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洗衣机>

洗衣机显示e81是怎么了(洗衣机显示e81什么意思怎么解决)

洗衣机显示e81是怎么了(洗衣机显示e81什么意思怎么解决)

更新时间:2021-12-16 09:53:38

“咔咔咔”的铲冰声从百年历史的哈尔滨兆麟公园飘出,那是“冰灯匠人”在雕刻严寒。“千万别急,慢工出细活。”60岁的冰雪艺术民间工艺大师朱晓东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低温中挥舞着冰铲,嘴里呼出的哈气在眉上凝成冰霜。

哈尔滨是中国冰雪艺术的摇篮。从最初“一个冰罩、一根蜡烛”制成的“冰灯笼”,到如今走向世界的中国冰雪奇葩,冰灯似镜子,映出一个蒸蒸日上的中国。

万人空巷的“冰雪夜宴”

“就像盼着看春晚一样。”每年逛冰灯游园会是朱晓东儿时最期待的事情之一。但那时,他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哈尔滨冰灯游园会总设计师。

哈尔滨被称为“冰城”。“过去,冬天除了冰就是雪,城市一片冷清,市民生活单调,都躲在家里‘猫冬’。”朱晓东回忆。

为改变这一情况,1963年哈尔滨市借鉴“冰灯笼”这一民间智慧,在兆麟公园举办了首届冰灯游园会。八九百名园林职工用脸盆、水桶作模具制造冰灯。他们把装有电灯泡或蜡烛的冰灯扣在山坡上,摆在墙垛上或挂在树枝上展示。

1963年,第一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劳模观赏冰灯。受访者供图

没想到,这一件件小冰景,却使哈尔滨出现万人空巷的场面。首届冰灯游园会门票为大人5分钱、儿童3分钱,农历正月十四夜晚,兆麟公园一下涌入近5万人,潮水般的人群险些挤坏公园大门。

“哈尔滨冰灯成为中国现代冰灯艺术的开端。”朱晓东说,从此,冰灯游园会一发不可收拾,爱琢磨的哈尔滨人把才智用到了冰雪上。

2019年1月3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中游玩。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在20世纪80年代哈尔滨“全民制灯”的鼎盛时期,大学美术专业毕业的朱晓东被分配到哈尔滨市冰灯办,成为一名冰灯设计者。“那是让人羡慕的职业。”朱晓东笑着说,他和许多艺术家一起,见证了冰灯从原始到现代的演变。

2013年12月13日,工人在松花江上为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取冰。新华社记者 王申 摄

首次采用松花江天然冰、首次出现彩色浮雕冰屏、首次运用舞台灯光和彩色白炽灯……数不清的“首次”里,冰灯游园会规模不断扩大,技艺持续提高。

2021年1月20日,冰雕师在第47届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园区内创作冰雕。当日,在第47届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园区内,冰雕师们冒着零下20多摄氏度的严寒进行冰雕创作,堪称严寒“斗士”。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比如,早期冰灯经常把一束束鲜花放到盛水的桶里,冰冻成彩色的鲜花冰景。但现在,我们已经能自如地雕刻出各种复杂图案。”朱晓东说。

2019年1月3日,游客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中游玩。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如今的冰灯已发展为集雕刻、建筑、园林、绘画、音乐、光电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体,冰景主题也愈具教育性、思想性、艺术性。

据统计,哈尔滨冰灯游园会迄今累计接待中外宾客1000余万人次,是世界上形成最早、持续最长的顶级冰灯艺术展。今年第47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上,一头巨大冰牛身姿矫健,迎接牛年春节。

第四十七届哈尔滨冰灯艺术游园会门前喜迎牛年的“冰牛”。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冰天雪地里的生机

受冰灯游园会启发,哈尔滨人逐渐发现:冰雪带来的不仅是严寒,还有活力和商机。

“彩电、冰箱、洗衣机等上世纪80年代的‘四大件’,我都雕刻过。”朱晓东说。

这种冰灯广告在当时是独特的,颇受欢迎。兆麟公园甚至形成了一条二三百米长的冰灯广告街,小如白酒、电视机,大到轿车、吊车,都能按照1:1比例呈现。

1988年,第十四届哈尔滨冰灯游园会的冰广告。受访者供图

1985年,哈尔滨以冰灯游园会为主打,在中国首创冰雪节,把冰雪艺术、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冰雪经贸等融为一体。首届哈尔滨冰雪节接待中外客商200多万人次。

朱晓东回忆,每年一二月冰雪节期间,大量游客涌入哈尔滨,宾馆旅店生意兴隆,普遍客满。不少游人循着冰灯而来,进一步领略了北国风光。

时光定位到1999年,这一年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首次亮相,冰灯规模庞大、设计精巧、娱乐性更高。

庞大的客流直接拉动了商品流,增加了就业流。据统计,仅建设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每年就需要采冰、雕冰、施工等人员超万人。此外,每年冰雪旅游还需要大量导游等服务人员。

2017年1月3日,一名小朋友在哈尔滨中央大街的冰灯旁留影。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

曾让人畏惧的冰雪给城市增添了活力,当地人变得喜冰雪、亲冰雪、用冰雪。冰雪经济带动经贸、文化、民生发展,越来越多中国城市仿效哈尔滨,把发展冰雪产业提上日程。

如今,在冰雪旅游带动下,哈尔滨成为中国最热门冬季旅游城市之一,旅游业成为地方支柱产业。

2018年1月5日,游客在哈尔滨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展区内的冰滑梯上玩耍。当日,以“冰雪之冠上的明珠——哈尔滨”为主题的第三十四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冰韵”照五洲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朱晓东团队接到的国外邀约越来越多,他和冰灯走进了俄罗斯、日本、美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9年12月24日,哈尔滨冰雕艺术亮相莫斯科。受访者提供

2019年由朱晓东带队,10个中国艺术家在莫斯科雄鹰公园里,精心雕刻了10个反映中俄建交70周年、“一带一路”等主题的冰灯冰雕作品,受到当地人欢迎。

“我们为创作两座主雕进行了很长时间构思。”朱晓东说,一座是《友谊》,中国华表、长城与俄罗斯建筑遥相呼应,表达中俄共筑和谐美好明天的愿望;另一座《友好城市》,选取天鹅、防洪纪念塔、松花江等哈尔滨城市文化元素,展现“东方莫斯科”神韵。

冰灯艺术“走出去”,使更多国家和地区领略到冰雪艺术的独特魅力。“1985年前后,哈尔滨冰灯首次走出国门,中国传统文化也被冰灯带到了世界。”朱晓东说。

50余年来,冰灯从哈尔滨逐渐走向世界,拉近了哈尔滨与世界、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2014年1月5日,第30届哈尔滨国际冰雪节中,一座龙形冰雕映着夕阳,形成“龙戏珠”的景象。新华社记者 王建威 摄

中国龙、长城、兵马俑等中国元素,在海外成为冰景的经典。外国人通过冰灯,从新奇的艺术视角接触中国历史、感受新变化。

从高寒地区劳动人民的照明工具,到集园林、雕刻、舞美、文学等于一体的“冰的艺术”,再到走向世界的中国“冰灯嘉年华”,哈尔滨冰灯用半个多世纪雕琢出不同凡响的中国故事。

总策划:赵丹平 韩宇

监制:闵捷

统筹:卫铁民 刘恺

记者:李建平 王松 强勇

编辑:李妍

新华社对外部、新华社黑龙江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 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