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燃气灶>

万和嵌入式燃气灶拆修教程视频(万和燃气灶喷嘴拆解图)

万和嵌入式燃气灶拆修教程视频(万和燃气灶喷嘴拆解图)

更新时间:2022-03-22 16:55:42

家庭“公社”

——王维娴

中国式家庭,是很有别于外国家庭生活的模式,外国家庭大多是让孩子走出家门独立,而中国家庭仿佛越凑在一起越彰显家族万和兴旺的风范。老祖上一直流传的习俗,在一代一代的沿袭下渐渐色淡颜衰,被新的多元文化裹上了层层釉色精神,但是骨子里的存在还是需要更长的时间长河来冲刷和洗涤,才能成为一个全新的家庭“公社”。

看过《人世间》电视剧中的一段小视频,周秉昆父亲嫌弃周秉昆对大哥周秉义脸色不好看,遭到了周秉昆的一顿回吼,好像要把多年的诸多委屈一股脑的发泄出来。周秉昆的父亲也毫不留情的在大庭广众之下揭了他的短:你哥你姐上学那都是优秀生,你上学可都是倒数的名次。你哥上了北大毕业留京当官,你姐是大学老师嫁给了出名的诗人,也就你是最差劲的丢脸的(玩意儿)。说完拂衣而去。看着周秉昆那个扭曲的表情,让旁观者真是无语泪潸潸了。因为他觉得费尽心力也没有做好“侍亲以得欢为本”。

每个家庭的子女在还没有独立成家前,兄弟姐妹之间应该还是能相互兼容的,毕竟有父母主宰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而在有了新人的注入,张了媳妇,择了女婿,这家口越来越大,自然都有了自己的小算盘。没分家时的家就像“人民公社”,能者多劳,多劳者未必多享福,彼此相互扶持,敬老扶幼循一贯之中华美德。所以一般的老幺也许会得到更多的关照。有时长子长孙也会额外的受到重视(尤其重男轻女的家庭),所以很多出生在中间的,尤其跟第一个孩子又是重样的,一般都不太会受到更多的待见,等到老三出来,再换个样,兴许正是梦寐以求的色系,那就会受到更多的被宠惯。当然这些也要看在什么样的家庭,就像《人世间》,那周秉昆简直就是有点不争气的“多余”分子了。有的时候本来可以和平共处的兄弟姊妹,可能还会因为父母的偏宠厚待而互生嫌隙。甚而有了曹植在《七步诗》中云,“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他把兄弟手足比喻成的豆和萁,不能说人间没有“兵戈相见”的亲情。

记得我在二十几岁时下到分公司基层锻炼,那时有个当地的小姑娘,家里有四个姐姐,让一个姐姐没有的我羡慕的不得了,我狭隘的意识里想当然的认为四个姐姐应该都很疼她。然而有一天她话家常时说到一句话却让我不得其解。她说她跟二姐“好”,跟四姐“不好”,天天打架。简直颠覆了我对有姐姐的所有的凭空想象。原来亲姊妹之间还有“好与不好”的论断。在父母眼中,尤其是现实中的父母极少有周秉昆父亲的“势力”(有时也许是恨铁不成钢成分主导)。这样的父母,哪个孩子出息就偏向哪,对没出息的孩子还要冷嘲热讽一番,仿佛才解气。生活中最真实的父母我觉得就像是公社的社长,他们自己会包容和帮助弱势的孩子,有出息的孩子他们就可以少操点心,已经有了荣耀门楣的扬眉吐气,还可拓出了精力和财力帮助“弱势”的孩子。有的时候还可能是过得好的给的孝敬钱直接就过把手给了家里的“困难户”。所以这样子的公社,孩子们才能相应得到避风港式的关爱。父母就像那种“劫富济贫”的,所以稍有不慎就会得罪“不识大体”的子女(不过分的)威胁和驳斥,这些都是在父母健康的情况下的说头。万一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哪天父母身体不适,多少人都要失掉老人的尊严,被呵斥和谴责,这时候的子女也像极了“人走茶凉”,养大的孩子好像都是给别人家的,至于别人家的幸福与自己真是一毛钱关系也没有。真正的家庭,是稳固的,就像一个房子的三角形房梁,有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样有劲都往一处使,自己家人都要帮助弱小,扶持贫困,团结协作,一致对“外”,就像那手握一把筷子要折断的小故事,这样的家庭怎么会有不富裕不幸福的呢?

回到《人世间》剧中,周秉昆的父亲生病都是周秉昆在跟前尽孝,那些优秀的哥姐谁也无法在跟前了,所以现在流行一个说法,最好的孩子在身边。最长脸的孩子都在外面,“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最终,一个家庭,要么有钱出钱,要么有力出力,这样不就有了深厚的向心力了吗?当我看到周秉昆妈妈死在老伴身旁,她的儿女跪在地上的那一幕,我的眼泪真的像决了堤,汹汹地涌出来。我想起了我的父母,当年父母一起生病住院,一个病房三个病号,我们家就占了两个。我是伺候父母的主力,医院家里两头跑,还雇着陪护,两位兄长上班之余来医院站站脚。那时我身心俱疲的日子,如今想来都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幸福,父母去世后我才懂得,即使再累我还是一个有父母的孩子,可如今我像一叶浮萍摇荡在人世间。

古人常说,家和万事兴,当一家人“围炉斟酒”的怡情愉悦着我们东奔西跑的疲惫时,我们还是觉得“家”真是一个好地方。我们可以生活在这个“公社”里,不必介怀身上的钱是否够吃饭,总之会有一口属于你,纵然你不劳而获也罢,只要你不失上进。这公社的大锅饭,最怕的就是攀比,攀比谁干得多吃得好,这下子就不好管控了,窝里斗在所难免。当然每一个家庭还是要像曾国藩的家庭三致祥来塑身: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人性的殿堂里,朴实善良的光环永不褪色,每一个“你”都是这个世界上的限量版和绝版(克隆不算那是高仿),我们都不能放进无菌的真空里封存不衰,所以珍惜人世间来走了一场,家庭“公社”也在一代一代往下传:每一个都曾是孩子的人,走着走着,可能都会成为“孩子”的父母,而父母则像大海航行靠舵手的舵手,父母亦像一架主持平衡的天平,父母更像春蚕,到死丝方尽。

作者小介:王维娴,曾任《时代杂志》通讯员,报纸特约评论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烟台作家协会会员,烟台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缀《联合日报》《文汇报》《北京日报》《北京劳动午报》《齐鲁晚报》《中国纪检监察报》《山东工人报》《大理日报》《北京茶社会》《烟台日报》《家长杂志》《好家长杂志》《分忧杂志》《湍河文学杂志》《黄土黄种人杂志》等。读书与生活,像汽车的两个轮子,方向一致,向阳而生。

壹点号一垄诗意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