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粟特人是现代哪国人(粟特族美女图片)

粟特人是现代哪国人(粟特族美女图片)

更新时间:2022-05-13 21:54:01

古代的时候,在中亚一代,有一个以商业为主的族群,名叫粟特人。粟特人在风俗和语言方面,比较接近波斯人。粟特人是哪里有生意做,就跑到哪里定居。

丝绸之路的开通,让中国与世界贸易往来非常活跃。大量的粟特人,把外国的香料等物品,贩卖到中国。也把中国的陶瓷和丝绸,贩卖到世界各地。

大唐王朝海纳百川,开通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大量的粟特人,来中国做生意,定居在中国。唐玄宗时期,大唐长安的东西二市,就有大量的粟特人做生意。李白“笑入胡姬酒肆中”的胡姬,指的就是粟特美女。

粟特人不仅在长安和洛阳做生意,还把生意做到了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开元年间,幽州就有许多粟特人做生意。比较著名的人,有《新旧两唐书》记载的安禄山。安禄山就是粟特人,他在幽州从事“诸藩互市牙郎”的行当。

李白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做生意有赔有赚,这是万古不变的定律。做生意赚了钱的粟特人,不会对中国造成很大的威胁。做生意赔了钱的粟特人,就会对中国造成很大的威胁。

安禄山就是在中国做生意没有赚到钱的粟特人,安禄山要是老实一点,勤劳一点,完全可以在中国种地,或者在中国打工养活自己。

问题的关键是,粟特人不是汉人,也不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他们是如假包换的外国人。中国农耕民族勤劳的基因,在粟特人身上是没有的。

安禄山不会像中华民族一样勤劳致富,他不会像中国人一样,没有钱就去找份雇农之类的工作养活自己。安禄山不想勤劳致富,又要在中国活下去,就只能另辟蹊径,干起了顺手牵羊的营生。

安禄山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顺手牵羊在这里不是形容词,安禄山是真的当起了偷羊贼。此事典出《新旧两唐书》和《资治通鉴》,原文是:“乃冒姓安,更名禄山。及长,忮忍多智,善亿测人情,通六蕃语,为互市郎。张守珪节度幽州,禄山盗羊而获。”

安禄山没钱,就想到了偷东西。同时期的中国人没钱,往往会想到去打工。唐朝有个诗人王梵志,此君诗文水平远不及李白和杜甫,所以没什么名气。王梵志的诗文虽然不出名,但是接地气。王梵志喜欢写描述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诗篇,对研究唐朝的民间生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王梵志写了一篇《贫穷田舍汉》,描述了一对没有田地的穷困夫妻。老公从事“客扶犁”的职业,老婆从事“客舂米”的职业。客就是打工的意思,客扶犁就去给大户人家打工耕田,客舂米就是去帮大户人家碾米。

安禄山影视形象,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咱们中国人,在中华大地上生活了几千年。中国人在中华大地上因地制宜,或耕,或牧,或渔,或猎,或工,或商,或仕,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充满智慧的头脑,把中华大地建设成东方大国。

笔者幼承庭训,大人教育我说:“男要勤,女要勤,三餐茶饭不求人。”

从古至今的中国人,大部分像我一样,自幼就接受吃苦耐劳的教育。吃苦耐劳的理念,深深地刻在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面。中国人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吃苦耐劳的本色都不会改变。由于有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使得中国人在贫穷的时候,会出卖劳动力养家糊口。

唐高宗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粟特人没有吃苦耐劳的传统,他们一旦碰到困境,就会顺手牵羊,干一些违法的勾当,来养活自己。偷羊的安禄山,是隋唐时期在华粟特人的缩影。在华的粟特人,不仅仅干顺手牵羊的勾当,还有许多人从事走私和坑蒙拐骗的勾当。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二》,就记载了“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的典故。历朝历代的外贸商人,向朝廷缴纳关税,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粟特人为了逃避唐朝的关税,把自己的肉体剖开,在里面藏珠宝。

古代的中国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资治通鉴》记载,中国人无法理解粟特人“剖身藏珠”,纷纷“笑彼爱珠而不爱身”。

武则天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隋唐嘉话》《唐语林》《大唐新语》《大唐传载》等古籍,记载了许多定居中国的粟特人坑蒙拐骗偷盗的故事。我要是一一列举,自媒体文章的篇幅就不够用了。这些古籍都是公共版权书籍,有免费的电子书,列位看官要是有兴趣,可以自己去搜索这些古籍看看。

大唐自高祖立国以来,历经太宗贞观之治,又有高宗和武则天的贞观遗风,一直到玄宗的开元之治。都是海纳百川,打开国门欢迎粟特人来华经商。大量的粟特人来华定居,他们虽然有许多是正经商人,但是犯罪率也非常高。

史思明剧照,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来华定居的粟特人,偷盗者甚众,走私者甚众,坑蒙拐骗者甚众,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这些问题虽然很多,但都是小儿科。真正的大问题,是粟特人进入唐朝高层,掌握了中国的权柄,结果爆发了安史之乱。

安禄山和史思明两个粟特人,发动了历时八年之久的叛乱。大唐朝在遭到安禄山和史思明的打击之后,就陷入了藩镇割据模式,大唐盛世因此一去不复返。

我读史书,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忍不住叹曰:“毁大唐盛世者,粟特杂胡也!吾辈当以史为鉴,万不可重蹈覆辙!

本文史料来源:《资治通鉴》《新旧两唐书》《隋唐嘉话》《唐语林》《大唐新语》《大唐传载》。

本文由王福星原创。码字不易,请尊重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本人已经和维权公司签约,委托维权公司代理维权。未经授权转载者,维权公司会代表本人维权。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