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皮影戏的来历是什么,中国皮影戏的由来
1、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2、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2.皮影戏的演出特点是什么,皮影戏的三个特点
1、流行范围广泛。皮影戏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如陕西的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皮影戏、阿宫腔皮影戏、弦板腔皮影戏,甘肃的环县道情皮影戏,山西的孝义碗碗腔皮影戏,河北的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等。
2、皮影戏虽然种类繁多,但区别主要在声腔和剧目方面,至于影人制作和表演技术则大同小异。影人一般是先将牛皮或驴皮、羊皮刮去毛血,加工成半透明状后再刻制上彩,其雕绘工艺讲究刀工精致,造型逼真。
影人一般分头、身、四肢等几部分,均为侧影,头部附有盔帽,身部、四肢皆着服饰,涂油彩后用火砖烘烤压平即成。
3、道具主要为影窗,俗称“亮子”,一般高3尺,宽5尺,最高不过4尺,宽不过6尺,以白纸作幕,以便单人操作。其次为油灯一盏,用以映射影人和表演动作。
3.皮影戏的皮是什么做的,儿童简单皮影制作
1、皮影戏的皮是用动物的皮做的,主要是用羊皮、驴皮或其它动物的皮毛所制成,有时也会使用纸板。在制作皮影前需选取大小合适的动物皮毛,将表皮的毛与血去除,再经过药水浸泡变成半透明状态,涂上桐油后描绘图案,用专业刀具把图案雕刻出来,最后上色。
2、通常皮影都是分几个步骤进行完成而不会选择一步成功,各个部分雕刻完成后再使用线连缀而成,这样在表演之时才会活灵活现犹如真人在幕布后跳舞一样。
3、皮影戏一般集中在陕西或者宁夏一带,而演皮影戏的人最为重要的就是唱功和手上皮影的操作,这些可以算是皮影成败的关键,这门艺术需要长年累月的练习才能有所建树。
4、皮影戏通常是以兽皮或者纸板所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曲,它的演出为光、影、乐的综合呈现,所以,有着“舞动的光影”之称。皮影影具就是可以让“光影舞动基础。
4.皮影戏表达了什么,民间艺术皮影戏表达了什么
1、皮影戏表达了各种人物情感、富有地方风味的动听唱腔和别具一格的表演技能。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2、皮影戏(Shadow Puppets,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3、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4、2011年,中国皮影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上海戏剧学院为皮影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5.皮影戏的产地,皮影戏的来历简短
1、中国传统的皮影戏的产地是陕西,是中国出现最早的戏曲剧种之一,堪称当今影视艺术的鼻祖。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先秦(即陕西地区),兴于汉朝,盛于宋期,元期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极盛于清期的河北。
2、皮影戏又称羊皮戏,俗称人头戏、影子戏。顾名思义,皮影是采用皮革为材料制成的,出于坚固性和透明性的考虑,又以牛皮和驴皮为佳。
3、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瑰丽而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