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很久以前,汉地的阿妈和印度的阿爸在藏地生了一个叫当坚取扎的儿子。当坚取扎在18岁时,成了藏地有名的大铁匠。
后来,他收了个徒弟叫推让边根,据说是个三头六臂的大力士。
师徒俩为了打制藏刀,含辛茹苦地从汉地寻来阴性的钢材,又从印度找来阳性的钢材。
于是,他们先把汉地的阴性钢材、印度的阳性钢材和藏地的中性钢材熔合锻炼,融为一体,冶炼了打制藏刀的钢材。
其实,藏刀是西藏久负盛名的传统工艺品,可用来防身,又可作为食肉的餐具,当然,它还是一种特殊的装饰品。
通常来说,男式藏刀都比较粗犷、锋利,女式藏刀则较秀气。
刀把多用以牛角,牛骨或木材制成,较高档的刀把用银丝、铜丝等缠绕,刀鞘则更为讲究,除较简单的只有木鞘或皮套外,多数是包黄铜、白铜,甚至包白银。
同时,上面刻有各种精美的飞禽走兽及花草等图案,有的还镶嵌各种宝石,镀金等,显得格外华丽。
事实上,藏刀也有很多种类,根据做工精细程度和所用材料的不同,其价格也相差很大,便宜的几元、几十元,贵的甚至要上千元。
其实,藏刀都是藏民不可或缺的随身物,与藏袍、鞋帽同等重要,也是珍贵的礼品。
如雷贯耳的康巴汉子,典型形象就是头扎红丝带,脚蹬藏靴,腰挂藏刀,那刀是装饰,也是吃肉和防身的。
高原上多处产藏刀,品质不齐,拉孜、康巴、安多、工布最闻名。
1藏刀|西藏拉孜和南木林藏刀在全藏有“锋利”的美名拉孜县城,沿街有很多藏刀店和藏刀,据说,电影《红河谷》就是在那里拍摄的,江孜在西藏的知名度要高于拉孜,江孜以青稞和藏毯出名,更有悲壮的历史。
内地如果有人去西藏,只要去日喀则就会经过拉孜,看看抗英的城堡和卡若拉冰川。
拉孜有闻名的藏刀,拉萨也有。
在拉萨步行街。
纪念品琳琅满目,往往可以看见一个彪形大汉穿过店堂,在柜台洽谈选刀,那情景非常有趣,大汉握着刀挥舞演示,不时砍几下铁棍,铿锵有力。
当然,一些藏刀的刀身上也刻有具有民族特色的花纹。
藏刀在世界屋脊生活的人们不仅要同严酷的环境作斗争,也要同高原生存的猛兽进行搏斗,于是佩戴藏刀成为藏族人千年不变的传统。
最初的藏刀实用性第一,锋利、耐用是最基本的标准,美丽的装饰只是锦上添花。
于是藏刀渐渐形成不同的风格:
拉孜和南木林都地处西藏日喀则境内的西南部、雅鲁藏布江上游,高海拔、多矿藏,这里的匠人打制的藏刀注重刀刀的钢火,讲究刀的实用性,从鞘到柄几乎全部使用金属,以银和铁居多。
因而,西藏拉孜和南木林藏刀在全藏有“锋利”的美名。
藏刀是极具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也深得游人的喜爱。
藏刀是藏族男人随身必备的工具,即可防身打猎,又可作为工具和餐具。
2藏刀有女士藏刀西藏的藏刀钢质好,装饰精美,凸显藏族汉子彪悍的气质,其中以昌都地区和拉孜县出产的藏刀最为有名。
- 嵌宝石女士藏刀
藏刀的制作与使用,历史应该非常久远了,据写作于明代明成化年间的藏族史学名著《青史》和《藏史纲要》上说,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雪域人由于当时生存的需要逐步掌握了剑、弓箭、抛石器等武器,斧和刀等生产工具制造技术。
据说,青铜小刀,是西藏博物馆藏藏刀类藏品实物中时期最早的,出土于昌都贡觉县中学石棺墓,距今约2200多年,这是目前西藏地区考古发现中最早的随葬品刀具。
由此可见,2000多年前刀具在藏东南已是重要的生活用具。男的和女的都佩戴藏刀。
3藏人着装,是要佩了藏刀事实上,藏刀最初的功能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改造自然环境和适应生存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工具。
藏刀的传统功能主要是用于切割肉类食物和防身,随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藏刀也具有了宗教信仰、情感交流、服饰装饰等多种功能的文化内涵。
如藏区修建白塔时,习惯将藏刀埋藏在塔下,并认为这样可以更加吉祥如意。
事实上,在民俗里面,刀鞘往往可以展示藏刀持有者的身份。
一般情况下,刀鞘可分为木鞘、铜鞘、铁鞘、银鞘、鎏金鞘等,多数是包黄铜、白铜,甚至包白银、镀金等。
它的上面还刻有精美的飞禽走兽,以及花草等各种图案,有的还镶嵌各种金属饰件或宝石,真的是尽显主人的华丽和富有。
刀鞘的图案讲究在纷繁中体现出节奏感和韵律感,将疏密、大小、主次、虚实、动静、散聚发挥到了极致,做到整体统一、局部变化。
而且,它的局部变化也服从整体得效果,这更增加了佩饰中图案的内涵,充分体现了藏族佩饰的艺术美。
藏人民出门,往往要先磨他佩的藏刀。
那么,“带藏刀干吗呢?”
事实上,这是藏人服饰中的一块,藏人着装,是要佩了藏刀,才算着好装了。这是流传下来的习俗,藏人最初是用它来防身和切肉吃的。
是自卫的工具,又是一种装饰品。
传说,在燕门、云岭一带还古代还流传着藏刀的歌谣,名称为《刀赞》。
据说,铁质人面狮身纹剑,通长42.5厘米,剑身錾刻有花卉鸟兽缠枝纹、龙纹、人面狮身。
嵌宝石女士藏刀,通长24厘米,钢材上好,刀柄配以铜饰,刀鞘的制作也十分精细,嵌有绿松石和红珊瑚并镶有鳄鱼皮。
一起探讨藏刀的故事,欢迎关注我!
作者|龚柳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