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维修大全>生活>

拍三国演义死了多少人(三国演义十大死因)

拍三国演义死了多少人(三国演义十大死因)

更新时间:2022-04-12 04:57:17

封建时期的战争是自私的。它是在牺牲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前提下,为少数人的享受而建立的新王朝。老子的思想是非常伟大的,因为他的“无为而治”、“治大国如烹小鲜”、“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都是从底层人民的角度来考虑的。在中国封建社会,一个王朝的“末日”时期,是老百姓受苦受难的时期。

汉末三国时期,包括唐末、宋末、元末、明末、清末,都是如此。大树突然倒下,无非是外力的突然破坏,或是内部的逐渐衰败。东汉末年的结局是这样的:一是天灾频发,百姓生活无路可走;二是官吏贪,官府腐败;三是权贵被工匠、狼人把持;四是恶行猖獗。那时,黄领巾遍地,千里之外,诸侯群起,乱世厮杀;后来,三国分裂,山河分割近百年。

战争是大多数人不喜欢的事情,因为只要战争发生,无论结果如何,双方都会有伤亡,正如所谓的“枪声一响,黄金一万两”,战争中没有胜利者。而且,在冷兵器时代,战争爆发后,民间场面更是触目惊心。杜甫曾感叹“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李白也感叹“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野战格斗死,白马号鸣向天悲”。白马在一场野战中死了,它向天空呼喊。由此可见,战争对无辜人民造成的损害是难以想象的。所以,有句俗话说,在乱世做一条和平的狗总比做一个男人好。古往今来,在世界各地,无数的战争爆发,甚至人们也一直在枪林弹雨中战斗。

今天,笔者就带大家看看三国时期有多少人死去,三国历史上英雄与英雄共同崛起是怎样的一幕,以及那个时代繁荣背后的凄凉。对三国人口的研究一直是一个重大的难点。在学者看来,官方的人口变动记录是不合理的。梁启超曾在《中国历史人口统计》中指出:“东汉初视西汉全盛得三之一,三国是东汉全盛的七之一,唐初视隋全盛得三之一,宋初视唐全盛得四之一,清初视明全盛得三之一,此其大较也。”

东汉灵帝年间,中国人口为5007万。东汉是由光武皇帝刘修建立的。经过100多年的发展,这一时期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争,人民生活相对幸福。人口由西汉末的2000万增加到5007万。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军起义,后来的魏、蜀、吴三国战争打破了和平。这里有一些数据可以说明。

公元208年,赤壁战役后,中国人口由东汉末年的5007万人变为140万人。你可以看到人口急剧下降到140万,人口发的骤然减少,原因就在战争上。一个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人口大部分是少的,到了王朝的中期,人口就会大幅提升,到了王朝的末期,人口还会减少。古代的封建王朝中,人口是重中之重。

无论是战争还是经济,都与人口有很大的关系。“贼臣持国柄,杀主灭宇京。荡覆帝基业,宗庙以燔丧。播越西迁移,号泣而且行,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这是曹操《薤露》诗的后八句,写的是董卓胁帝西迁长安,焚毁洛阳的情景。通过曹操这样的诗就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残酷。董卓的出现,让东汉变得雪上加霜。

本身就受到战争影响的东汉,在董卓之乱出现后,更是风雨飘摇。晋人张衡的《两京赋》中,对洛阳当年富丽堂皇的盛况,很是赞美不绝。可东汉末年董卓的这一把火,让曾经辉煌的洛阳变成了人间炼狱。凡分裂,必定有战争,凡战争,必定要死人。

据钱穆《国史大纲》:“蜀亡时,户,280,000,口,940,000。内带甲将士102,000,占全数九之一。吴亡时,户,530,000,口,2,300,000。内兵230,000,占全数十之一,吏32,000,后宫5,000。魏,平蜀时,户,663,423,口,4,432,881。三国合计约得,户,1,473,423,口,7,672,881。”

曹操在一首题名《蒿里》的诗中,描写了当时中原一带的悲惨景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由此可见,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说的肯定是正确的。曹操的诗篇就描写了当时的惨况。那么在三国时期,究竟死了多少人呢?

数千里的平原上竟然铺满了白骨,千里的平原上竟然连一只鸡叫都没有。难以想象,当时的百姓过得是什么样的日子。具体的死亡人数肯定是无法估算了,但是梁启超对此表达过自己的看法:“盖扰乱既亘二三十年,则仕者涂膏血于原野。举凡有生殖力者而一空之,无以为继,一也;壮者既去,老弱妇女势不能存,二也;血肉满地,疠疫缘生,三也;田晴不治,饥馑相随,四也......当代之人,未能有存其半也。”

通过这样的描述来看,三国时期死亡的人数肯定是上千万了。梁启超所列出的四点原因很中肯直接切中要害,他所说的正是三国社会的真实情况。如: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之所以能战胜强大的曹操,便是因为曹军患了严重的疫病,使得曹操手下的士兵大量死亡,无奈退军。

,

更多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