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马桶>

30年代有马桶吗(各个年代的马桶)

30年代有马桶吗(各个年代的马桶)

更新时间:2021-12-11 10:37:04

厕所这个话题,向来不登大雅之堂,可它又是生活里必需品中的必需品。说得粗陋一点,想吃的时候吃不上,还能忍受;想拉的时候没处拉,那简直天都要塌下来了。身为现代人,我们已经享受惯了抽水马桶带来的便利,把时光倒推至近百年前,广州人又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多数男性平民 街头公厕出恭

对那时的市井平民而言,抽水马桶是想也不敢想的奢侈品。事实上,直到20世纪30年代,抽水马桶才第一次“登陆”广州,而且也只有东山模范住宅区里一小撮“非富即贵”者才有资格享有,其余百万平民若要出恭,男人可以光顾全城街头巷尾的数百座公厕,女人就只能在家用马桶了。

说起来,南方人还是比北方人要斯文得多。据以古往今来“厕所经济学”为主题的《雪隐寻踪》一书的记载,直到20世纪初,北京城里的老少爷们还保持着“随地方便”的风俗,每天一大早,到胡同口“方便”的爷儿们一字排开,大家一边“方便”,一边热情地问候彼此“吃了吗”;而前门大街的老字号同仁堂门前的一条壕沟,夜夜堆满“黄金”,伙计无力坚持打扫,索性听之任之,没准这“万两黄金”还能带来财运呢。

上世纪初,北京城规定市民不得在新修的马路上随便“出恭”,满城老少爷们愤愤不平地嚷嚷“这还有天理吗”?一幕幕,着实考验现代人的想象力。

相比较而言,老广州倒不会见到这样“壮观”的景象,上公厕出恭的人们还是主流,不到万不得已,大家还是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之下解决“方便”问题。

旺地投资建厕所 客户“出产”是获利之源

当年广州的市井平民不像北京城里的老少爷们那么“豪放”,倒不完全是一个修养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经济学现象。

要知道,那时北京街头的公厕多是官办的,经济动力相对不足;而广州街头的公厕却一色是民营的,有心人在商业旺地买块地,盖个“简易”建筑,在地上挖几个深坑,每个坑上铺两块木板,就可以“挂牌营业”了。

有意思的是,这些私有公厕服务非常周到,“客户”出恭不但免费,还有草纸相送。因为在业主眼里,真正值钱的是“客户”的“出产”。他们定时雇用工人前来清理出产,卖给专业经营的“粪商”,“粪商”再用船舶运送出城,卖给郊外的农民,就可以赚钱了。

这一条特别的商业链是如此高效,以至于广州居然聚集了大大小小两百多个粪商,都靠着城内老少爷们的“出产”为生。他们还组成了行业协会,成为老广州一股势力不小的商业群体。

彼时的广州城,人流繁盛的商业旺地,公厕多多,有的地方甚至还盖起了“星级厕所”,富丽堂皇,乍一看很像西关大屋,坑底还铺上海沙,使用原理与猫沙类似,且通风很好,再加上粪夫频频清理,几乎闻不到臭味。公厕墙上甚至还会张贴广告,老板又多一分额外收入。

在抽水马桶普及之前的年代,广州街面还能保持基本的整洁,这就是商业的力量。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王月华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崔素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