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承德滦平县是我国的普通话之乡,也是全国普通话最标准的地方。
为什么一个小县城会成为普通话的“定锚地”呢?这一切需要从明朝说起。
明朝,狠人朱棣被建文帝的“削藩”惹毛了,一路从北平打到南京,自己做了皇帝。后来由于北方边患起,而且是自己的根据地,所以做出迁都北京的重要决定,并下令将古北口外的居民和军队全部撤回长城以内,以巩固统治。滦平县刚好在长城以外,这一带成为了无人区,此后200多年杳无人烟,当地的方言基本消失殆尽。
明朝灭亡,清兵入关,他们因为就是从长城外而来,所以着手开发长城外的土地。康熙爷更是在承德建立了避暑山庄,滦平成为了皇家在北京与承德之间往返的重要通道。这和高铁沿线能发展起来是一个道理。
康熙爷极为推崇汉文化,在旗人中大力推行“北京官话”。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语境,北京是国际都市,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官员、商人、学子,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文化与方言,所以在北京的“北京官话”很难达到没有其他语言干扰的程度。
而滦平却阴差阳错地做到了。康熙爷鼓励旗人从京畿等地再迁到古北口外开发荒地,荒废了200年的滦平作为离北京最近的无人区成为首选,而且在京城与避暑山庄这条御道旁置办房产符合今天链家的标准。
皇家在滦平建了二十四庄,包括五条御道、八大行宫、二十四黄庄等清朝的组织机构,先保证了四通一平。各种旗人随后跟进,在滦平大力发展房地产。此时的滦平,几乎是旗人的天下,是说“北京官话”旗人的天下。没有外来文化干扰,所以没有儿化音、省字等现象,语速适中、字正腔圆、直接清晰。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以热河省省会(如今划入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为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标准后于1955年向全国推广。于是形成了今天的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