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
全民健身跟着奥运“热”起来,
牵动人心的水灾、疫情也逐渐平稳,
但针对学生群体的暑期骗局
却频频“上新”。
在本月的辟谣“传真机”栏目里,
东哥特别梳理了
电信网络诈骗“暑期档”的常见套路,
大家记得要当心!
疫情类
谣言
口罩加上“神器贴”就能防新冠?
真相
目前尚未发现有药物或植物成分能够有效杀灭新冠病毒,所谓的“名贵中药组方配伍,医务人员专用”更是忽悠人的,在新冠肺炎各类防控指南中均未涉及该类产品。
更为重要的是,口罩内加贴此物非但无效反而有害。口罩防护是通过物理阻断和熔喷布的静电吸附作用,再加贴其他物质会增加呼吸的阻力,不仅会引起缺氧,还会因为更费力地吸气而降低口罩气密性造成漏气,增加感染风险。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谣言
打新冠疫苗能丰胸?
真相
最近少部分接种新冠疫苗的女性发现自己的胸部有变大的迹象,其实是注射疫苗后人体的免疫反应引起的“腋下淋巴结肿大”,通常几周后这一不良反应就会自然消失。此不良反应真正发生变化的是淋巴结,而非胸部的组织。此外,淋巴结肿大反应并不限于新冠疫苗,在许多疫苗接种中都可以被观察到,一般不用太在意。但有一种情况需要注意,就是人体发生细菌或病毒感染时,也有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鉴别出具体原因,考虑相应的治疗。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谣言
“同行密接人员自查”是诈骗?
真相
“同行密接人员自查”服务是由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和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提供,来源为卫生健康、交通运输、铁路、民航等部门相关数据。该服务可查询近14天内,是否存在和确诊或疑似患者同乘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在前后三排(共7排)及同一客车或客船的相关情况,查询结果权威有效,查询渠道和查询安全均有保障,并不是仿冒软件或者钓鱼网站。
此前查询服务提供了人脸识别核验、支付密码核验、用户名密码等方式进行安全验证,确保用户是实人身份认证登录,保障账号安全使用。鉴于相关服务均不涉及支付,根据用户反馈,国家政务服务平台小程序已经对身份认证登录方式进行了优化,目前,使用该功能时已不用再输入支付密码进行身份验证。
——广东公安
健康类
谣言
有睡眠障碍都可以服用褪黑素?
真相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1年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褪黑素虽有助于睡眠,但不是所有人都适用,一般仅适用于以下人群:
出国长途旅行后或值夜班需要调节睡眠节律的人。
自身褪黑素分泌大幅减少,不足以维持常规睡眠周期的患者,可短期小剂量服用,如部分老年人。
而对于多数有睡眠障碍的人,失眠的原因很多。若本身机体并不缺乏褪黑素,补充褪黑素效果不理想,反而易产生副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褪黑素产品一般为保健食品,而非药品,其剂量为0.5~10毫克不等,因此,在明确失眠原因之前,不建议自行服用褪黑素产品。
——中国药学会官方微信
生活类
谣言
暴雨后自来水会变脏?
真相
上海、南京、杭州、宁波、郑州、洛阳、马鞍山等地相关部门在暴雨过后均表示,暴雨后自来水“变黄”“变脏”“不能喝”等相关消息不实,各地自来水供应平稳有序。
事实上,暴雨一般对水质影响不大,更不会对在供水管道中封闭运行的自来水产生影响。
地表径流流量变大,雨水和污水的确会一起流到河流中。但是,污水会被大量的雨水稀释,且因河流流速较快,污水对河流水质的影响会很快消除。此外,水源地的原水需经过水处理厂处理净化、自来水厂处理等多道处理工艺,做到达标出水后,才能进入每家每户。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谣言
雷雨天电动汽车充电桩会漏电伤人?
真相
充电桩有三重保护:其一,充电设施具备5级防尘和6级防水功能,中小雨情况下充电设施不会出现进水问题。如遇暴雨,充电设施底部一般有地面硬化和基础防护,充电桩本体以下20-30厘米也具备防积水的性能。其二,充电桩有漏电保护装置,一旦检测到漏电,会及时自动切断电源,停止工作。其三,充电桩都安装了防雷装置,防止因为雷击造成设备损坏。此外,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可按下充电桩急停按钮,可以在约100毫秒的时间内切断输出开关停止充电。
但由于雨天路面情况复杂,电力部门建议雷雨天尽量不使用室外充电桩。如确需使用,应保证电动汽车车身及充电区域无积水;电动汽车和充电桩两侧的连接器接口处保持干爽;车载充电插座不暴露在雨里,防止雨水溅入插座内。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谣言
雷雨天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没有危险?
真相
有关专家提醒,雷雨天不能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澡。因为太阳能热水器一般都安装在阳光充足的屋顶,热水器完全暴露在了雷电直击的范围内。建筑物一旦遭受雷击,部分雷电流将通过热水器的管道、电源线和信号线直接进入住户室内,极易导致热水器和其他家用电器烧毁甚至引发爆炸、火灾等。
雷雨天强雷电发生时,建议关闭家用电器等一切室内电磁设备,并拔掉电器插头,以杜绝安全隐患。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谣言
手机驱蚊软件可以驱蚊?
真相
有些App声称自己的原理是利用雌性蚊子怀卵过程中会回避雄蚊子的特性,通过模仿雄蚊子的超声波来达到驱蚊效果。
但实际上,并非所有种类的雌蚊都会拒绝多次交配。不同品种的蚊子,翅膀震动频率和声波频率范围有差异,所以软件模拟的声音很难对所有蚊子都有效。
——头条辟谣
教育类
谣言
教育部终止28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真相
8月23日,教育部官网辟谣:近期,有媒体在未经核实情况下,将教育部2018、2019年公布的信息以“最新信息”发布,对社会公众造成误导。
根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教育部不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退出机制,2018、2019年共依法批准286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终止办学,并向公众发布了有关信息。批准终止的机构和项目中,大部分为经中外合作高校自愿协商并主动提出终止办学申请,还有部分存在优质教育资源引进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教育部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工作中不达标而终止办学。
——教育部官网
谣言
家长打了疫苗孩子才能返校?
真相
教育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8月27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能将家长是否注射疫苗作为返校的条件,对个别地方出现的这种情况,要坚决叫停。
王登峰说,国家接种疫苗遵循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既然是知情、自愿,就不应该把本人或是共同生活的人是否接种疫苗,作为开学返校、入校的一个标准。
——人民网
回顾8月,
有哪些谎话被你一眼识破?
又有哪些谣言曾让你信以为真?
看完东哥的辟谣盘点,
你应该“心水更清”了吧~
不信谣、不传谣,
别忘了,
还要警惕这些网络骗局哦~
关键词:涉疫骗局
近期,新冠疫情在国内有所反弹,各类涉疫诈骗也趁机卷土重来。东哥盘点了几种新型骗局,提醒广大网民擦亮双眼,提高警惕。
1 新冠疫苗接种意外保障已到达
近日,有群众反映收到了关于“新冠疫苗接种意外保障已到达”的短信。
经警方核查,此为诈骗短信。如果收到了类似信息,千万别信。请不要点击里边的链接,更不要填写个人信息。这是不法分子冒充保险公司发送的短信,蹭疫苗接种的热点设局进行诈骗。
2 冒充“疫情流调员”打电话,说你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
最近,有网民反映其接到“XX区疫情防控专线”的电话,对方自称是“防控中心的王主任”,还说:“你的健康码和检测报告上有异常,可能感染了新冠肺炎,不过还在潜伏期,情况不算太严重。”接着“王主任”称:“现在有一款特效药,5800块三个疗程,每天坚持服用,就会恢复健康。”
警方辟谣,这是假的。针对新冠肺炎研发的所有药品,均会由权威部门公布,请大家关注权威媒体报道,非官方渠道不要轻信。
此外,为有效控制疫情,确实有新冠肺炎疫情流调员会对确诊病例的接触人员开展流调工作。流调人员表明身份后,需要核实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近期行程以及其他对疾病防控有用的信息,但是不会询问财产、自称有特效药等。
3 核酸检测加急最快半小时
近日,有网民反映,收到了“快速出核酸检测结果”“加急最快半个小时”的信息。
经警方核查,此为新型骗局。警方提醒,核酸结果一定要由经卫健部门认证的具备资质的医院、专业医疗机构或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请网民注意不要轻信网络不实信息和所谓“私人渠道”,这不仅可能影响自身正常出行,更有可能落入不法分子非法敛财的骗局。
4 打疫苗收获爱情
近日,很多网民反映,收到自称是疫苗接种护士的短信,“帅哥,你好,我是今天你在医院早上为你接种疫苗的护士……你的眼神和行为举止像极了我的初恋……我们可以试着交往一下”。
公安部刑侦局提醒,这是诈骗信息。这些骗局都是从一条短信开始的,等加了好友之后,就会诱导你填写银行卡、密码等信息,进行诈骗。
关键词:针对学生的骗局
每年,总会有新入学的大学新生因各种情况而被骗,如电信诈骗、QQ微信转账陷阱、兼职陷阱等。东哥在这里总结一些常见“套路”,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擦亮眼,不要上当被骗。
电信诈骗陷阱
案例一
2020年8月,某学院在校学生刘某学休学后,为尽快挣钱,主动加入贩卡团伙成为“收卡人”,期间收购、贩卖手机卡871张,获利人民币1.5万余元。
案例二
某高校在校学生吴某某等9人,向诈骗团伙出售9套银行卡资料。在明知本人银行账户内转入资金系他人犯罪所得的情况下,仍分别转移诈骗资金2.45万元至29.16万元不等……
提醒:
用自己的身份证办个手机卡、银行卡,转手“卖”给别人,就能拿到一笔可观的钱,这似乎是个无本万利的买卖。
可是,一般人根本不会有用他人身份证注册手机卡、银行卡的需要,凡是需要这么做的,往往意味着其行为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
对出借“两卡”的人来说,很有可能给个人征信带来麻烦,甚至还要因此承担法律责任。
QQ微信转账陷阱
眼看开学在即,面对即将到来的新生活,不少“准大学生们”会在网上加入各个学校的“新生群”里抱团取暖,或是加入“老乡群”咨询学长学姐。有的群还设置了付费进群的门槛,想要进去得交1-6.6元不等的费用……事实上,这些交钱才能入群的都是假的新生群。
假新生群往往有以下特点:
1 名称具有欺骗性;
2 建群时间短;
3 群内人员很多但鲜有人发言;
4 凌晨依旧保持90%以上在线率;
5 有广告推销信息。
提醒:
在QQ群或微信群中,接到交费通知时需保持警惕,不要着急转账。大家可以通过电话、短信、视频等多形式去咨询辅导员或学长学姐,了解是否可信。同时,QQ群、微信入群,一定要开启身份验证功能。一旦发现可疑情况,要注意保存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
假期兼职陷阱
暑期中想要做份兼职,挣到人生的第一桶金?提醒踌躇满志的学生们,也要小心陷阱!
陷阱一:骗取中介费
一些不法中介在收取高额中介费后,不履行合同,不能及时为大学生推荐合适的工作,还以各种名义推脱。
提醒:
暑期兼职要选择“三证”齐全的正规职业介绍机构。如果遇到虚假招工信息、扣押求职者财物等行为,可直接报警。
陷阱二:强行收取押金
一些用人单位要求学生支付押金或保证金,承诺交了押金才可以上岗,但又找各种借口拒绝返还押金。
提醒:
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等,都属于非法行为。
陷阱三:警惕传销陷阱
传销公司经常会先安排学生以销售人员的名义上岗工作,让学生交纳一定的钱款,再让学生去哄骗他人。
提醒:
大家一定要仔细甄别,及时报警。
陷阱四:网络“刷单”陷阱
在社交网站、QQ群、微信群内发布类似招聘信息,吸引学生群体关注和应聘。
提醒:
“兼职刷单、足不出户”“日赚百元、月入过万”“只需动动手指、敲敲键盘即可”……挣钱哪有这么容易?同学们千万不要贪图小利,让钱包遭遇大损失。
关键词:涉屏幕共享骗局
视频通话、屏幕共享……当遇到陌生人提及这样的字眼时,学生及家长要打醒十二分精神,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暑假以来,广州接连有未成年人中招此类新型电信诈骗。
骗子的作案步骤:
01 诱骗事主开启屏幕共享:
通过某些App自带的屏幕共享功能,骗子能够实时监控事主手机的所有操作;
02 登录网银,实时监控短信验证码:
骗子先以指引操作为由,让事主下载App并打开屏幕分享功能,再通过事主之前透露的银行卡号,登录网银进行转账操作,实时监控收到的短信验证码;
03 转账:
骗子先哄骗事主主动转账,如果事主发现,或迟疑,便通过截获的验证码,进行转账操作,事主对此毫不知情。
广州市反诈中心提醒
家长要提高警惕,尽量不要向未成年子女透露自己名下的银行卡账号、支付账号、密码等信息,告诫孩子接到陌生来电或信息要及时告知父母,不要对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
◆◆
策划:网信广东编辑团队
编辑:张锦华
校核:郑俊良
点分享
点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