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和敬清寂不是中国的吗(和敬清寂哪去了)

和敬清寂不是中国的吗(和敬清寂哪去了)

更新时间:2022-06-02 08:11:31

“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境界,从于宇宙运行法则,是万物的本质和本源,人力只能效法,不能更改。中国人不轻易言“道”,但一旦论道,必执着于“道”本身,在中国的古代民俗文化中,唯“茶”一字铸成“茶道”,这与茶本身的非凡意义有关。

我们平时吃饭是为了果腹,喝水是为了解渴,睡觉是为了休养,劳动是为了生存,穿衣是为了御寒,唯“饮茶”一事,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追求的却不是物质上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享受。我国近代学者庒晚芳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唐代刘贞亮在饮茶十德中明确提出:

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中国的茶道文化始于唐代,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在同一个时代,公元9世纪茶道跟随佛教亦漂洋过海,传入日本,形成了日本今天精致的“茶道”文化,然而与中国“和静怡真”的“四谛”茶道精神不同的是,日本奉行的是“和敬清寂”的“四规”,中日茶道精神各有什么独特之处,让我们跟随这八个字走进神秘的“茶道”。

中国茶艺欣赏

中国茶道精神:和静怡真

老子《道德经》开篇就是“道可道,非常道”,中国的民俗文化体系中,自古“道”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此茶道虽在中国有千年历史,然而真正对茶道定义则是在近代才发生的,这一点甚至还借鉴了日本“四规”的茶道精神。

中国最早对茶道下定义的是有茶树栽培学科的奠基人之称的庒晚芳。庒晚芳早年潜心研究茶学教育,立足于茶叶的生物特性,为我国培养了大量茶学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晚年的庒晚芳,致力于茶学的文化,对中国的茶文化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正是他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的茶道精神:廉、美、和、敬。庒晚芳对这四个字的解释是:

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

廉、美、和、敬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特性,非常符合中国的传统文化特色。在儒、释、道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自古就是爱好和平,待人友爱,崇尚自然。茶道即人道,故而廉美和敬四个字中尤以“和”最为关键,是茶道精神的核心

因此,后来有“武夷山茶痴”之称的林治认为“和、静、怡、真”应作为中国茶道精神的四谛,林治将“和”放在第一位,就合于中国的人文文化、哲学思想。下面我们重点来看一下林治总结的和、静、怡、真四字茶道。

茶文化美图

和: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君子和而不同,“和”是儒、释、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也是“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中国人饮茶讲究“酸甜苦涩调太和”的中庸之道、“朴实故雅去虚华”的行俭之德、“奉茶为礼尊长者”的明伦之礼、“饮罢佳茗方知深”的谦和之行。

在品茗之时,无论从环境还是心境上,都追求一个“和”字。与茶和,与人和,与自然和,是饮茶的初衷。

静:茶道修习的必经之路

唐代著名诗僧皎然是茶圣陆羽的好朋友,他曾经作诗云:

一饮涤昏寐,情思朗爽满天地。再饮清我神,忽如飞雨洒轻尘。三饮便得道,何须苦心破烦恼。

《三饮诗》讲的就是饮茶,僧人讲究坐禅修心,坐禅求的就是一个“静”字。在品茗之时,一饮便可去除昏沉睡意,顿感天地人三才之通灵清爽;二饮心旷神怡,仿佛细雨洒在心中的俗尘之上,荡涤心灵;三饮便证道入心,何需自寻烦恼破心魔。

古今中外,凡懂得茶道的人都殊途同归把“静”作为修习茶道的必要途径。借用古人一句话:欲达茶道通玄境,除却静字无妙法

怡:茶道修习的身心享受

怡指的是身心愉悦之意,正如开头所讲,茶追求的不是物质和生理上的满足,茶追求的是精神层面的富足。小小一个“怡”字,上至皇室宗亲,下至黎民百姓,都是可以求得的心理享受。

老百姓在饮茶中忘却了一天的劳累,儒生在饮茶中平复了烦乱的心绪,道人在饮茶中洞悉了尘世的万事,僧人在饮茶中证得了心中的正道,追求愉悦性可以说是中国茶道精神的初级追求,然而大多数人仅达到这一步便浅尝辄止了,毕竟饮茶只为洗尘,不为修道。

真:茶道精神的终极追求

对于潜心研究茶道的大家来说,“真”可以说是茶道的起点,又可以说是茶道的终极追求,返璞归真在任何领域都是中国人求“道”的终极追求。

对于大部分的底层百姓而言,通过饮茶感受到愉悦便算是圆满。然而对于文人雅士、茶学大师而言,饮茶是修身养性的方式,饮茶即饮人生。在品茗的过程中感受内心地的“真、性、情”,达到无我的境界,这才是茶道的伟大奇妙之处。

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

公元9世纪,日本茶道文化跟随佛教一起传入日本,在日本却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这与日本的民族性密不可分,日本人追求任何事物都讲究一个“道”字,故在日本产生了花道、剑道、香道、柔道,执着于小事,钻研到极致是日本民俗文化的重要特征,茶道自然也含在其中。

刚才我们提到中国的茶道精神借鉴了日本,早在15世纪村田珠光就推出了“茶道”的雏形,他认为佛法存在于茶汤中,并提出了“谨、敬、清、寂”的茶道精神。

半个多世纪后,日本战国时代的千宗易将村田珠光的茶道精神改动了一个字,成为今天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清、寂。

和指的是和睦,敬指的是尊卑分明懂礼仪,清指的是茶室环境的干净,寂是摒弃欲望,注重饮茶的气氛要宁静庄重。

与四规相应的还有“七则”,是约束人们在饮茶时的各种行为,就像我刚才所讲,日本文化特色就是喜欢在一个方面钻研到极致,因此日本的茶道,仅仅就是“茶”道,这一点和中国是截然不同的。

中日茶道精神的区别

中日茶道精神的区别在于成形的时间及环境。中国的“四谛”茶道精神在近代产生,更像是概括性的经验总结。虽然是庒晚芳和林治个人总结的,但其中包含着更多的人文关怀和民族特色,将民族文化融入茶文化中形成的茶道。故而在追求上更胜一筹,毕竟要称得上“道”这个字,在中国的民俗文化中,只有“茶”做到了。

日本的茶道则处于不断演变的过程中,是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虽然集宗教、哲学、伦理、美学为一体,然而终究像花道一样是一种文化艺术活动,日本人一直把茶道视为修身养性、提高文化素养的一种手段,本质上是和中国的琴棋书画中任何一样是一样的

而“清、寂”二字则和日本茶道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在镰仓时代,日本社会动荡,新旧贵族势力更替,落魄的贵族在悲观厌世中发起了佛教净土宗,很多曾经的贵族文人隐居山林,在日本兴起了好一阵“幽玄”之风。

后来到了室町时代,商业经济飞速发展,整个日本沉寂在喧嚣的商务活动中,不得片刻宁静。很多人追求田园生活,到远离商业中心的郊区过起了隐居生活,其中村田珠光正是这样一位“避世人”。因此,在村田珠光首创的茶道精神中“清、寂”二字成为饮茶追求的次级形态,这种精神与当时远离尘世的生活状态别无二致,从这方面来看,日本茶道精神的起源和王阳明的心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中国茶艺美女

结语

中日两国的茶道精神在“和”上体现了一脉相承的文化特色,其后三字之差印证了茶道在不同国家、不同的环境中随物赋形的意识形态,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宗旨。

中国以千年历史文化推衍茶道,虽形成在后,然高屋建瓴,在底蕴上占了先机。而日本则是以时代背景所迫形成茶道,重视个人素养的塑造,故而其茶道精神更适用于普罗大众,这也是为什么茶道在日本有着如此广泛的社会基础的原因了。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