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油烟机>

名气365油烟机卖多少钱(名气368s油烟机价格表)

名气365油烟机卖多少钱(名气368s油烟机价格表)

更新时间:2022-03-08 21:50:46

萧萧风声裹着疏朗的弦乐鼓音响起,一片苍蓝的静穆中,积雪覆盖的万里长城在流云下缓缓舒展,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开始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雨水”开篇,到“立春”落定,流转的二十四节气,道尽了中国人的浪漫。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开场画面。受访者供图

“哇哦,这个镜头是老王拍的!”“这个也是!”“这是‘宫迷’拍的!”“你们太棒了!”2月4日晚,一群摄影爱好者聚在电视机前,在此起彼伏的拍掌惊呼中,两个已过不惑之年的大男人,看着自己的作品合着古诗一帧帧浮现,兴奋地涨红了脸。

朋友们口中的“老王”王启宏和“宫迷”张磊,都是摄影圈里半路出家的“业余选手”。他们一个专注于拍摄长城,被戏称为“长在长城上的人”;一个沉迷于拍摄故宫,自封“宫迷”。这一次,由张艺谋任总导演的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分别选取了他们拍摄的8组画面和11组画面,主要在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呈现。

“我们的视频都是免费给冬奥组委会使用的,能为奥运会做贡献,我们感到很荣幸。”摄影者之一的王启宏对新京报记者说,未来,他们还会继续用镜头滋养这份热爱,去记录雷雨霜雪下长城和故宫独有的恢宏和瑰丽。

张磊(左)与王启宏。新京报实习生 汤赛坤 摄

一场特殊的选片会

张磊从没想过,自己的一点小爱好,会跟北京冬奥会产生什么关联。直到2021年12月初,张艺谋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找上了他。

此前多年,张磊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开设个人视频号,用于发布自己拍摄的作品。作为摄影爱好者圈子里小有名气的“宫迷”,他尤其偏爱拍摄故宫。

张磊拍摄的作品。受访者供图

“张艺谋工作室可能是在短视频平台看到了我拍的故宫,这才找来的。”对方诚意满满,跟他沟通视频授权使用事宜,提出这些作品或用于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此外,他们还希望有更广泛的素材,比如长城等,最好还能体现出四季的更替。

张磊立即向导演组推荐了王启宏。和张磊一样,王启宏也有自己的“癖好”——专注于拍摄长城。张磊说,在朋友圈里,提起王启宏,每个人都知道,那是一个“长在长城上的人”。但凡遇到节假日或者极端天气,一问王启宏在哪,准是蹲点拍长城呢。

王启宏镜头下的长城。受访者供图

2021年12月5日,带着装有各自拍摄素材的移动硬盘,在北京北五环的一处院落中,王启宏和张磊见到了张艺谋导演。

“我自己拍的时候就是觉得好看,并没有那么深刻的解读和认识,张导一说,我才知道他为什么想选用那些画面。”王启宏向新京报记者回忆,他作品里第一个被张艺谋选中的,是八达岭长城的一段航拍,拍摄于去年3月,后来,它成为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的开场画面,“张导对我说,这段视频拍出了一种‘水墨长城’的意境,长城的脉络走向恰似巨龙,且入画的城楼也完美无缺,非常适合在冬奥会上展示给全世界的观众看。”

在张磊入选的11组画面中,大部分是各类节气中不同角度的故宫。雨水、清明、立夏、白露、霜降、小雪……张磊说,张艺谋选取的首个故宫画面,是他此前在个人视频号上发布过的,一个大雪中故宫的场景。“这段视频的特别之处在于拍摄角度,给人的视觉感受,像在舞台帘幕的间隙欣赏雪中故宫。”

张磊拍摄的故宫画面入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24节气倒计时”。受访者供图

王启宏说,那天选片,他和张磊的拍摄素材加起来,存储量超过10T,每段素材的时长,短则二三十秒,长的有一分多钟。张艺谋亲力亲为,拿着激光笔,逐一观看投影上的视频素材,看到感兴趣的画面时会反复品读标记,仅挑选他们两人的近20组画面,前后耗时就有四个多小时。

张艺谋工作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选片当天她也在场,当时张磊、王启宏均表示,将选中的摄影作品无偿提供给北京冬奥组委使用。据她回忆,那天详细询问过两位摄影师拍摄背后的故事,张艺谋导演还对他们的坚持和努力表达了认可。

“能用作品为冬奥贡献一份力量,自己也感到很荣幸。”提及无偿提供素材的决定,王启宏说,“我们希望不仅是作品被看到,像长城和故宫这样的人文景观的美,也能更多地被发现和记录。”

从路人到“野心”

王启宏是安徽铜陵人,今年41岁,目前供职于北京一家国企。他告诉新京报记者,从没觉得自己在摄影方面“有天分”,更没想过有朝一日,作品会在冬奥会上播放,被全世界的人看到。在他看来,自己对摄影的沉迷,更多的是一份对童年心愿的补偿。

王启宏拍摄的长城画面入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24节气倒计时”。受访者供图

王启宏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是7岁那年与弟弟的合影,之后许多年,他也很少有机会拍照。“我一直很羡慕那些家中有相册的人,因为过往每一个重要时刻都曾被记录。”

1999年,18岁的王启宏在部队服兵役时,花了125元购入了人生第一台相机,胶卷的。那时的他,对摄影题材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偏好,最大的目的,就是记录生活,“比如退役、毕业、工作、结婚……只是希望可以用摄影留下痕迹。”

直到2008年女儿出生。为了记录女儿的成长,他买了人生第一台单反相机。正是由此,王启宏的拍摄才慢慢“专业化”起来。在器材店老板的组织下,他开始频繁接触一些摄影爱好者,大家或是一起切磋技艺,或是一起组团外出拍摄,在这个过程中,他逐步学会了构图、调光、对焦……

从人像改拍风景,完全是机缘巧合。2009年7月的一个周末,王启宏陪妻子回河北承德探亲,妻子的老家在金山岭长城附近,王启宏就跟亲友相邀一起爬长城。

“我们爬长城的头天晚上,刚好金山岭下了大雨,所以我们爬的时候就赶上了云海,那个画面实在是太美了,非常震撼,当地人都说,这个景象一年到头也赶不上几次,我们很幸运,所以印象很深刻。”王启宏回忆道。

这次偶遇云海,让王启宏萌生了拍摄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的念头。但彼时,他并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拍什么,“还是毫无章法,有时候拍人,有时候拍风景,偶尔也去爬长城碰碰运气。”直到2018年,王启宏遇到“宫迷”张磊,在对方的鼓励下,他不再“泛泛而拍”,开始尝试专注于拍摄长城。

王启宏正在放飞无人机准备航拍长城。受访者供图

张磊来自内蒙古赤峰,比王启宏小一岁,此前一直从事广告设计工作,而且承接的项目多与地产相关。日常工作需要他频繁地接触建筑摄影、看图选图,闲暇时间拿起相机自己拍摄,似乎成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迷上拍故宫之前,张磊对摄影还停留在业余玩票阶段。他说,那时候自己的拍摄,既没有目的,也不能用来赚钱,只是作为某种专业技能的补充,比如工作中偶尔急需素材时,自己也能上手应个急。

对故宫的执着,源于一次偶然催生出的不甘心。张磊记得,那是2015年,当时他与友人一起去故宫观光,作为职业设计师和业余摄影师,难免技痒拿起了相机进行拍摄,但碍于故宫海量的游客,他一直没能拍出一张满意的照片。

“当时我就想着,一定要找机会避开人潮,好好拍一拍,结果越去越上瘾,每次拍摄都有小遗憾和新想法。渐渐地我就开始想,能不能以故宫为主体,拍摄一组类似专题纪录片的内容。”一份“野心”悄悄萌芽。

张磊在运镜拍摄雪中的故宫。受访者供图

专注做好一件事

过去的五年,几乎每逢闲暇时,张磊就会起个大早从通州家中乘地铁去故宫。故宫的门票不好买,每逢节假日等旅游旺季,抢票也变得不容易,所以他很珍惜每次拍摄故宫的机会。

“故宫一开门,我就扛着机器第一时间冲进去,为了抢机位,也为了抢时间。”张磊说,天气越不好,故宫人越少,越能有机会拍到不常见的好画面。差不多每次去,他都会待上一整天,有时为了等阳光,有时为了等云雨,有时等电闪雷鸣,再或者是,每年冬至前后,寥寥几天的可以拍到阳光扫过“正大光明”匾额的机会。

张磊镜头下的故宫。受访者供图

不知从何时起,仔细观察这片恢宏的建筑群,成了张磊的习惯。他想象着眼前的场景在四季变幻中的模样,琢磨每一处设计的内涵,联想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拍摄的越多,就会越发感受到自己的无知,会被故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建筑设计的匠心独运所折服。”

张磊镜头里的故宫,时而在风雨欲来的深色云海下神秘肃穆,时而在朝夕日光下宁谧祥和,时而在雨雪纷纷下柔和唯美,时而在某一个飞檐斗拱的特写中精巧灵动……张磊说他想拍遍365日里的故宫,“它是一个巨大的瑰宝,我目前所记录的不过是皮毛。”

在镜头一遍遍的摩挲下,张磊和王启宏越发觉得,不去“泛泛而拍”,坚持做好一件热爱的事,就足够了。“不管是故宫还是长城,都是历史文化宝藏,值得长期跟拍和钻研。专注地拍摄,更能抓拍到这些建筑的精美画面,拍出优质的作品。”

张磊拍摄的作品。受访者供图

不可否认的是,对王启宏来说,拍摄长城的成本要远高于故宫:作为普通上班族,他只能在法定节假日去拍摄;长城北京段位于郊区,每次往返数百公里,基本上一拍就是一个周末,妻子对他也诸多抱怨;在安全性上,长城依山而建,自然环境要比故宫复杂得多。

但这些“困难”没能阻挡王启宏的拍摄脚步,多年的拍摄经验,让他摸索出一套监测天气变化、野外风险防护的经验,对云山雾海的出没规律也有了几分心得。为了等待一个日出、一片云海或者一场雨雪,夜宿长城已经成为他的家常便饭,但只要能拍到自己满意的画面,不管环境多艰苦,他也觉得“值了”。

王启宏拍摄的长城画面入选北京冬奥会开幕式“24节气倒计时”。 受访者供图

王启宏还记得,2020年夏天的一个周五,为了拍摄云海中的望京楼,自己一下班就回家收拾好睡袋、干粮和器材,冒着大雨在深夜十一点多爬上了金山岭长城。但接下来的两日都是大阴天,预期的云海景象没有出现。走还是留?

王启宏不甘心,一直蹲守在山上镂空的城楼里,累了就裹着睡袋睡一觉,饿了就吃口干粮。等到那个周日的晚上,山上突然雷电交加,下起了暴雨,他架好机器躲在城楼里,却意外捕捉到“闪电下的望京楼”的震撼场景,这才觉得不虚此行。

一个好的镜头背后,往往是漫长的等待和执着的坚守。王启宏说,未来,他们还会继续拍摄长城和故宫,用镜头去记录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下,这些人文景观的恢宏和瑰丽。

二十四节气悄然流转,摄影已然陪伴张磊和王启宏走过数个四季更迭。他们,依旧还是那个“宫迷”和“长在长城上的人”。

新京报记者 吴小飞 实习生 杨昕沂 汤赛坤

编辑 李彬彬 校对 赵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