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庭维修>马桶>

马桶起源于南方还是北方(马桶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马桶起源于南方还是北方(马桶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

更新时间:2021-12-06 08:06:57

现在女子出嫁的嫁妆几乎都是被褥、金银首饰、汽车等等物品,看不见哪个女孩出嫁还要抱个马桶。但是在古代,马桶则是女子出嫁的必备品,除了日常生活中使用外,带上马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在古代有很好的寓意和象征。

有的地方认为它承载着繁衍生息的寓意,有的地方则认为排泄物是“生殖力”的象征,所以带着马桶还有“贵子早生,儿孙满堂”的好彩头,当然,这种民间习俗,在不同的地方,还是略有不同的。

不管是单纯地把它当作日常用品,还是把它当做是嫁妆,“马桶”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汉朝,已经有了关于马桶雏形的记载

《周礼·天官·玉府》:“内监执亵器以从”,郑玄注:“亵器,清器、虎子之属。”

《周礼·天官·玉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亵器”有两类,第一类是“虎子”用于小便,第二类是“清器”用于大便。“虎子”大体上相当于现代所用的夜壶,主要是用于承接小便;

在汉朝,设有专门为皇帝执捧虎子的官职,亦即“侍中”唐代因避李虎之名,遂将虎子改为“马子”

《周礼·正义》中提到的“清器”,亦曰“行清”,很有可能就是马桶的雏形。

《梦粱录》卷十三:“杭城户口繁伙,街巷小民之家,多无坑厕,只有马桶。”

杭城指的是现在的杭州,在南宋时的寻常百家姓家,因为马桶的普遍应用,家庭里几乎没有“茅坑”了。

马桶起初是在南方流行,北方没有,因为南方水系发达,便于冲洗,而北方不具备这样的先天优势,当时马桶在苏、沪、浙等江南水乡地区十分常见。

也因为各地区的方言不同,马桶在南方有很多种叫法,例如:“圊桶”、“余桶”、“厕马”、“如意桶”、“夜桶”、“厮马子”、“恭桶”等等。相对而言,马桶算得上是相对文雅的叫法。

由于马桶的普及,刷马桶这项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在明朝出现了“刷马桶”这一行业,据说在当时已经是三百六十行之一了,这个工作在南宋叫“倾脚头”,在明朝是“清洁工”,在现代,扬州有些地方称之为“倒马子”。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从事洗涤马桶等劳动的人,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净化”。

古代女子出嫁时,嫁妆里一定会有马桶

中国民俗学的民俗志文献,对于马桶作为陪嫁品的记录和描述很多。马桶作为便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更具有象征意义,更多地体现在中国的东南地区,人们通常把马桶当作婚嫁的必备物品。

即使女方再穷,在嫁妆里也要有马桶,在平常百姓家的马桶一般都是木质的,把马桶刷上红漆,就变成了“子孙桶,”当出嫁的新娘拿着它的时候,就会在子孙后代桶里放些枣子、花生等,寓意贵子早生。

苏州一带的油漆马桶,因为精雕细绘、工艺考究而著名。在古代,大户人家一定要把马桶雕花挂红、大小相套。还有个歇后语:“洞房里的马桶——一套又一套”。

除了红漆马桶外,还有些地方流行“紫铜马桶”,所谓“紫铜马桶”,就是比红漆马桶更精细,马桶的上面用紫铜给箍住,显得更高端,更好看。

并且,马桶在投入使用前,还得让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冲着厕所撒尿,据说这么做了,之后新娘就会生男孩。

虽然各地的细节或有差异,但江南很多地方对出嫁女儿的陪嫁,有“五桶”或“三桶”之说。五桶指饭桶、碗桶、脚桶、腰桶和马桶;三桶则只指脚桶、腰桶(或浴桶)、马桶。总之,都是婚后主妇必须的日常器用。

北方的情况各不相同,民间对马桶的重视程度也不如南方那么突出。在过去在北京,结婚时必须将“子孙盆”“夜净儿”(尿盆)和“长明灯”纳入嫁妆之内,视为女人出嫁的“三宗宝”。

1990年代以后,在广大农村也开始逐步普及“抽水马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扩大,使传统马桶逐渐走向淘汰。由于方便和卫生,越来越多的人毫不犹豫地使用现代抽水马桶,而传统的抽水马桶也因此很快从日常生活中消失。

在你的家乡,结婚有什么不一样的习俗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