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诗人林逋说:
少不勤苦,老必艰辛;少能服老,老必安逸。
人活在这个世上,谁都想舒舒服服的过一生,最好是不必吃苦,也不必受累,更不必为了生计去辛苦打拼,就能过上随心如意、衣食无忧的生活。
天上没有白白掉下的馅饼儿,好日子不会轻而易举就能轮到你。
每个年龄段有每个年龄该做的事,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奋斗的时候奋斗。
只有勤劳的付出,才会有所收获,该努力的时候选择懒惰,未来等待你的一定是坑洼不平的道路。
01:所有偷过的懒,都给未来挖下了坑蔡康永曾说过:
15岁时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
周日去维修电脑时,看老板不忙,便和他聊起了天。
老板四十多岁的年纪,说当初从农村来到这座城市,兜里装着一百元钱,十八年的时间,不但买了房子、买了车,还娶妻生子,基本没花家里的钱。
以为他有学历、懂电脑,所以赚起钱来比较容易。
他苦涩的一笑说:
“就因为当时没好好学习,上初中就辍学了,才用了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混出个模样来。
前几年吃过的苦是别人一生加起来的总和,有十年时间走了弯路。”
老板说上学时,感觉学习苦、枯燥,没兴趣,十五岁时就去了东北工地搬石头,为了能多赚钱,一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一百来斤的石头扛上就走,一天都不知道扛过多少斤。
手套经常被磨破,手掉了一层皮又一层皮,天气太冷,稍有不注意,沾到石头上就会撕下一块皮。
后来,感觉实在熬不下去了,也看不到出路,便回老家报名当了三年步兵。
在部队训练时,也吃过很多苦,他说能够理解,如果体能跟不上,打起仗来第一个牺牲的就是那个弱者。
复员后,从农村来到城市打工,开始时没有学历,没有文化,没有技术,靠出卖体力维持生计。
前途一片渺茫,才学了一份手艺。
在复印机部做了学徒,才慢慢学点技术,工资却少得可怜,交完房租后几乎不剩几个钱,有时连饭都吃不饱。
后来,修出了名堂,又改学电脑组装,一步步才在这一行站稳脚跟,越干越大。
他感慨地说:
“人家上学时,我在工地当小工;人家上班时,我在当学徒工,因为当初的懒散,我比别人多吃了十年的苦。”
年少不吃学习的苦,长大就要吃别的苦,生活从来都是公平的,春天不播种,秋天就不会有所收获。
02:太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年糕妈妈曾说:
要跳出一个舒适圈去做一件全新的事,是需要挺大勇气的。有想法的人很多,能做出改变的人很少。但当你勇气足够大时,任何东西都拦不住你。
电视剧《我的前半生》中,年轻漂亮的罗子君,过着衣食无忧的阔太太生活,除了买高档服装,就是进高级美容会所。
看上去过上了金字塔尖的生活,可一旦面对丈夫的背叛,生活瞬间跌落谷底。
让人过于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越难走的路,才是上坡路。
你每翻过一个山坡,都会让人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就像剧中凌玲说过的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功课要做,小孩子有,大人也有,如果今天的作业没做完的话,明天很有可能不及格的。如果你明天想过好日子,你今天就必须努力。
同事这两天和我说起,他女儿今年研究生毕业,正在纠结是继续读博还是就业。
我非常讶异,在正好的年纪,能够读博,为什么不继续深造呢?
同事说女儿是学食品加工的,这几年都是拿橘子做实验,橘子一买就是几车皮,再运到学校。
她们早晨一直到深夜,不断重复着做着相同的实验,天天如此,年年如此,看到橘子都要吐。
参加工作早的同学天天晒朋友圈,分享着恋爱,而她们却要忍受着单调的实验,熬着枯燥的时光。
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梅花香自苦寒来。
谁都喜欢过安逸的生活,可是这种环境呆久了,会消磨人的斗志,让人产生懒惰的心理。
一旦惰性成为了习惯,也就失去了努力的动力,遇到家庭、职场中的变化,就没有任何能力作出还击。
你选择了安逸的生活,等于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你若不努力,谁也给不了你想要的生活。
03:努力打开舒适圈尼尔·唐纳德·沃尔什说:生活从舒适区的结束开始。
心理学家有个形象的比喻,把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形象地用海水为例,划分为了三个区域:岸边、浅水区、深水区。
岸边这个区域,对应的是“舒适区”。
如果一个不会游泳的人,一定感觉“岸边”最安全、最舒适。
可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海水也有潮涨、潮落的时候,那时这个区域就会变得不再安全。
如果我们不加以拓展,舒适区会变得越来越小,内心的不安和恐慌也会越来越严重。
舒适区呆久了,就像温水煮青蛙。
觉察不到生活中的压力,变得懒惰懈怠,没有斗志,只有迈出舒适区,才能面对各种措手不及的变化和日益严重的竞争。
曾经的著名央视主持人、记者张泉灵,有着令无数人羡慕的职业和身份,可她42岁时却毅然从工作了18年的央视辞职,进入创投界,称自己想“重来一次”。
勇敢迈出自己的舒适圈,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只有懒惰的人,才喜欢一成不变的呆在舒适区,不会为了自己的梦想去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