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消毒柜>

消毒柜代理商电话(消毒柜厂家联系方式)

消毒柜代理商电话(消毒柜厂家联系方式)

更新时间:2022-01-18 20:32:57

虹口区20、55街坊俯瞰。

乍浦路439号入口雨棚采用日式卷棚屋顶。

雕梁、斗拱、悬鱼等构件。

边楼里住的居民。

北海宁路上的电表巷。

李学洲住的乍浦路439号是一处日式风格的小院,建于1922年,由西本愿寺、副楼和边楼组成。

1953年,李学洲随父母入住顶楼的一个房间。那时因住房困难,这幢房子被分隔成几间房,在海运局工作的李父第一批搬入。李学洲回忆:“来的时候房间随便挑,因为三楼有自来水,不用和其他住户挤公用水斗”。

小时候,底楼是虹口戏院的排练厅。到了20世纪60年代,这里放映14寸彩色小电影,像《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票价有2分、5分的,只要放电影总是人满为患,小孩只能在外张望。

二楼是大厅,铺地板烧壁炉,曾做过舞厅。遇上下雨,439号的孩子们就转移到大厅里玩耍,楼梯都是通的,是玩躲猫猫的好地方。后来才被隔成一间间的房间,供居民居住。

这幢建筑二楼和三楼间有半米高的通风层,外墙上有3个正方形的墙洞,常通风木结构不易腐烂。

通往三楼老李家陡直的石梯。

移门里是榻榻米。

昭和15年的5A电表。

房梁上的画匾还是搬进来时的模样。

屋顶有修补的痕迹。

移门在轨道上运行依旧自如。

前楼、后楼间的隔断还是原来的样子。

二楼和三楼间有半米高的通风层,外墙上有3个正方形的墙洞,常通风木结构不易腐烂。

李学洲家住在西边,26.5平方米,分前楼、后楼和小间,至今没装修过,还保留着榻榻米、日式移门,房梁上的画匾还是搬进来时的模样。他翻出一只已经不用的电表,上面显示“昭和15年”5A电表,当时家人花了8元人民币买下来使用。

推开南扇可以看到四川路桥下的邮政大楼,夏天院子里两棵白杨树枝繁叶茂,为屋子挡去火辣辣的阳光,不过初夏的洋辣子令人生厌,落在皮肤上起包发痒。不知什么时候,院子里的树就没了,人越来越多,院子变得越来越小。

从边楼望向院子。

27家公用厕所旁的公用水斗。

65岁的韩梅芳也住在这个院子里,房间坐南朝北,以前是日本一家印刷厂所在地。一楼阴冷潮湿,韩梅芳形容其像“地牢”,进进出出阿哥都要带电筒,不是不舍得开灯,是怕走廊里积累的油烟灰尘遇高温引发火灾。2016年上海新修订的《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实施前,副楼在过年燃放烟花爆竹时引起一场大火,烧掉了原来入口日式卷棚屋顶。

乍浦路上的店面。

院子里有乍浦路小饭店的排烟管道。

进进出出,韩梅芳哥哥都随手带着电筒。

即便天气好,走道上也是湿的。

韩梅芳家阴暗潮湿。

到了黄梅天,全靠小电扇吹走潮气。

大火烧掉了边楼的卷棚屋顶。

4根晾衣绳,曾经伤了邻里和气。

乍浦路439号一共有27室,27户人家共用一个厕所,随着乍浦路两边开起的小餐饮店,这个厕所也成了公共厕所,只用不打扫特别脏。韩梅芳和邻居商量配锁,发给每家一把钥匙,不久锁被敲掉,又回到了原来样子。

韩梅芳说,太阳老宝贵的,院子里的4根晾衣绳要确保晒得着,清晨4点就要起来抢,为了晒衣服邻里还闹过不开心。

住得不如意,她和哥哥早就盼着动迁,满心希望能选到配套设施齐全又能近一些的安置房。

国际电影院旁是王巧宝的家。

王巧宝的家在国际电影院西边,是20世纪70年代申请的福利房,他放弃申请浦东福利房的权利,拿到了这间在房票簿上写作“晒搭”的婚房,是上海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真实写照。

当时房源紧张,能分到房子,并且地段在市中心的就偷着乐吧。同事们都羡慕他,吵着要来家里吃饭,正好来闹新房。8平方的晒搭房里,王巧宝特地做了小圆台面,端上四只冷盘六个热菜加一碗汤,王巧宝笑说:“8个人吃饭的场景让人想起滑稽戏里唱的,大家侧身坐下,一、二、三听口令,齐刷刷伸出右手夹菜……”。

晒搭,王巧宝的家。

一墙之隔,就是老王和亭子间邻居烧饭的地方,没有转身的余地。

地方就这么点,油壶不能大,要便于取用。

水、电、煤各类支付账单整齐摆放。

消毒柜当碗橱用。

晒搭加了层,既解决了儿子的婚房,又解决了卫生和淋浴问题。

烟囱改造的壁橱。

亲手做的小圆台面许久不用了。

住的是市中心,出入方便,15分钟可以逛到外滩情人墙;买东西方便,海宁路、乍浦路和北海宁路上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看电影也方便,门口3家电影院,国际、胜利、解放,1角5分一张电影票,只是那时片源少,等新片出来要很久。记得有一次,国际电影院最新放映《基度山恩仇记》,票子紧张,晚上黄金时段门口黄牛有近10个,票价翻了几个跟头,卖到5角一张,王巧宝没舍得买,最终舍近求远到大杨浦去看了。

弄口的传呼电话也有故事,阿姨在楼下叫,等他从晒台上飞奔下来,电话早已挂了,原来是怕电话占线别人打不进来。时间长了大家有了默契,请阿姨带句话或电话先挂再回。不过,电话内容基本是加班不回来吃饭,或者要去哪里接人。

晾在楼梯上的衣服,吸满油烟味。

楼梯上经常有猫屎,却没人打扫。

晒搭外墙与其他墙面有色差。

老王这条弄堂只有两幢楼有卫生设施,其他居民还过着拎马桶的日子。

随着家庭成员的增加,一转眼儿子到了适婚年龄,眼看着沿海宁路的两排房子拆了,王巧宝家却没能如愿。20年前大修,他在晒塔的基础上又加了一层,房屋面积增加了10平方米,还花了3000元装了转角楼梯,卫生、淋浴齐全了,儿子的婚房有了着落。

可是烧饭的地方还是在一墙之隔的狭长通道里,亭子间要上来做饭,王巧宝要出来让。只要不是请人吃饭,大家有意错开烧饭时间。最怕就是天热,房顶和灶间的热度双重夹击,他家的温度比楼下起码高2度。

慢慢地,弄堂里经济条件好的人家都买房搬出去了,现在弄堂只有20%是原住民,一楼5家合用的厕所越来越脏,楼梯上还经常有猫屎,味道重,还好老王忍耐力强,否则天天在家“练嗓子”。他说:“就盼着动迁,释放心中压抑”。

得知旧改的消息,王巧宝太激动了,住怕了小房子,他宁愿偏一点也要住得大一点、舒服一点。

电表巷楼上颇具规模的信报箱。

精致的马赛克地面。

五线谱”楼梯。

排列整齐的电线。

北海宁路弄堂里遛鸟的大叔。

晾衣阵。

居民终于盼来了旧改。

栏目主编:张春海 文字编辑:蒋迪雯

来源:作者:蒋迪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