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伟不是个音响发烧友,不过10几年前在数码媒体做评测编辑的时候,负责的恰好是音响耳机产品线,对音频类设备有一些了解,那几年前前后后也测试过无数的音箱声卡耳机等。改行做车评人以来,大伟陆陆续续已经试过将近70台车,这些车有小部分装配的是品牌音响,当然了大部分车装配的都是普通音响(下面这几张图都是我自己拍自于不同车型)。今天这篇文章,咱们就聊聊我听过的品牌音响和普通音响的区别到底是什么?最后再简单聊聊几个品牌印象之间的品质差异。
说到品牌音响和普通音响的最大区别,我认为就两个:能量感和细节。
先说第一个区别:能量感。
不知道您是否了解品牌音响和普通音响的核心区别在哪?其实,这个区别不在于有没有那个音响品牌的LOGO贴到喇叭上,而在于整套系统中功放输出功率的区别。
汽车音响按功能分可以分为三个模块:主机(音源)、功放(信号放大)和扬声器(发声)。普通汽车的车载音响,往往在车机和扬声器之间没有单独的功率放大电路,主机内置功率放大电路,经过放大的音频信号从主机背后出来,直接连接到四门上的扬声器,推动喇叭发声。有些汽车会在中低音和高音喇叭之间设计分频器电路,有些连分频器都省了,或者只放一颗电容做分频。这样做的优势当然是成本低,发热低,转换效率高,由于主机和喇叭之间没有额外的功放电路,整个音响系统的结构简单,也就少了一些故障率。
这种设计的缺点也很突出:功率放大电路被整合到主机内部,受限于体积,输出功率有限,动态范围也偏小,一般每个声道只有10-40W左右,典型值为每声道20-25W,这样的功率虽然声音“响度”足够应付汽车的小空间,但控制力和细节就甭想了,基本上就是“能响就行”。
品牌音响都会在主机和喇叭之间增加独立的功率放大器,用于放大音频信号的能量,让喇叭更好的发声。这个放大器是一个物理上独立存在的电路盒子,由于体积较大不可能跟主机放在一块,不同品牌安装的部位不一样,有些在后备箱,有些在座椅底下。但基本上品牌音响全都会有这个放大器。
跟普通音响的最大区别是:品牌音响的功率会有几百瓦甚至上千瓦的输出,比如大伟听过的雷克萨斯ES300上那套马克莱文森音响,放大器的输出功率达1800W(不同版本功率不同),这么大的功率显然和普通音响那几十瓦的效果会大不同,就像是I7处理器和20年前的赛扬处理器运行速度不一样,那已经不是几个级别的事儿了。
基于这样的差别,我们听到的区别首先就会是能量感的差异。
你会说:我的车虽然不是什么品牌音响,但我的车也很有能量感啊?我听“动次打次”的时候也很震撼啊?我只能说:去听听品牌音响就知道差别在哪了。
品牌音响的汽车,能量感会明显不一样,大伟所谓的能量感,是你坐在驾驶室里,关闭车门车窗,听一首节奏较快的曲子时,你感受到的声压,这种感受未必只是耳朵,还可能是你的身体,你的大脑。这种声压量感和级别是明显不一样的。而普通音响往往只有空洞的低音,没有力量感的低音,无法给你身体压迫感,让你感受到共鸣。
注意我说的不是最大音量,而是相同音量下你的身体感受到的声强。比如在低频浓郁的时候,你的耳膜和身体会接收到更大的更强烈的声压,这个时候你会感觉到兴奋,肾上腺微升,你会觉得爽。而同等音量下普通汽车的音响无法传递给你相同的感觉,你感觉不到让人愉悦的低频能量,你听到的往往会是让人讨厌的低频失真,这个时候的喇叭振膜虽然还在震动,但显然已经失去了控制,发出的全是嗡嗡声,你体会到的可能只是马上想调小音量的冲动。
第二个区别:细节。
声音的细节跟很多环节有关,放大电路,分频器,功放,喇叭。这篇文章不是枯燥的技术文,我们不讨论音响中细节的产生和优化,大伟只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汽车的品牌音响和普通音响在细节上的差异。
说到这里我想举两个典型的正面例子:沃尔沃的宝华和雷克萨斯ES300上的马克莱文森。宝华的汽车音响用的都是金属高音,就像上面这种图,这是沃尔沃的XC60顶配版,透过中控台中间这个高调的高音喇叭的面罩,可以清楚的看到面罩下有一颗金属振膜的高音扬声器。这套音响给我印象极深,它对高频和泛高频的解析力让我差异。跟其他品牌的音响比,宝华这套系统在高频的细节展现上有明显的优势。
具体来说:很多曲目你都能听出明显的不同,钢琴的琴声会更清脆更结实;《一意孤行》里极高频的琵琶声,不经意间三角铁的清脆声……在很多音响系统里,这些细节往往会被隐藏到其他声音背后,让你捉摸不到,似听非听;但在宝华系统下,这些越是高频极高频的延展范音,其清晰度,悦耳度,声音细节的解析力,越是完整且骄傲的出现在你耳朵里,让你无法回避的听到,而且它还有浓郁的金属味儿,你闭着眼睛也能听出来和丝绢膜振膜扬声器的不同,这就是金属高音的魅力所在。有了高解析力的中高音,再加上足够的功率作为底气,声音才够致密,够细腻。
雷克萨斯上的马克莱文森低频也让我记忆深刻。相对于高频差异来说,反而不同品牌的音响低频的质感差异没那么大,但马克莱文森的这套系统低频质感确实要更优秀。低频是能量感的来源,需要强大的功率支撑,但控制力和下潜深度却各有不同。至于普通汽车上的非品牌音响,在低频的营造上完败,核心原因就是功率太低。
马克莱文森的低频首先在能量感上并不夸张(夸张的那个同学叫BOSE,善于营造强大的低频量感,但质量细节就不能谈了),恰到好处,并不炸裂。你能感觉到它在刻意的点到为止,既让你感觉到足够的能量,又不会让你觉得肥腻。但,在低频的质量上,马克莱文森确实是优秀,下潜深度和低频控制力都非常棒,强大的声压下,低频不糊,细节仍然得以保持, 极低频的下潜深度非常棒,低频的延展尾音仍能很好的控制住,这让人赞叹。但回到高频,马克莱文森又不如宝华的那套解析力好,没那种金属味儿。
最后,我们聊聊我听过的这些品牌音响的排名。
我掰着指头算了一下,我听过的汽车品牌音响几乎都全了,雷克萨斯的马克莱文森,沃尔沃的宝华,宝马的哈曼卡顿,奔驰的柏林之声,近些年奥迪车上的B&O,通用家族的BOSE,一些国产车型上的燕飞利仕,丰田上的JBL,甚至大众车上偶见的beats等等。这篇文章里这些图片都是大伟拍自于不同车型。当然,这些汽车音响不同车型配置之间也会有不同,比如马克莱文森也会按不同车型搭配不同喇叭数量和功率输出的版本,我们没办法详细评价,大伟主观的按音质整体评价排序应该是:
马克莱文森≈宝华>哈曼卡顿≈柏林之声>BOSE≈JBL≈B&O>燕飞利仕≈beats。
如果你看不懂这个“公式”。翻译一下就是:
按音质综合评价,从上到下排序是:
第一梯队:马克莱文森,宝华;
第二梯队:哈曼卡顿,柏林之声;
第三梯队:BOSE,B&O,JBL;
第四梯队:燕飞利仕,beats。
(注意:此排名极为主观,同一品牌也有不同功率和喇叭数量的差异,所以这只是个人拍脑袋的一个主观印象,不具备任何意义,有不同意见欢迎抬杠。)
当然了,大伟还必须再强调一句:即便是排在第四梯队的beats,音质也远好过普通车型的非品牌音响,因为有功率在那撑着。
这里重点说一下BOSE。通用旗下很多品牌都会装备BOSE音响,比如凯迪拉克全系,别克的中高配甚至国产的名爵等都有装配,非常常见。BOSE有个特点:重视低频,无视细节。即便是大伟体验过的顶配版CT6上那套34颗扬声器的BOSE也是如此,低频量感很足,足到让人发腻的感觉,比很多品牌的音响都足。如果你是个低频控,那选BOSE你不会后悔,但除了低频外BOSE其他都一般,中高频的解析力和细节一般,高频的延展一般,低频的细节也一般,远不如其他品牌的音响均衡。
最后我说一下我的购买建议。
我知道,不同车型选配品牌音响价格相差很多,雷克萨斯那套马克莱文森音质虽好,选配价格要两万多,说实话,我个人觉得有点肉疼(当然了你要非说我穷我也不反驳)。但如果像宝马那样选一套音质说得过去的哈曼卡顿只需要七八千块的话,我还是强烈建议大家选装的。一台车要跟随我们至少五六年,车内的大部分时间音响都是陪伴,一套好的音响让人愉悦,一套差的音响让人没有听的兴趣。从这角度看,七八千块选装一套好音响我个人觉得非常超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