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生日有哪些讲究?首先是年龄的不同,过生日的叫法也不同。古代民间以50岁以下为“做生日”,50岁以上的为“做寿”。过生日的形式,一般根据家境贫富来酌情而定。在家中做生日时,正厅要设寿堂、贴寿字、结寿彩、燃寿烛,共同庆贺。宴请酒食中的面条,称为“寿面”,这是必可少的,取其福寿绵长之意。亲戚前来祝贺,所带贺品也多为寿桃、寿幢、寿联。受贺者穿着新衣端坐堂中,接受贺者的两揖之拜及贺礼;她遇平辈拜寿,受贺者应起身请对方免礼;若晚辈中小儿叩拜,受贺者须给些赏钱。如果是父母的寿日,出嫁的女儿要回来祝贺。有的地方,出嫁的女儿还要给做寿的长辈送上自已亲手做的鞋,还有衣料、寿面、寿酒等。如果父母都在,不论他们是否同庚,皆为双寿,所以送礼也要送双份。
古人祝寿多重“九”和“十”,九是数中之极,意味至极,九又与久谐音,取其“天长地久”之意。因此,岁数逢九或九的倍数,就要举行大典,称为“庆九”。其中“花甲寿”和“八十寿”是最重要的。我国以60岁子,因此60岁的生日一定会办得很隆重,80岁就可被为“老寿星”了,所以“八十大寿”又称为“做大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