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南依秦岭,从西和南两个方向环拥西安市区,山、川、塬皆俱。
古长安曾是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京畿之地,境内有周代的丰镐遗址、秦代的阿房宫等十大遗址、有翠华山、五台山、祥峪山、清华山等八座名山,有兴教寺、华严寺、香积寺等四十二座寺院,佛教十大宗派的法相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的发祥地均在长安。长安交通方便,铁路公路连接四面八方;通讯发达,电力充足,水源丰沛,地下热水蕴藏丰富。
总面积1580平方千米,辖25个街道办事处,人口103万。长安区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区政府驻地距西安市中心仅8.7千米。
历史沿革
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长安县,七年(公元前200年)从栎阳迁都长安。长安县初属渭南郡,高祖九年(公元前198年)属内史,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属右内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属京兆尹。
长安区
王莽新朝始建国元年(9年)撤长安县,置常安县,并置首都于常安城。常安县属京兆尹。刘玄更始元年(23年)撤常安县置长安县。
东汉置长安县、杜陵县,并属京兆尹。建武六年(30年)将奉明县(汉宣帝置,故城在长安县城北4公里)、渭城县(汉高帝置,故城在今咸阳市东)划归长安县。初平元年(190年)董卓强迫献帝迁都长安。
三国时,魏置长安县,属京兆郡。
西晋置长安县,属京兆郡。晋将长陵县(汉高帝置,新莽时曰长平,故城在今咸阳市东北20公里)、安陵县(汉惠帝置,莽时曰嘉平,故城在今咸阳市东)并入长安县。愍帝(313年~317年)建都长安。
南北朝前赵、前秦、后秦皆置长安县,均属京兆郡(尹)。前赵刘曜建都长安。前秦苻坚也建都长安。后秦姚苌撤长安县,置常安县,并以常安为首都。北魏置长安县,属京兆郡。太武帝神三年(430年)改常安县为长安县,四年划杜县(秦武公置杜县,汉宣帝元康元年改杜陵县,新莽曰饶安县,晋曰杜城县,后魏曰杜县)、长安、蓝田三县毗邻地置山北县。西魏(535~556年)置长安县,属京兆郡,建都长安。北周(557~581年)置长安县,属京兆郡,建都长安。明帝二年(558年)划长安、灞城(秦襄王时芷阳县,西汉时灞陵县,新莽时水章县,晋时霸城县)、山北三县部分地区置万年县,属冯翊郡;建德二年(573年)撤杜县、灞城县,归入万年县。
隋置长安县,并撤万年县,置大兴县,置首都于大兴城。文帝时两县属雍州,炀帝改雍州为京兆郡,两县属之。
唐置长安县,并撤大兴县,置万年县,改大兴城为长安城,置首都于长安城。长安、大兴两县属京兆尹。武德二年(619年)分万年县置芷阳县。七年(624年)废芷阳县入万年县。总章元年(668年)分长安地置乾封县,分万年地置明堂县。永昌元年(689年)析长安地置永昌县。长安二年(702年)废乾封县入长安县,废明堂县入万年县。神龙元年(705年)废永昌县。天宝七年(748年)改万年县为咸宁县,乾元元年(758年)复为万年县。
五代皆置长安县、万年县,并属京兆府。后梁开平元年(907年)撤长安县,置大安县,撤万年县,置大年县,皆属大安府。后唐同光元年(923年)撤大安县,置长安县,撤大年县,置万年县。
宋置长安县、万年县。宣和七年(1125年)撤万年县,置樊川县。长安、樊川两县都属永兴军路京兆府京兆郡。
金置长安县、樊川县。皇统六年(1146年)废乾祐县(唐置安业县,曾改乾元县,后复乾祐县,故城在今镇安县北40公里)入樊川县。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撤樊川县,置咸宁县。泰和四年(1204年)并咸宁县入长安县,后复置咸宁县。长、咸两县属京兆路京兆府。
元代置长安县、咸宁县,均属奉元路。
明代置长安县、咸宁县,均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
清代置长安县、咸宁县。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分长安县南部置宁陕厅,分咸宁县南部置孝义厅。长、咸两县属西安府。
中华民国时长安县存。初属都督府民政厅辖,1912年7月后属陕西都督府辖。据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辞海》1914年民国军政府秦省都督府撤咸宁县并入长安县。后属关中道。1927年改属陕西省政府。
1949年解放后,长安县1953年前属陕甘宁边区咸阳分区,后属陕西省人民政府,1958年12月后属西安市人民政府。
2002年6月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45号):撤销长安县,设立西安市长安区,以原长安县的行政区域为长安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韦曲镇。
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西安市长安区位于东经108°38′~109°14′,北纬33°47′~34°18′。东接蓝田县,南连柞水县、宁陕县,西毗户县、咸阳市。南北长55公里,东西宽52公里,总面积158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长安区地势为东原、南山、西部川,最低海拔384.7米,最高海拔2886.7米。 地势南高北低,东高西低,南北最长处55公里,东西最宽处52公里。南为秦岭山地,北为渭河断陷谷地冲积平原区(包括台原),西为渭河冲积平原(含秦岭北麓洪积扇群),东部为黄土台原与川道沟壑。区内最高点为秦岭麦秫磊东南(海拔2886.9米),最低点为区境西北角的西江渡(海拔384.7米),高差2500多米。
气候环境
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雨量适中,四季分明,气候温和,秋短春长。一般以1、4、7、10作为冬、春、夏、秋四季的代表月。冬季比较干燥寒冷,春季温暖,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5.5℃,降水约600 m m,湿度69.6%,无霜期216天, 日照1377小时。最冷的1月份平均气温-0.9℃,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26.8℃。雨量主要分布在7、8、9三个月。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年平均降雪日为13.8日,初雪日一般在11月下旬,终雪日一般在3月中旬。受地形影响,长安全年多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1.3~2.6米/秒。
自然资源
水资源
长安境内主要河流有沣河、浐河,均属渭河水系。沣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沣峪河、高冠河、太平河、潏河、大峪河、小峪河、太峪河、滈河、金沙河等。浐河流域主要河流有浐河、库峪河及过境河汤峪河、岱峪河、鲸鱼沟等。长安区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61682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46379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总量为37453万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重复量为22150万立方米。平均产水摸数为38.96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地下水可开采量为29100万立方米。亩均占有水资源量为863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656立方米。
植物资源
长安境内植物资源丰富。主要乔木树木有油松、华山松、雪松、椴、桦、泡桐等60多种;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和水稻为主,还有谷子、豆类、薯类等;经济作物以棉、油菜、蔬菜、瓜果、花卉为主,还有少量的烟、麻等。蔬菜有70多种,很多是历史传统名菜,如东大的莲藕、五星的白菜、韦曲的韭菜、黄良的薹韭、大峪的莴笋等十多个名产。果类主要有苹果、梨、桃、葡萄、李子和柿子。山货特产主要有板栗、核桃、花椒、漆木、黑木耳、松香、桂皮等。植物药材651种,蕴藏总量在1万吨以上,国家统一管理的药材有杜仲,国家重点药材199种。
动物资源
从动物地理的分布来看,长安位于古北界南缘向东洋界过渡地带,两个区系的动物种群兼而有之。古北界动物多活在海拔22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东洋界动物多生活在中低山地带。野生动物中,鸟类有朱鹮、黑鹳、白冠长尾雉、血雉、锦鸡、红腹角雉等50多种,兽类有20多种,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羚牛、二类保护动物青羊、青鹿、林麝等。两栖类和爬行类有20多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一、二类动物有15种,有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秦岭雨蛙、泽蛙、中国林蛙等。境内有省级自然保护区——牛背梁自然保护区,主要用于保护区内羚牛。
矿藏资源
长安地质发育史复杂,构造类型多样。秦岭山区大片的火成岩、变质岩等新生代沉积层,为各种金属、非金属及能源资源的集聚奠定了基础。优势矿产主要有建材类非金属等。主要金属矿有铁、铜、铅、铬等。非金属矿主要有大理岩、硅石、伟晶花岗岩、石墨、石榴石、水晶、砖用粘土、建筑用沙等。
长安地热资源丰富,水质好,水量大,地热面积约207.5平方公里,热能储量92713590×1000000千卡,相当于1324.5万吨标准煤的热能。境内地热田主要分布在秦岭北麓沿山的郭杜、韦曲、杜曲、东大一带。已开发利用的有东大、子午、韦曲等地的地热资源,水温一般在45℃左右,有的高达68.5℃。高温热水中氟、硅酸、硫磺、硼酸等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属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极端最高气温43.4度(1966年6月19日),极端最低气温-17.1度,年平均气温13.3度,年均降水量654毫米(山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