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长江网2月3日讯 “噔噔噔!”1月29日,住在武汉市江岸区百步亭社区的女孩小付收到外卖员送来的一份甜品,她喜滋滋收下,并在微信上给“Jack”回了一句“谢谢”。谁料当晚一下班,百步亭派出所民警胡康培就来到小付面前,提醒她不要上当。
(民警胡康培找到收到陌生网友外卖的女孩小付,提醒她不要上当。通讯员唐时杰供图)
“送我礼物,为我花钱,每天费尽心思陪我聊天、逗我开心,难道就是为了骗走我的钱?”小付将信将疑。民警告诉她,这是很多诈骗团伙的套路,先在网上以红包、小礼品等套近乎,等小付完全信任对方后,就会引诱她“投资”或“充值”,民警胡康培还给小付讲了好几个类似的诈骗案例,她恍然大悟,不住感激民警。
2月3日,长江日报-长江网记者探访武汉市公安局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梳理近期大量警情发现,一些打着“送礼”幌子的骗局反复上演。春节临近,不少人通过网络收到新春礼物,武汉市公安局反电诈中心民警提醒:网上收礼要小心,天上不会掉馅饼。
刷单就能有免费礼品?
2020年12月13日,市民郑女士收到一条“免费领取榨汁机”的短信,她喜不自禁,匆匆点开短信里的链接,并按照提示加入一个“返利”微信群。群内不断有人发送“免费领家电”广告,她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后,按照对方提示下载某网络赌博平台APP,对方称只要完成刷单充值任务就可免费领取家电。郑女士依言一步步操作,陆续往该APP内充值16万元,后被家人发现迅速报警。
骗子出招:诈骗分子利用受害者想占便宜的心理,以“免费水果”“免费小家电”等礼品为诱饵,引诱受害者进入网络刷单、赌博平台。起初几笔,诈骗分子会用少许“返利”获取受害者信任,待受害者转入较大金额后,则迅速拉黑消失。
民警破招:网络兼职刷单、网络赌博都是违法行为,市民不要被小利所蒙蔽,不要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不在陌生网站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
点一点就能免费领取游戏皮肤?
2021年1月15日,11岁男孩鹏鹏(化名)用外婆的手机在家看某视频APP时,点击了一个手机游戏广告,“免费领取游戏皮肤”这行字迅速吸引他不断点击。他拿着手机加入对方提供的QQ群,在多个社交软件里不停切换,扫描对方提供的二维码后,还拿起外公的手机开通“代付”功能,等家长发现时,银行卡中3万多元已转给了骗子。
骗子出招:现在不少未成年人都会使用家长的手机上网,诈骗分子通过包装成普通广告的链接,以受孩子欢迎的游戏、动漫、动画等为诱饵,引诱孩子在没有家长监管的情况下使用手机的各类支付功能。
民警破招:给孩子玩手机时,家长应当控制其使用内容和时长,及时监管孩子所关注的信息,时常教育孩子不要随便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二维码等,使用资金时要提前告知家长。此外,家长还应妥善保管网络支付平台交易密码,不让孩子知晓。
下载网上视频突然中奖?
2020年10月15日,女孩小吴在某微信公众号上发现一则广告,称可以免费下载某付费电视剧视频资源,小吴赶紧点击进入。连续关注多个不同微信公众号后,手机上突然弹出“中奖了!最新款苹果手机!”的页面,接着她点击后加了一个QQ好友,对方告诉她,恭喜她成为幸运的中奖者,该网站礼品可以以市面价格的对折折现发给中奖人,但需要小吴在该网站上刷单后才可申请。小吴依言操作,可等她转账5000元刷单后,就再也没了对方音讯。
骗子出招:许多网友热衷在网上寻找免费视频资源,诈骗分子利用这一心理骗取网友点击广告,再以“中奖”为诱饵引诱相信了“天上掉馅饼”的网友转账或充值。
民警破招:免费视频、免费漫画、免费小说等网络资源背后,往往伴随着海量网络广告,而广告链接背后很多都是诈骗分子精心包装的陷阱。不要轻信免费,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更不要转账汇款或发送验证码。
粉丝福利可高额返现?
2021年1月15日晚,许先生在手机上刷微博时突然收到一条通知:年终粉丝福利,转账就可返现,有兴趣就私信。他私信对方后,对方发来一个银行账号,他用支付宝转去2999元,但并没有收到返现。再询问时,对方竟说“该活动已结束”钱也退不了,并让他参加另一个转账1999元的活动,并发来一个微信收款二维码,他又支付了1999元,这次依然没收到退款及返利。再次私信对方,对方再也不回信息,意识到被骗,他才报警。
骗子出招: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不劳而获的心理,制作名目各异的“限时活动”“会员专享福利”活动诱惑受害人,让受害人误以为自己成了“幸运儿”而忘乎所以,待受害人转账后便消失踪迹不再联系。
民警破招:临近春节,各种“限时返利”“打折促销”等回馈客户活动层出不穷,市民在网上看到类似信息要注意甄别,不要轻易相信返利、优惠幅度过大的活动,不要轻易点击不明链接。(记者夏奕 通讯员冯威 袁野 唐时杰)
【编辑:邓腊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