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热水器>

海尔热水器放空水(海尔热水器内水完全放空)

海尔热水器放空水(海尔热水器内水完全放空)

更新时间:2022-03-07 23:07:25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大动脉,是联系生产和消费、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在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中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和带动性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再造现代版“九达天衢、神京门户”。

德州是山东北大门、京津入鲁桥头堡,具有南上北下、西进东出的交通区位优势,有发展通道经济和物流业的巨大优势。如何让流量变“留量”,推动交通区位优势向枢纽经济优势转变?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进行了热议。

大交通畅连,区位优势再升级

交通运输是现代流通体系的基础依托,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在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流通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过去5年,我市累计完成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投资310亿元。石济客专、齐河黄河大桥、京台高速德齐段改扩建工程等一批重点项目先后建成并投用。“德州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2.2万公里,居全省第4位。京沪高速、京台高速、德上高速、滨德高速、青银高速、济聊高速6条高速公路形成‘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石济客专、京沪高铁、京沪铁路、石德铁路、德龙烟铁路、邯济铁路6条铁路形成‘三纵三横’铁路网。”市政协副主席、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齐永军介绍,目前郑济高铁(齐河段)、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等在建项目稳步推进。

市人大代表王军伟来自史丹利化肥(平原)有限公司,他深刻感受到,交通畅连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2007年选择落户平原,就是看中了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出了企业5分钟就能上高速,让我们的产品以最快速度交付到农户手中。”王军伟介绍,县域高速路网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企业腾飞。如今,该公司产品年销售量增长到50万吨,辐射鲁西北、华北地区以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

为提速交通强市建设,我市出台实施意见:今后5年,计划投资超400亿元,到2026年力争建成“四纵五横”铁路网、“七纵五横”高速公路网,建设完善“五纵五横四射三连”国省道网,新改建农村公路3000公里以上,交通强市建设全面起势。加快构建“123”客运网和物流网。“123”客运网,即京津冀和省会经济圈1小时内通达、省内其他城市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123”物流网,即省内1天送达、国内2天送达、国际主要城市3天送达。“依托日臻完善、纵横交错的大交通畅连网络,为德州发挥区域优势,大力发展通道经济,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奠定基础。”齐永军如是说。

大流通带动,短板变成“潜力板”

“作为交通枢纽城市,本应该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然而,长期以来物流恰恰是我们发展的短板。”市政协委员回晓敏表示,通道不畅、物流成本偏高、城市吸附力偏弱,让德州成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的过路站。

回晓敏是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教授,她曾进行过相关调研。“德州铁路资源丰富,占全省9%,可通达全国200多个城市,已开通运营20条铁路专用线。”她分析说,但与公路物流运输相比,铁路物流运输比重仅占3%,直接导致了我市物流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地物流业发展。

在回晓敏看来,想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把发展通道经济作为“主打戏”。她建议,德州可对标借鉴江苏徐州大交通畅连经济模式,形成以“铁路经济”为主,“公路、水运、航空”为辅的公铁空水联运经济新模式。

“铁路在加快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市人大代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大山也表示,要发展通道经济,我市急需调整运输结构,大力推动“公转铁”,将公铁联运、海铁联运作为全市物流业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作为我市主城区第一家采取公铁联运方式的物流企业,山东黑马集团山河物流园充分发挥铁路集装箱物流运载量大、接卸效率高、运输成本低等优势,不到两年时间,接卸达700余列、240余万吨。

“山河物流园是在原黑马集团八里庄煤场基础上转型发展而来,自有铁路专用线1050米。2018年,我们配套建起了铁路物流港中心,承接范围从煤炭扩大到了钢材、建材、农资等集装箱大宗物资的接卸、装运、仓储。”市人大代表,山东黑马集团执行董事长、总裁刘辉东介绍,铁路集装箱物流与公路物流相结合,在壮大货运总量,为物流企业带来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还能为我市的工业、农业等有大宗物资运输需求的企业提供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货物周转率,增强企业竞争力。“仅去年一年,山河物流园为在此装卸的工业企业降低物流成本多达30%左右。”刘辉东介绍。

近年来,我市抢抓国家发展物流经济的政策机遇,借力区位交通优势,吸引了多家交通中转型、城市快消型、国际陆港型、多式联运型等中大型物流企业聚集。去年以来,出台一系列政策,瞄准建设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努力变区位通道优势为产业经济优势。“目前,德州以济铁齐河物流园和平原物流园等为试点,打造了物流集散中心,形成‘运、储、产’一体化高效铁路园区,通过增加产业附加值,留住货源和税源。”王大山介绍。

大产业聚势,赋能高质量发展

采访中,市政协委员、市物流业联合会秘书长刘培强告诉记者,去年以来,我市物流业主要指标呈现“总体活跃、较快增长”态势,社会物流总额突破1.1万亿元,增速超过20%;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5.2%,比2020年全年下降0.4个百分点。

同时他表示,我市物流业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缺乏大而强的规模性企业,物流园区规划分布缺乏统筹,园区基础较薄弱,物流新业态发展缓慢等。“交通优势转化为物流优势,通道优势转化为通道经济优势,其中最重要的是通过园区形态实现。因此,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布局十分重要。”刘培强说。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着力破解物流“瓶颈”,各县市区至少新建或改造一个综合物流园区,着力引育5A级物流企业,持续降低物流成本。

作为“三三倍增”行动计划的新兴服务业之一,我市将大力招引物流头部企业、推进重大项目建设。2021年全市签约开工传化物流集团、日日顺物流和京东物流等全国百强物流企业3家;同时加快建设德州金茂源县乡村配送中心二期项目,将该中心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综合性、示范性、引领性的快递分拣集散中心。

海尔(禹城)日日顺智慧物流科技产业园项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日日顺是海尔集团旗下综合服务品牌,是全国百强物流企业,其投资建设的智慧物流科技产业园项目落户于德州高新区,目前项目已完成地块选址,即将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流通货物总额百亿元以上,将极大带动禹城乃至德州的物流业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末,全市规模以上物流企业达95家。根据计划安排,未来几年我市将着力招引1至3家物流百强企业,建设至少1家平台服务型物流企业,以现代物流理念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建设100余个乡镇交通运输服务站、7900余个村级物流网点。初步建成立足鲁西北、辐射冀东南、对接省会经济圈、服务京津冀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

德州日报新媒体出品

记者|石秀秀 编辑|高红岩

审核|张晓航 终审|朱代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