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天文台设在山上的原因(天文台为什么都设在山顶上)

天文台设在山上的原因(天文台为什么都设在山顶上)

更新时间:2022-12-03 11:17:01

天文台设在山上的原因,天文台为什么都设在山顶上

  • 1. 天文台为什么都设在山顶上,天文台设在山上的原因
  • 2. 为什么天文台都设在山上,为什么把天文台设在紫金山
  • 3. 天文台屋顶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天文台观测室屋顶为什么是半圆形
  • 4. 世界上最高的天文台是什么,世界十大天文台有哪些
  • 5. 中国古代四大天文学家都是谁,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排名
  • 1.天文台为什么都设在山顶上,天文台设在山上的原因

    1、 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尘埃和水蒸气越少,对于观测的影响就越小。

    2、高山上建筑物少,视线角度大,气温比地面低,使空气下沉从而减少了空气的密度,观看星空时产生的光的折射就少,增加精确率。而且精密的仪器在气温低的情况下保养更好,观测更准确。所以,世界各国的天文台大多设在山上。

    2.为什么天文台都设在山上,为什么把天文台设在紫金山

    1、因为地球被一层大气包围着,星光要通过大气才能到达天文望远镜。

    2、大气中的烟雾、尘埃以及水蒸气的波动等,对天文观测都有影响。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烟雾、尘埃和水蒸气越少,影响就越小,所以天文台大多设在山上。

    3.天文台屋顶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天文台观测室屋顶为什么是半圆形

    1、将天文台的观测室设计成半圆球形,是出于对天象观测需要的考虑。我们都知道,在天文台里,天文望远镜是整个天文台的“灵魂”,科学家透过它来观察天空。一般情况下,天文望远镜的体型非常庞大,不能随便移动。

    2、宇宙浩瀚辽阔,天体作为天文望远镜观测的目标,彼此之间的分布并不集中,它们散落在天空的各个方向。如果采用普通的方形屋顶,很难使望远镜灵活地指向任何方向上的目标,在观测时就会出现死角,导致有些天体无法被观测到。因此,将屋顶设计成半圆球形,就可以充分满足这一观测需求,实现360度全方位观测。

    4.世界上最高的天文台是什么,世界十大天文台有哪些

    1、世界上最高的天文台是美国丹佛大学天文台,海拔为4297米, 1973年开始使用,主要仪器是一台口径为60.48厘米的伊林贝克反射望远镜。

    2、天文台是专门进行天象观测和天文学研究的机构,世界各国天文台大多设在山上。每个天文台都拥有一些观测天象的仪器设备,主要是天文望远镜,是看星星的好地方。

    5.中国古代四大天文学家都是谁,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排名

    1、张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今河南省南阳市石桥镇夏村),曾任尚书和河间相等职。他天资睿哲,敏而好学,如川之逝,不舍昼夜。道德漫流,文章云浮,数术穷天地,制作侔造化,奇技伟艺,磊落焕炳。他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和政治家,在世界科学文化史上树起了一座巍巍丰碑。

    2、石申,一名石申夫,魏国人,战国中期天文学家、占星家。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公元前4世纪。

    《史记·天官书》记载,战国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有四家:“在齐,甘公;楚,唐昧;赵,尹皋;魏,石申。”还说各家的天文学都有占星术的内容,在他们的著作中能够看到当时战乱相寻的形势,记录着为政治事件占验的各种各样的说法,即“田氏纂齐,三家分晋,并为战国。争于攻取,兵革更起,城邑数屠,因以饥谨疾疫焦苦,臣主共忧患,其察视祥候星气尤急,近世十二诸侯七国相王,言从(纵衡者继踵,而皋、唐、甘、石因时务论其书传,故其占验凌杂米盐。”《史记正义》引南朝时代梁阮孝绪的《七录》说,“石申,魏人,战国时作《天文》八卷也。”可惜书已失传。

    石申在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是他与甘德所测定并精密记录下的黄道附近恒星位置及其与北极的距离,是世界上最古的恒星表。相传他所测定的恒星,有138座,共880颗。从唐代《开元占经》中保存下来的石申著作的部分内容看,其中最重要的是标有“石氏曰”的121颗恒星的坐标位置(今本《开元占经》中佚失6个星官的记载。现代天文学家根据对不同时代天象的计算来验证,表明其中一部分坐标值(如石氏中、外星官的去极度和黄道内、外度等可能是汉代所测;另一部分(如二十八宿距度等则确与公元前4世纪,即石中的时代相合。

    3、郭守敬(1231-1316,中国元代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生于元太宗三年,卒于元仁宗延二年。

    郭守敬幼承祖父郭荣家学,攻研天文、算学、水利。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世祖忽必烈攻下南宋首都临安,在统一前夕,命令制订新历法,由张文谦等主持成立新的治历机构太史局。太史局由王恂负责,郭守敬辅助。在学术上则王恂主推算,郭主制仪和观测。

    至元十五年(或十六年,太史局改称太史院,王恂任太史令,郭守敬为同知太史院事,建立天文台。当时,有杨恭懿等来参予共事。经过四年努力,终于在至元十七年编出新历,经忽必烈定名为《授时历》。

    4、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