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泡利原理和洪特原则)

洪特规则和泡利原理(泡利原理和洪特原则)

更新时间:2022-05-22 17:12:59

咱们先来看一组照片。

这不是大家来找茬也不是我画你猜,更不是连连看,只是让大家猜猜这些人当中哪个是物理学家哪个是化学家,不好猜吧,我来告诉大家一个秘诀,长得丑的就是化学家,物理学家都是帅哥,那个帅得惨绝人寰的就是普朗克。

难道就没有例外吗?也有一个,比如他。

这位是鲍林,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应该算是化学家吧,既然算化学家又长得这么帅,这么说来的话,化学家都长得丑这句话就不对了啊,不,这句话还对,为什么呀?因为他受到物理学影响太深了,老师是物理学家,同事是物理学家,他还用物理学解释了化学,直接终结了化学,让化学成为了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他简直就是物理界派到化学界的卧底,所以说长得帅也就正常了。

鲍林从小就是就是好孩子,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好歹能吃得上饭,而且从小就立志当化学家,化学成绩一直是第一名,不过在美国那荒漠里有啥出息呀,获得了博士学位后,鲍林就来到了欧洲,走进了索末菲的实验室。

索末菲是量子力学的一位大牛,一辈子除了没获得过诺贝尔奖之外没有什么遗憾,他最擅长的是教学生,六个学生都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物理学的良心”泡利。

在索末菲实验里里待了一年后,鲍林又溜达到了玻尔的实验室,玻尔的威名就不用说了,爱因斯坦牛不牛?那几乎是人类智力的巅峰了,可是爱因斯坦见了玻尔也得认输。鲍林还到过薛定谔的实验室,这位也是量子力学的大牛呀,被爱因斯坦成为真正的天才。

在量子力学大神的实验室里浸润了两年,鲍林浑身上下都散发着量子力学,连走路都显现出波粒二象性,既然学差不多了,那就回家报效祖国吧。

1927年,年仅26岁的鲍林归来,在美国学术界引起了一场小震动,毕竟都不是吉布斯的年代了,美国人也知道人才难得了。

哈佛大学直接开出条件给他建一个量子化学系,这条件有点太优厚了,这可是全世界独一份,不过鲍林想了想,还是回到了他的母校加州理工学院,这是为什么呢?这里咱们先留一个小悬念,答案待会儿再说。

1939年,鲍林写出了划时代的著作《化学键本质》,回忆一下,咱们现在划时代这个词用了几次了,算上这一次也就三次,第一次是拉瓦锡,第二次是门捷列夫,第三次就是鲍林,想一想拉瓦锡门捷列夫都是什么人物呀,相对于物理学来说那可是牛顿爱因斯坦一样的神呀,鲍林何德何能和这两位神并列呀。

他还真有这个资格。

以前各路英雄发现了各种元素,研究了各种规律,但是没有一个人说出这是为什么,这就相当于送给了这些人一部计算机,这些大师们琢磨出来了怎么打字,甚至怎么编程,但是没有一个人知道计算机是怎么运行的,这还真怪不得大家,因为实在是没有合适的工具呀。

再打个比方,就好像吃核桃一样,前辈用手抠用牙咬甚至用门挤,但是要想吃到完整的核桃,还得有锤子,而锤子就是量子力学,不过天底下懂量子力学的多了去,比如那群星星们,可为什么偏偏是鲍林用来砸核桃了呢?

天下虽然懂量子力学的多,可大家都没有空呀,要么站在玻尔一边怼爱因斯坦,要么跟在爱因斯坦屁股后面怼玻尔,还有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所有懂量子力学的人中,只有鲍林是立志成为化学家的,这活他不干谁干?

其实化学键理论说白了就是研究分子是怎么结合在一起的,这个问题以前就有人想过,贝采尼乌斯就说过是由于正负电吸引才形成了分子,不过这不太正确,当年就被凯库勒怼翻了,不过这无所谓,都是有益的探索。

后来就出现了化学键理论。化学键理论的基础就是量子力学,确切来说就是泡利不相容定律,关于泡利就不多说了,总而言之,他是一个连爱因斯坦见了都心虚的天才。只说泡利不相容原理,就是是说不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或者说在轨道量子数m,l,n确定的一个原子轨道上最多可容纳两个电子,而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光有泡利不相容原理还不够,还得加一条能量最低原理。

关于能量最低原理人们早就知道了,比如我们常说的“水往低处流”,这就是宏观世界的能量最低原理,微观世界的能量最低原理就是在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的前提下,核外电子总是尽先占有能量最低的轨道,只有当能量最低的轨道占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轨道,也就是尽可能使体系能量最低。

通过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还有一个推论,这就是洪特规则,就是说在等价轨道(相同电子层、电子亚层上的各个轨道)上排布的电子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后来量子力学证明,电子这样排布可使能量最低,所以洪特规则可以包括在能量最低原理中,作为能量最低原理的一个补充。

好了,用这些知识咱们就可以来分析价键理论吧。

先看化合价。化合价理论以前诸位大师都研究过,凯库勒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不过凯库勒只是指出了化合价,门捷列夫也对此研究颇深,他动不动就预测未发现元素的原子量,靠的也是化合价,但化合价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都说不清楚,这也怪不得他们,毕竟当初连电子也没有发现。

依据泡利不相容原理和能量最小原理,我们就可以知道化合价的秘密了,还是先来看一下核外电子分布的情况。

主量子数n就是电子层,从内到外分为KLMN,每层最多容纳2 n2个电子,n=0、1、2、3……,这样最内层也就是K层只能容纳2个电子,向外排就是8、18、32……个电子,但是最外层最多只能有8个电子,次外层最多只能有18个电子。

因为核外电子排列总是尽可能使得体系能量最低,只有这样才稳定,那么能量高的时候就有向能量低的状态靠拢的趋势。

比如钠原子外层轨道只有一个电子,就可能被别人抢走了,失去了一个电子,自然就带正电了,因为只抢了一个,钠离子的化合价就是 1价了,要是钙原子呢,外层有两个电子,都失去了,就是 2价。

再看负的,氯原子来吧,氯原子外层有7个电子,要是再抢过来一个的话也就形成了稳定的结构,抢了一个电子自然就带负电了,对于氧元素来说,外层就六个电子了,要抢就得抢两个,也就是-2价了。

这些基本上都是些好人,不过也有一些欺软怕硬的无赖,比如氮元素,他外层就五个电子,碰到厉害的他就任人家抢,五个电子都丢光,就有了 1 2 3 4 5价,碰到软柿子呢,他也不客气,直接抢够,这就是-3价,碰到厉害一点的就少抢两个,于是还有-1-2价。

既然有无赖,那也有宅男,氦氖氩氪氙氡这哥六个就是宅男,它们最外层有八个电子,这就是很稳定了,所以说人家不抢别人的也不怕别人抢,一般不和人打交道,不过鲍林说不可能,肯定要打交道,要是环境合适的话,宅男也会春心萌动的,这就要看化学键理论了。

既然大家组合起来就可以更稳定,那就搭伙过日子吧,于是就有了NaCl、CaO等等,这就是离子键,离子键有点抢亲的感觉,直接把你家孩子抢过来,当妈的也只好跟着过来了,不过这有点太暴力了,也有一些比较平和的,这就是共价键。

共价键就是双方都拿出点诚意来,有点相亲的意思,双方都一家拿出一个电子来,比如氢气氧气都是这么做的,不能说两个氢原子组成氢分子时,一个氢原子没有电子另一个氢原子两个电子,而是都拿出一个电子来公用,这样都有了两个电子都稳定了,氧分子就拿出两个来,这样外层都有八个了。

但是这种价键理论遇到了一个挑战,那就是甲烷,甲烷是一种神奇的物质,在化学发展的关键时刻都有它的影子,只要搞定了甲烷基本上就是大师了。

凯库勒就是靠搞定甲烷解决了有机家族的问题,范特霍夫靠搞定甲烷解决了立体化学的问题,现在甲烷又要闹什么幺蛾子呀。

甲烷分子是正四面体结构,这个很久以前就清楚了,既然是正四面体结构,那么各个碳氢键就是完全相同的了,恰好碳原子在外层有四个电子,那就分别拿出一个来和四个氢原子的电子配对不就好了吗?

听起来挺有道理,但是不要忘了泡利不相容原理,要是碳原子外层轨道上有四个电子的话,那么就会出现两对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违反了泡利不相容原理,那么怎么办?

这就要说第二个量子数了,要是不说的话,别说甲烷解释不了,任何一个原子都说不清楚,上面说过核外电子分成了各个电子层,分别是KLMN,存储的电子数分别是2、8、16、32,最内层也就是K层还好办,俩电子嘛,一个正旋一个反旋就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了,可是在M层怎么办?8个电子就算分为正旋反旋,也有四个电子状态相同呀,肯定不符合泡利不相容原理呀,这就要引入电子亚层的。

电子亚层是在电子层内部的,分为spdf四个亚层,最内层K层无所谓了,只有一个亚层,第二层就有sp两个亚层了,其中s层容纳两个电子,p层容纳6个电子,为什么p层这么多呢,因为p层有三个方向,还是依据泡利不相容原理,每个方向容纳两个自旋方向相反的电子,就是六个了,其余的以此类推呀。

好了,现在可以回过头来说碳原子了。碳原子外层不是一条轨道,同样还有电子亚层,电子亚层也是分等级的,依据能量最低原理,也要填满低能级的电子亚层后才能去其它亚层,这样在碳原子外层轨道上就会有两个电子在最低能级,也就是s层,剩余的两个电子就分配到了p亚层的不同方向上,这就是洪特规则,这样的话,s层的碳原子就组合成对,自由电子就只有p亚层不同方向的两个了。

就两个自由电子可是没有办法形成四个碳氢键的,解决的办法就是从外层的低能级s亚层上激发出去一个电子到空的p亚层,这样的话,就有了四个可以配对的电子了,问题解决了吧,还没有。

不要忘了啊,甲烷是个正四面体,就是说四个碳氢键是完全相同的,要是还有一个电子在2s亚层,那么就不可能形成完全相同的四个碳氢键,就是说甲烷不可能是正四面体。

这就需要鲍林来救场了。

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来解释这个问题。

鲍林指出:在这种情况下,电子轨道会杂化成四个完全一样的sp3轨道,就相当于2s的能量和3p的能量平均了一下,这样就可以解释甲烷了。

这是等性杂化,还有不等性杂化,比如这样。

看起来就好像是量子论的一个补丁,不过很好了解释了现实,对于理论来说能解释现实就是好理论。

咱们刚才说了半天化合价的事情,再看看鲍林是怎么解释化合价的,化合价自然就是失去或者得到电子的能力了,不过凭什么有的元素夺取电子的能力就比较强有的能力就比较弱呢?当然了我们凭经验我们也知道,但是对于鲍林来说只凭经验总结就有点愧对他的老师和师兄弟了,鲍林提出了电负性的说法。

电负性是综合了电离能和亲和力的概念,说白了就是元素吸引电子能力的大小,电负性越大吸引能力越强,反之就越弱,在各种元素中氟元素电负性最高,达到了4.0,铯元素电负性对低仅有0.7,。

电负性这个概念非常重要,这个概念把以前依靠经验得到的知识都定量化了,比如以前我们说到金属,都是说有金属光泽导电性好导热性好有延展性熔点高等等,这些可都是模棱两可的直观描述呀,可是有了电负性就简单了,电负性大于1.8的就是非金属,小于1.8的就是金属,1.8左右的呢,就是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电负性还可以用来分辨化合物的类型,元素电负性差值大于1.7的就是离子化合物,小于1.7就是极性共价化合物,电负性相等或者相近的金属元素就是以金属键结合形成的金属互化物,至于电负性相等或者相近的非金属组成的就是共价化合物。

说到电负性了,还得说一下那六个宅男,就是氦氖氩氪氙氡那兄弟六个,这六兄弟号称“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从来没有拈花惹草的习性,其实只要计算一下它们的电负性就可以了,要是电负性是0的话那肯定就是传说中的母胎单身了,不过鲍林确实把他们哥六个排除在电负性之外了,根本就没有算,莫非鲍林真的认为他们就是宅男。

当然不是了,鲍林认为原子序数较大的稀有气体元素有可能与氟和氧生成化合物。他预言了六氟化氪和六氟化氙的存在。

其实哥六个之所以宅,主要是因为环境,要是换个环境诱惑再大点,就是宅男也有春天呀,想想也是,要是把宅男放在桑拿房里,热得穿不着衣服那种,再来几个苍老师翩翩起舞,我就不信宅男不想运动一下。

后来各种惰性气体化合物纷纷被合成,2017年,我国科学家把钠元素和氦元素合成了氦化钠,这是最难的一个,也是元素周期表上最后一个被攻破的元素。

电负性概念的提出可以说是鲍林对于现代无机化学和化学键理论的又一重要贡献。最最关键的是鲍林的理论是定量的,之前的经验都只是定性的,是不是想起了另一位美国人呀,对的,吉布斯就是把物理化学做到了定量的地步,我们熟知的吉布斯自由能就是吉布斯提出的。

说完了甲烷,还得说一下苯环,苯环就是凯库勒梦中得道的那个神奇物质,和甲烷一样,都是处在了化学发展的风口浪尖上,当初凯库勒梦中得道解释了苯环,成就了他的一代传奇,现在鲍林又看中了苯环。

还是来回忆一下凯库勒当年的说法,凯库勒认为苯环是每隔一个单键就有一个双键,即苯分子中有一个连续不断的共轭体系,这种神奇的构想,当时解释了苯环的特殊结构,不过按照上述结构式,在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中,应该存在着两种异构体,可是实验证明苯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对于这种情况,凯库勒表示无法解释,还是留待后人吧。

这个后人就是鲍林。针对苯环的特殊情况,鲍林提出独创性的“共振论”思想。

他认为众多分子能够指定单个的价键结构来满意地说明该物质的性质,但也存在例外。这些分子需要用两个或更多个价键结构来作出满意的描述,这个例外就是苯环。

鲍林用量子力学原理说明苯分子中双键的位置是不固定的,双键的位置可以极快的速度来回摆动,这是一种电子结构共振现象,可不是物理学上的机械共振。苯分子的实际结构是处在两种可能的电子结构的互变之中,而难以用单一的电子结构来描述,现在认为苯环是外面一圈单键,里面则有一个圆形的大π键,这就可以完美地解释苯环的化学性质了。

说完了鲍林的贡献,现在来说一下鲍林的意义。

在鲍林之前,化学分为晶体结构化学、立体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这四门分支学科,并且它们各自的现象与理论一直相互冲突,而《化学键的本质》中的一系列理论成功将它们的冲突化解,使化学变成了一个整体。这使化学不再单纯依赖于科学训练的知觉和实验积累的经验,而是如数学和物理一般有着理论核心。

但是还应该看到,鲍林不但完成了化学的统一,还终结了化学。

在鲍林之前,化学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即便后来三巨头开创了物理化学,也是用物理方法研究化学,而鲍林则是用物理概念来解释化学,从此以后,化学就成了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就跟当年的天文学后来成了宇宙学的分支一样,对于化学来说,这确实有点悲哀,但是对于科学来说,却是极大的荣幸,大家都团结在了以数学为核心物理为首的科学周围,共同走向更高的光荣。

鲍林贡献都这么大了,那个诺贝尔奖是不是该来了,当然应该来,不过一直没来,到了1951年他的学生都获奖了,他还没有获奖,全世界都为他着急,可他一点都不着急,他认为是他的成果太多了贡献太大了,而依照诺贝尔的遗嘱,诺奖一般奖给单一的重大发现,他成果这么多贡献这么大,以至于诺奖委员会不知道怎么给他颁奖。

这只是他的夫子自道,至于诺奖委员会是不是这么想的就不清楚了,不过该来的还是会来,他终于等来了诺贝尔奖,而且等来了两个。

一个当然是化学奖。据说接到通知的时候,鲍林第一反应是“什么奖”?这话说得对方也有点懵逼,当然是化学奖了,你莫非还想得个物理奖呀,其实鲍林的意思是他一项成果获奖了,毕竟他的成果太多了。

另一个奖则有点特殊,那是诺贝尔和平奖。

说到这个奖,还得说下蘑菇云。原子弹的研制成功固然加速了二战的进程,但是也带来了人类的噩梦,爱因斯坦玻尔还有奥本海默都意识到了核武器的危险,他们都极力反对核试验,鲍林自然也不能落后。

1955年,就是他获得诺贝尔奖后的第二年,和爱因斯坦、大居里和玻恩等科学家签署了呼吁科学家反对发展毁灭性武器的宣言,以前为什么没有他呢,可能考虑到没有获得诺贝尔奖,咖位有点不够,不过这无所谓,鲍林活动能力强又擅长写作,很快就冲到了前头。

1957年,他起草了《科学家反对核武器宣言》,两个星期之内就有2000多名美国科学家签字,最后全球有11000多名科学家签字,这社会活动能力也太强大了,这还不止呢,第二年,他把宣言又交到了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手中,光请愿还不够,他还写书办杂志宣传和平,1959年8月还参加了在广岛举行的禁止原子弹氢弹大会。

由于他对和平事业的巨大贡献,1962年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两获诺奖已经是人生巅峰了,不过有一个是和平奖,未免有点成色不足,其实就算没有和平奖,他也有可能获得第二次诺贝尔奖的,不过不是化学奖也不是物理奖而是生物学。

什么?一个精通物理学的化学家要去获得生物学诺贝尔奖?没搞错,这很正常,因为现代生物学的启蒙者就是量子星空中耀眼的虐猫狂人薛定谔。

薛大师把那一只猫虐得死去活来后忽然觉得良心上有点过意不去,于是就写了一本奇书来探讨生命,这就是《生命是什么》。

这本书可以说是生物学的圣经,关于书的内容只说一点吧,在这本书中薛大师第一次提出了“遗传密码”的概念,这也就是后来的基因,再说这本书的影响。

沃森就是受到了这本书的影响开始决定研究遗传物质的,克里克就是学物理的,受到了大师的感召转向了生物学,威尔金斯干脆就是物理学家,他们三人因为证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获得了1962年的诺贝尔生物学奖。

连正宗的物理学家都去搞生物了,作为化学家的鲍林不动点心思都对不起他的化学家身份,不管怎么说,化学也比物理和生物的关系更近一点,何况他还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现代实验生物学之父摩尔根也在加州理工学院,就是养果蝇的那位大师,在他身边汇聚了一批优秀的生物学家。

现在也可以说为什么鲍林不去哈佛而留在加州这个问题的答案了。

因为当时密立根就在加州理工学院,密立根就是那个测量电子电量的美国人,他也获得了诺贝尔奖,因为有密立根在,加州理工学院当时就是美国研究物理的中心,对于鲍林来说,和这样的大师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的都可以放在一边。

守着摩尔根这样的生物学大师,这要是不从他手里抢点饭吃也太对不住自己的天赋了,于是鲍林把目光转向了生物,这个转折有点太大了,虽然都是研究分子,但之前研究的都是小分子,一个无机物分子最多也就是十来个原子,而一个蛋白质分子则有成千上百个原子,复杂程度不知道增加了多少倍,不过这难不倒鲍林呀,谁叫他是天才呀,他这个天才称号可是得到爱因斯坦认证的,爱因斯坦称之为天才的人太多了,只要是他没有想到的他都叫做天才,除了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不过鲍林这个天才的含金量不是一般的高。

他还是用物理学那一套研究生物学,很快他就证明了蛋白质分子是由一种特殊的氢键联结在一起的,这是第一次从原子层面上解释生命,后来他又揭示了几种蛋白质的结构,其中就包括α-螺旋,它是蛋白质分子最重要的基本结构成分之一。

都看到螺旋了,是不是下面就该说DNA了,确实是的,1952年他提出了自己的DNA,不过不是双螺旋而是三螺旋,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误,而这一失误却和肮脏的政治有关。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盛行,作为最著名的和平主义者,毕竟他连诺贝尔和平奖都获得了,他不著名谁著名,他当然受到了政府关注,以至于被禁止出国,因此他错过了1952年的英国的一次学术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展示了DNA晶体衍射图谱。

第二年沃森和克里克就在他的三螺旋启示下和DNA晶体衍射图谱的帮助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并和威尔金斯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奖。

为什么没有富兰克林,因为富兰克林已经于1958年去世了,其实即便富兰克林在世她也未必获奖,因为诺奖有关不成文的规定,同一奖项一般不超过三个人,而富兰克林是个女科学家,极有可能被他们挤掉,不过要是鲍林也提出了双螺旋的话,肯定不可能被挤掉,因为他太牛了。

鲍林的牛不止体现在学术上,鲍林的牛还体现在他的社会活动能力上,动不动就折腾出个上万人签名还交到联合国秘书长手里,这活一般人可干不了,这还算不上什么,毕竟在学术界的地位在那摆着呢,谁能不给个面子呀,他最牛的是他还能鼓动普罗大众。

虽然没有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但是鲍林对医学的兴趣不减,这次他盯上了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人体不可或缺的物质,可是鲍林却认为维生素C包治百病,这听起来有点像我们电视上的保健专家的内味儿了,不过保健专家是假的,鲍林的双料诺奖获得者却是真的,而且和那些保健专家不同的是保健专家是骗人的,而鲍林身体力行的,他不但劝别人服用维生素C,自己也超大剂量服用维C,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吃了30克维C,而当时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每天不超过30毫克,他足足超过了1000倍。

就这么吃了五年后,他写了一本书叫做《维生素C与普通感冒》,在书中他建议人们每天摄入维生素C1000毫克,这样就可以远离感冒,常言道“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他这是“每天500个无花果,感冒不找我”,当然了,这么多维C不可能通过水果摄取,否则得不得感冒不知道,肯定先撑死了,人们只能通过维生素C药物来满足,当年维生素C的销量就扩大了四倍,因为全美都5000万人成为了他的信徒,他这本书也成了当年最畅销的科普著作。

都这么大影响了,医学界决定站出来说句话了,鲍林这么宣传维C,有点太不给医学界面子了,就算不为面子考虑,为了人们的身心健康也得做做实验,可是要做实验也得掂量掂量。这可是鲍林呀,双料诺奖获得者,还差一点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虽然他本人不是学阀,但质疑他还是需要点勇气的。

马里兰大学医学院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们设计了双盲实验,实验结果是维生素C对感冒无效,既然有了第一个,大家胆子也壮了,纷纷开始做实验,结果还是维生素C无效,鲍林自己也不争气,恰恰在这关键时刻也感冒了,这似乎已经确定维生素C没有那么大作用了。

可是鲍林不服呀,他说自己感冒是个意外,跟维C的效用无关,而且维C不止这点这点功能,还能预防癌症。

他又写了一本书叫做《癌症与维生素C》,这回剂量又涨了,他建议大家每天吃10克维C,这差不多都赶上他的三分之一了,至于维C有没有效这个不知道,但维C的价格却涨起来了,因为鲍林虽然没有说服医学界,可医学界也没有说服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就认鲍林这位“维C神教”的教主,这造成了维C价格暴涨。

想想也是,本来一个猕猴桃就能解决的事,现在天天拿维C当饭吃,那价格不涨才怪。这场维C之争的余波甚至影响到了现在,现在各种各样价格昂贵的维C含片都是拜当年鲍林所赐。

不过有一点一定要注意到,鲍林确实是以严谨的态度来对待维C,他从来没有在维C销售中拿过一分钱,而鲍林之所以敢这么大剂量摄入维C,恰是因为维C对他有好处,别看他天天这么吃维C,他直到94岁高龄才去世,那么是不是维C在给他保驾护航呢?这个事情还真说不清楚,因为他只是个案,没有统计学意义。

而且鲍林早就提出了警告,在他获得诺贝尔的那一晚上,他发表了演说。

他说道:“作为老一辈人,我想给你们一点忠告,应该怎样对待长辈。当一个年长的大人物对你说话时,认真恭敬地听,但别相信他。除了你自己的智慧,不要信任其它任何东西。一个老人,不管是白头发或者没头发,哪怕他得过诺贝尔奖,也可能是错的。你们必须永远保持怀疑,永远独立思考。”

要是这么看的话,维C之争还真怪不得天才鲍林。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