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在某篇文章中说过,当年英国马戛尔尼访清时候问及清兵为啥还在用火绳枪而不用燧发枪,陪同的王将军表示燧发枪的发火率不如火绳,所以不用。
那么火绳枪在点燃效率上确实比燧发要好那么一些,但燧发枪在恶劣环境下,比如潮湿天气,大风天气下的点火率就要比火绳优秀了,毕竟它是靠燧石击打火砧产生的火花来点燃药引,而不是靠闷烧的火绳,对环境的适应性是要好一些。但如果是大雨天,燧发照样没辙。
比如说1841年的三元里抗英事件中,暴雨导致英军的燧发枪无法使用而被愤怒的三元里乡勇包围。
那么问题来了,打仗总不能是掐着天气打,所以燧发枪当时有没有防水手段呢?
答案是有,不过效果并不能算很好,而且吃瓜大头兵的手段和贵族的手段也不一样。
我们先简单理解下燧发枪的原理
它的击发就靠击锤簧带动击锤,锤头的燧石打在火砧上产生火星,火星点燃药池内的药引,药引燃烧之后从一个传火孔传入膛内点燃发射药。
那么遇到下雨天,最麻烦的事儿就是药池内的药引被雨水打湿。而我们从上图中可以看到,火砧下部平时是充当药池盖的,但这盖子挡雨能力有限,所以还是得做一些防护措施才能避免药池被浸湿。
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一层防水的玩意把整个击发组件给套上,等需要开火的时候再打开射击。比如下图这样的
这是一种欧美近代打仗或者打猎时常见的装备,就一层牛皮套在击发组件上,由于套上之后长得很像牛的膝关节,所以他们也将这种皮革称之为"Cow's Knee"(靠死你)
当然,光是这样还是很难避免水从枪管和枪身的缝隙中淌到药池位置,所以还需要用防水材料,比如蜂蜡在药池以及接缝的地方涂抹一番。
(蜂蜡涂在药池周边,防止水渗到药池内)
缝隙处理↑
然后问题来了,套这层牛皮太麻烦了,开火的时候还得先取下来,而且打完之后不还得湿么?到时候药池又得重新擦干,然后再上药。其实解决方案也是有的,比如在整个发射组件外边套一个盒子。
这么一来,即便不用取下来都可以击发,上药引和扣下击锤的时候还能打开盖子操作,超级方便。
这个是没错啊,不过这玩意看起来很累赘啊,拆卸都不方便,下雨天干仗毕竟是少数,而且真正的贵族大爷怎么可能带这么一坨看起来很蠢的玩意呢?
那么贵族们的解决方案是啥?细节处理!
上图这把叫曼顿双管防水燧发枪,英国佬的发明,毕竟那地方整天下雨,贵族大爷们万一碰上个雨天又想打猎啥的,这种防水枪就派上用场了。
可能有人会问,这看起来不就是一把双管 双发射机组的燧发枪么?看不出啥防水细节啊,实际上原理也很简单。
这枪上方有两个排水孔,当雨水往击发部件这位置顺下来的时候就会通过排水孔从下方排出。两侧的药池则是悬挑出来的,在排水孔正下方,因此枪身上雨水无论从哪个方向都不会往药池这个地方渗。
另外它火砧下方的药池帽也极尽可能的和药池配合,表面也尽可能设计出向外的排水坡度,如果再在药池周边抹上一点蜂蜡,那么下雨天开火就基本没啥问题了。
当然,前提别是那种狂风暴雨。所以说,防水燧发枪依旧是没彻底解决防水问题。
但话再说回来,这枪出产的时候已经是1815年,同时期,防水燧发枪的设计师约瑟夫·曼顿自己捣鼓了一种早期火帽,这么一来,防水就再也不是问题了...
(曼顿的双管火帽枪↑)
恩,既然解决不了燧发的防水问题,那就解决燧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