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于海军
不论有着什么样的身份,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生活主张,都在无形中为闲置资源优化利用和节能减排,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北京丰台区某小区外,那些被快递员摊一地的包裹,似乎在提醒出入小区的人们,“双十一”的热情尚未退去。向晓欣每天都会从旁边经过几次,而这丝毫没有勾起她购物的冲动,她翻了翻手机自言自语,差不多有两个月没在网上买过“新”东西了。
“我一般会买二手的,没想到吧?”向晓欣翻弄了一下手机,给《民生周刊》记者展示其中几款二手交易APP,然后笑着解释说,自己在众多90后、00后堆里,会显得有些不太合群。
“电吹风、洗衣机、挂烫机都是买的二手,现在用的手机也是二手。”向晓欣说,大学毕业这几年,她由起初单纯地以省钱为目的,到如今“不仅仅是为了省钱”,闲置物品买卖在她眼中,已经成了一种低碳、绿色、不浪费的生活方式。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数字时代闲置资源优化利用模式研究》,2020年中国二手交易市场规模达到约1万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7月发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将“规范发展二手商品市场”作为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一项重点任务。
如今,网络平台成为不可或缺的二手商品流通渠道,互联网解决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为闲置商品的供需对接创造了条件。我国不断完善的物流体系也为二手物品交易提供了便利。
不仅如此,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测算,“十三五”期间,发展循环经济对中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综合贡献率超过25%。以二手商品流通为推手,发展循环经济,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积极意义。
二手交易,不仅仅是一串冰冷的统计数字,这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和向晓欣一样,通过闲置物品交易成为买家和卖家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中有勤俭节约的搬家公司员工,有对生活理念近乎苛刻的环保人士,还有因为经济所迫偶然入圈并自得其乐的职场新人。
不论有着什么样的身份,他们都有着相同的生活主张,都在无形中为闲置资源优化利用和节能减排,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低碳、不浪费”
高中毕业后从大同老家来北京打工,身为90后的沈洪亮做过搬运工、货车司机、房产中介等,如今在北京大兴经营着一家快递驿站。提及二手交易,还得从沈洪亮做搬运工时讲起。
“前些年在老乡开的搬家公司上班,负责开车,还得搬东西。”沈洪亮说自己比其他人干得多,作为老乡的老板每个月会多给他500元的工资。
起初给客户搬家,经常能遇到别人不要的旧电器和旧家具,沈洪亮就自己攒起来,能用的就自己用,用不了的还会给亲戚朋友。
“我发现好多人搬一次家就会扔一些东西,其实很多物品都可以用,只是体积大占用空间,或者使用久了变旧了,客户就不喜欢了,尤其是换了新房子,一些老物件就干脆扔掉了,再买新的。”沈洪亮看着客户不要的物品觉得可惜,有时候在征得客户同意后就自己留下来,客户觉得留着无用扔了可惜的,沈洪亮就和他们商量一下价钱,合适的话就买下来留着。
多数情况下,这种原始的二手交易都能达成,“有些物品给点钱,客户就会卖,更多情况客户不想白送,收点钱会觉得自己不亏,多数人都有这样的心理。”沈洪亮说,收的东西多了起来,他就把那些旧物品堆放在老板的车库里,遇到熟人或者客户也会卖给他们。
沈洪亮的父亲是村里的木匠,他自己也会一点这门手艺,收上来的座椅板凳旧家具有损坏的,他就拿着工具修理好,有一些旧电器自己不能修就拿去家电维修师傅那里修好了再出售,“现在年轻人和咱们长辈那一代人不同,尤其城里人,东西坏了就买新的,也不会想到去修理。”不过,沈洪亮说,现在城市里的修理部也不常见了。
让沈洪亮开心的是,自己从客户那里买了一台二手的苹果手机,花了600元钱。“手机很新,从来没修理过,也没大的划痕。机主换了新手机,旧手机想便宜点出售,也没朝我多要钱。”沈洪亮说,他因此第一次尝到了二手交易的乐趣,要知道在他们老家,还很少有人用上这个品牌的手机。
离开老乡的搬家公司后,沈洪亮还做过好多工作,不过收购、销售二手物品的“工作”始终没有放下。后来,沈洪亮开始在网上买卖二手物品,种类也发展到数码产品、儿童玩具、家具箱包、书籍报刊等,自己既是买家也是卖家。
去年年初,沈洪亮和妻子加盟了一家快递驿站,每天大部分时间用来接收包裹、扫码贴标签,用来做二手交易的时间自然少了许多。“物品闲置就不会产生价值,只有让它们动起来才有意义,往小了说为自己省钱,往大了说就是低碳、不浪费。”沈洪亮说,他租住的房子里,从电器到家具多数都是二手的。
自创“闲置指数”
价格不能太低,又得让买家满意。把家中闲置的物品卖出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刘远疆是天津一家外企的职员,处理家中闲置物品着实让他大费苦心。
“手里宽裕,面对各大电商平台的优惠,多数人会把持不住,买买买慢慢就会上瘾,慢慢就成了习惯。甭管有用没用的,只要看着便宜就买,于是用不了就闲置下来,闲置久了就产生了浪费。”刘远疆和妻子都是80后,他觉得在他们这代人中,城里长大的没怎么吃过苦,对“勤俭持家,艰苦朴素”这几个字并没有多么深刻的理解。
产生了闲置就要处理。刘远疆起初把闲置物品信息挂到闲鱼、转转这些APP上,多数时候都杳无音信,少数询价的也是把价格压得极低。用他自己的话说,一场交易若想达成,自己就得吃点亏,受点气。
几次讨价还价之后,刘远疆有些不耐烦了。与其低价售卖闲置物品,不如从源头上控制闲置物品的产生。和垃圾分类一样,在源头减量才是最好的做法。刘远疆将家里的闲置物品“半卖半送”用了半年时间才处理完成。
刘远疆松了一口气,不过,如何从源头上控制物品闲置,或者说杜绝闲置物品的产生呢?刘远疆和妻子制定了一个所谓的“方案”。简单来说,就是除了短期内能消耗的食品、日用品外,其他物品在购买的时候都要分析一下“闲置指数”。
刘远疆和妻子都是理工科出身,“闲置指数”的提出还让他们小小得意了一下。不知道有没有专家提出来过,但是至少他们之前没听过,刘远疆开玩笑地说,一不小心提出了一个经济学概念。刘远疆所说的“闲置指数”,其实有几项判断指标,包括对物品购买后的使用频次、现有物品能否替代、该物品对日常生活的便利性等10余项。
“比如衣服,款式雷同就没必要买多件,再便宜也不买。比如扫地机器人如果扫得没人扫得干净,买它何用?还有跑步机,买回来一年都跑不上两次,有那钱买点什么不好,摆在家里还占地方。”刘远疆说,过日子确实要精打细算,列个单子,购物之前琢磨琢磨,就不会那么冲动地消费,也会从源头上避免闲置物品的产生。
“说来好笑,按照这个方法,购物前先冷静10分钟,可以减少80%的非理性消费。”刘远疆说,这个东西也说明一个问题,就是闲置物品的产生,与人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闲置物品交易从根本上是杜绝浪费、减碳减排,是人类生态文明的进步。
“所以,有物品闲置的就让它产生交易,没有闲置物品的尽量降低闲置物品的产生。”刘远疆自夸地说,这句话近乎真理。
“不以赚钱为目的”
“这上面没有单纯的买家或卖家,看到喜欢的会在上面买,手里有闲置的会放到上面卖。刚开始还觉得挺有意思的,卖什么的都有。”广州上班族小翟自称是二手交易平台的资深用户,她在网络平台上买卖闲置物品有三四个年头了,也尝到了二手交易的乐趣。
小翟以前是网购达人,几乎每个月的支出都有5000元左右用作买衣服和化妆品,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买的衣服过了几个月都没穿过一次,化妆品还没打开包装就被遗忘在柜子里。“有几次,我妈来我住处看到这种情况严厉批评了我,让我省着花钱,没必要花的钱别乱花,最主要的是不能浪费。”小翟说自己被母亲批评一次,脸红了好一阵子,那一次批评对她的触动也很大。
“我把一些不穿的衣服和化妆品整理了一下,足足有两大箱,我邮寄到了湖南老家,让母亲处理(支配),结果又被母亲教训了一番。”小翟说还有一些价格不菲的物品,她都没敢邮寄到家里,否则会被母亲教训得更惨。
小翟把那些用不了的,自认为不便宜的物品放在了网上的二手交易平台,过了一个多月无人问津。可能是价格标注过高,小翟又在原来的基础上打了个八折,过了两个星期还是没有人联系她,只有浏览的人,没有询问的人,这让小翟心生疑惑,“难道还要降低价格才能卖得出去?那自己岂不是太亏了?”小翟说,哪怕是新东西放在二手交易平台也得打个七折才会引来买家的关注,新物品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就别想着原价卖出去。
“二手交易平台什么人都有,有时候压价压得卖家一点尊严都没有。当然也有一些不厚道的卖家以次充好欺骗顾客。反正这里面的水挺深的。初来乍到的想在这里挣点钱,概率还是很低的。”小翟说,如果只为了挣钱或者赚差价,二手交易就会变味儿,后来自己换了几家二手交易平台,时间长了自己也就“混”出了一点经验,用她的话说,无论卖家还是买家都有好有坏,要仔细辨别。
最近一年来,小翟进了两个微信群,一个是自己所住小区的业主群,一个是朋友之间组建的闲置物品交易群,“这两个群都可以进行闲置物品买卖,我觉得这种平台比之前用的网络平台更简单一点,没那么多复杂的人,交易起来也比较靠谱,都是熟人和小区住户。”小翟说,自己有几件从来没穿过的衣服,此前在二手交易平台上打对折都没人买,她索性就在微信群里以几十元的低价“送”了出去。
“这种就相当于白送,但是如果不收钱,对方就不会要,她们会觉得不好意思,我看买家是一个小区的住户,看样子是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如果买新的至少要一两百块钱,这样她们省了钱,我也没浪费,一举两得。”小翟说,二手交易对她来说,不是以赚钱为目的。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编辑部
原文刊载于2021年第24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当物品闲置 买卖产生价值》
□ 《民生周刊》记者 于海军
编辑:姜玉函
责任编辑:刘烨烨
主编:崔靖芳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