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最紧张又忙碌的是“一线”,集中隔离留观处是其中之一,这个听起来令人忌惮的地方,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疫情爆发以来,为做好疫情隔离防控工作,抚宁区科学决策、周密部署,迅速出击,临时征用抚宁区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作为区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指定隔离场所,并立即成立集中隔离留观点组织体系,下设医疗监测、消杀、治安、后勤保障四个组织,明确职责,分工合作,全力筑牢疫情防控“隔离网”。
关键时期,就是要彰显抚宁速度,体现抚宁精神。
成立集中隔离留观处,首先需要将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原入住的165名老人转移至他处供养。接到指令后,承担供养任务的政府招待所和高庄特困人口供养中心克服房间紧张、人员不足、设施欠缺等种种困难,群策群力,以最快的速度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时为老人入住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民政事业服务中心也占位大局,全员行动,合力做好老人的思想疏导和物品整理搬运等工作,五个小时,就将所有老人安全转送。
区卫健局接到进驻隔离点开展工作的指令后,迅速召开动员会,全区各医疗单位的医护人员纷纷请缨参战,最终从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基层卫生院选派12名医护人员和6名消杀人员组成工作团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业务和院感培训;同时将集中供养中心腾让出的房间按照标准进行了彻底地清洁消杀,确保疫情防控隔离工作的安全有序;并出动五台救护车,连夜将19名与武汉人员有过密切接触史的可疑对象转运至隔离点。从任务下达,到正式启用,仅用时22个小时。
危难时刻,就更需要甘于奉献,忘我工作的情怀。
14天的医学观察期内,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按照要求严禁踏出房间。为让他们能安心度过这段“非常时期”,抚宁区不管是负责领导,还是工作人员自集中隔离留观处成立后,就一直24小时坚守在这里,实时关心入住人员的身体健康和生活需求。
隔离点按照规范严格分区管理,需要医学隔离观察人员入住后,实行一人一档案,每人使用单间隔离,房间内电视、wifi、热水器、微波炉等一应俱全,一日三餐定时发放,生活垃圾统一收集专业处理,医护人员早中晚对隔离者监测体温,健康随访。同时,还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状况,进行相应的心理疏导,鼓励他们要保持良好心态,正确看待疫情。
为了尽力解决医学观察人员日常生活所需,在这里,医护人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承担大量普通却又特殊的工作,包括“服务员”“垃圾清洁工”“健康宣教员”等等。
不忘初心,是每名党员和医护人员的天职和使命。
李敬华是第二观察组的小组长,当她得知其中一隔离人员患有糖尿病,平时不监测血糖,且用药不规律后,立即对其进行血糖监测,发现血糖高达26.0mmol/L,李敬华连忙加微信一对一进行饮食指导,并调整药物及治疗方案,使其血糖平衡快速降至正常水平,对方激动的不停通过微信表达感激之情。“别说看病开药这些我们的老本行了,就是孩子的零食、玩具,我们也能想办法给‘变’出来。”李敬华笑着说。
留观处每天会产生大量垃圾,这些垃圾都必须经过专业的消毒程序并特殊处理。连续多天的消毒工作,消杀组工作人员的手上已布满裂口。工作人员中年龄最大的57岁,但每次工作从不落后,同大家一起连续三天工作到后半夜,白天继续开展公共区域消毒处置。
周昌明此次担任留观处医疗监测组组长,从1月29日开始,他就一直吃住在这里,已经整整10天没有回过家了。他说,最难忘的不是工作的辛苦,而是众多医护人员带给自己的感动。2月2日晚10点,留观处接到紧急收留隔离人员任务,要连夜招集医务人员,连夜消杀设置隔离区,连夜让隔离人员入住检查……所有的硬件工作再困难都可以克服,但深夜集结医务人员却让他有些于心不忍,在对抗疫情中,无论是高速口、隔离区还是各个发热门诊,我们的医务人员始终冲在最前线,怎还忍心再给他们加重担!但疫情就是命令,容不得片刻纠结。集结通知下发后,周昌明很快收到了回复,“没事儿,我们有准备”“疫情当前,我们能理解”这位年过半百的硬汉忍不住老泪纵横。晚12时,第二批抽调留观处医务人员陆续赶到。凌晨两点,一辆辆载着隔离人员的救护车冒雪安全抵达,留观处房间消杀、安置等工作均按时完成。
李惠颖,区中医医院(秦皇岛市抚宁区残疾人康复中心)专职副主任,作为留观处抽调的第一批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来到这里。分区、隔离布置、场地消杀、人员分工、制定工作流程,一切从零开始,李惠颖挺身而出,临急受命。她连夜把孩子送到父母家里,自驾车赶到留观处,了解情况,理顺思路,带领抽调的医务人员迅速熟悉环境,掌握流程。引导救护车按照指定路线,隔离人员从专用通道进入到隔离区域。最忙时,曾经连续三天睡眠不足3小时。“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疗战士,这是我的职责,绝不后退!”就是凭着这股坚强的意志,这个瘦瘦小小的弱女子,始终坚持奋战在抗击疫情的前沿。
隔离区,阻断的是外界脚步,但阻断不住人间真情与温暖;隔离服,阻挡的是病毒,但阻挡不了真挚和朴实的爱。
你们是最值得点赞的“一线英雄”,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