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说“首”,再来说“级”。
首”是象形文字,在古汉语中就是“头”的意思。在金文中,就和汉语不同了,它是指上半部分为头皮和毛发,下半部分才是指脸。所以目前大家知道“首级”代表头颅,但在其他文字确是俩个部分。
“首”和“级”能联系起来,是和古代的军事功劳有关系的,在战场上,不管是将领还是士兵,人人都想建功立业。那么杀的人多少,就是硬指标,一颗人头很大,怎么也不能拎着几十个头颅吧?所以在战国时期,就有拎着敌人耳朵的办法。到了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秦国按照商鞅的:把世袭爵位制度改成二十级军功制度,从低到高分别是:公士,上造,簪袅,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战场规定,只要斩杀一个军官,就可以封公士,送仆人一个送宅一处送地一顷。斩杀的敌人级别越高,得到的封奖就越大,能杀5个军官,就可以把自家的奴隶转换成平民,甚至可以把囚犯释放!这样的奖励制度大大激励了秦国将士的冲杀精神,也是最后秦国能统一中国的一个原因。
这样的把杀敌砍头和升级联系起来的激励制度,就是“首级”的最早出处,不能不指出,凡事都有利弊。这种制度被许多割地诸侯仿效后,就出现了为了升官,而造假屠杀手无寸铁的百姓的残忍之事。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