物象往往起到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2)抓住外形特征,分析内在品质作者对生活中的某些事物有所感触,必须借助于描写所托之物的外形特征来表达,这类事物往往外形特征比较鲜明,只要找准描写其外在形象的部分,就可以分析出它的内在品质。

(3)仔细品读文本,提炼所言之志一般说来,作者所描绘的事物不一定是他最终所要赞美的对象,真正赞美的对象常常隐藏在文中,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品读文章,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作者的情感脉搏,找出所托之物与所赞美的对象之间的相似点。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色彩、气味等;二是物象的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三是物象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散文归纳概括的两类题型

1、局部概括

问法:某段写了什么内容,简要概况。

答法:

第一步,审读题干,明确方向。首先明确是概括原因还是概括特点。如果是原因,看清是什么原因;如果是特点,分清是人物特点还是景物特点。然后,从原文中找出题眼。

第二步,阅读原文,确定区域。题干中的关键词出现在原文中的区域往往是答题要点所在的区域。

第三步,根据确定区域内的文字,抓住本质,分类概括。

2、全文概括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