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宴是我国各地农村举办红白喜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但因其存在厨师队伍流动性大、操作不规范等问题,易引发食品安全风险。为保障农村地区食品安全,保障村民“舌尖上的安全”,近年来,各地通过创新建立党政同责“双主任”制度狠抓农村食品安全,各食品安全职能部门“依乡设所”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形势整体良好。然而,在实际监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改进提升的空间较大。
为了保障农村集体聚餐安全,国家及地方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2015年,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地方党政领导干部食品安全责任制规定》。由于全国地域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风俗习惯的差异性,各地在遵照国家层面大政方针原则的基础上,结合本区域实际,分别制定细化了本地区对农村家宴监管的法规制度。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对农村集体聚餐实行备案制度、分类指导制度、集体聚餐厨师管理、信息报送等相关规则制度;2020年6月1日起施行的《安徽省食品安全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在餐饮服务单位以外场所举办的群体性聚餐活动的食品安全责任,由举办者和承办者依法承担。县级人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指导和监督前款规定的群体性聚餐活动,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告知举办者和承办者食品安全注意事项和相关责任,防范食品安全事故。”
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从目前来看,对农村家宴的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
一是农村家宴监管不到位。基层食安办作为一线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部门,承担行政区域内农村家宴上报和组织“四员”指导家宴食品安全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县乡两级食品安全协调部门的工作倾向于收集年底考核材料,农村家宴的上报、监管主要集中在“四员”中的协管员,市县两级考核督察也以现场查看资料为主,对监管实效反而容易忽视。
二是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素养不高。农村家宴从业人员包括流动厨师和食安办监管人员。农村家宴的厨师具有兼职多、流动大、安全意识弱等特点,加上没有硬性的人员管理制约,导致不能有效组织系统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乡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多为“一岗多职”,疲于应付各考核部门检查,缺乏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导致食品安全管理随心化。
三是农村家宴上报环节有漏洞。农村家宴上报依赖协管员、信息员现场检查,填写纸质报备表上报,再由镇食安办根据就餐人员情况上报各监管部门,环节之间流转线长,存在衔接不及时的问题。所使用的纸质报备表信息登记不全,如缺少厨师信息、详细菜单等内容。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没有详细完整的宴席人员基本信息和食用食品的采购信息,将会影响食品事故处置的及时性。
四是农村家宴配套设备不足。农村家宴食材清洗、加工、制作等所需的基础设备通常由流动厨师提供。受条件所限,农村家宴缺少完备的设施设备,无法做到分环节处理,使用的菜刀、砧板等未做到“生熟分开”“荤素分开”,消毒设备无“立足之地”,开放式的“厨房”缺少必要的密闭空间作支撑。此外,在夏季,家宴的凉菜制作加工,更易带来食品安全风险。
五是食品浪费现象不容忽视。无论政府食品安全协调部门还是监管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往往都只关注农村家宴食品的安全问题,而忽视了对食物浪费的关注。农村家宴主要以寿宴、红白宴席、升学宴等为主,菜品筹备注重“面子”。一场家宴过后,大量剩余食品若未能及时处理,易造成较大浪费。这不仅与全社会倡导的“反对浪费 崇尚节约”文明风尚相违背,也违反了反食品浪费法相关要求。
从五方面着手加强监管
为加强农村家宴监管,还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优化考核内容,健全法规制度。市县考核牵头部门,统筹合并考核内容,重视食品安全制度建设考核和日常督察,提高农村家宴检查指导考核分值;减化“四员”工作任务,将基层食品经营主体监管责任交由市场监管部门,农村“四员”主要来负责辖区内农村家宴食品安全备案、现场监管及上报工作。
二是抓实培训管理,建强人员队伍。依托“互联网 ”信息技术,建立农村家宴中心基础数据库、农村厨师数据库、农村家宴指导人员数据库,强化乡镇食安办建设,固定食品安全专职人员,摸清从业人员底数。引导成立乡厨协会,抓住乡厨这个关键,业务部门定期开展流动厨师综合素养提升培训,发放“培训证书”,厨师持证上岗,结合乡村厨师技能大赛,以赛代评,加强乡村厨师队伍建设。
三是加强部门统筹,提升监管效能。加强地方政府与各职能部门的统筹协作,简化上报流程,通过智慧化信息化技术手段搭建高效系统平台,协管员根据就餐人员直接划分监管主体,细化到人,系统平台自动提醒,减少中间流转环节。可通过扫码留存就餐人员信息。流动厨师可以在系统平台录入菜单、食材供货方基础信息,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给事前监管提升效率,为事后处置提供依据。
四是灵活利用资产,推进“阳光厨房”建设。摸排对接现有文化礼堂、公共服务中心、居家养老食堂和村活动室、闲置校舍等新农村载体的底数,固定农村家宴加工场所,县区政府纳入预算,硬化“三面”,增设荤素清洗池、砧板、消毒柜等基础设备以改善家宴加工条件,纳入食品安全视频监管系统,推进农村家宴“阳光厨房”建设,引导家宴户主租赁场地开办农村家宴,厨房产权归入村集体经济,每年租金作为村集体收入。
五是加强宣传引导,文明节俭办家宴。各级相关部门负责加强宴席从简、节约粮食的宣传工作;行业协会根据各县区实际制定餐单菜品标准;食品安全职能部门加强反食品浪费检查;村民委员会将节约粮食纳入乡规民约;通过有力的宣传引导、齐抓共管推动农村家宴回归文明、节俭、纯朴的本原。(安徽省来安县市场监管局 刘金保 李磊)
来源:中国食品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