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箱这种鼓风设备,是我们的老祖先何时发明的,我无从考证,可以说,我爷爷的爷爷都使用过风箱。40年前,它更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必备物品。
农家灶台和风箱
我小的时候,爷爷叫我猜一则语,谜面是:稀奇稀奇真稀奇,家后死个第五的,肝肠肚肺都烂了,呼噜呼噜还喘气。它的迷底就是风箱。
风箱是个长方体的木匣子,箱体正面有个拉杆,背面有个小四方的进风孔和一小块木板风叶,侧面用一根不算粗的铁管连接在灶台底下。
今天的青少年对于风箱是陌生的,而我的少年时代则是在呱嗒呱嗒的拉风箱声中度过的,拉累了左手,就换右手,左右手都拉累了,就两手一起拉,一日三餐,光拉风箱就得一个整人。有一次,我正拉着风箱,炉里的一块炸炭一下子进到了我的脖子上,烫得我嗷嗷直叫,我的脖子至今还留下了一块疤痕。父母虽然心疼我,可他们能有什么法子哪!我还得照样拉我的风箱。小小的我,看着随着拉风箱的节奏声一升一落的火苗,心里想,我们什么时候能不拉风箱呢?
1983年,我家买了台家用鼓风机,结束了我拉风箱的历史,一按动开关,鼓风机就呜呜地欢叫起来,那风直把火苗吹得跑出了炉外。只要开开鼓风机,这顿饭就算做好了,真是既省时间又省气,大方便了。可有时我们还得拉风箱,因为那时老停电,一停电,我家的风箱又呱嗒呱嗒地叫起来。那年我哥结婚,宾朋满座,大家正喜气洋洋地喝着喜酒,就在这节骨眼上,电停了,鼓风机顿时成了哑巴,我们一家人与众亲朋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哎,这好端端的大喜事叫停电弄得好烦恼。不停电的时候,鼓风机每天都在坚守着自己岗位,再也不用风箱来换岗了。那风箱就放在厨房的一角,我嫌它既占地方,又碍风景,几次都要把它砸了,当作劈柴烧,都被母亲拦住了,妈说:“留着它吧,好预防着停电。”
鼓风机
1995年,家里买了液化气燃气灶,拧开阀门就能起火,而且还可随意调动火焰大小。这下再也不怕停电了,也省得生炉子了,更不用害怕炸炭迸进脖子上了,这比鼓风机不知要先进多少倍。昨日人们还依靠的鼓风机,今日却无用武之地了。那鼓风机小巧玲珑的,可以留着。那风箱又大又笨,留着无用,我又想把它砸了,当作劈柴烧,这次妈没有拦我。当我把它搬出来的时候,一阵风吹落了风箱上的尘土,被我的双手拉得光滑滑的风箱把露了出来,我的心怔:它毕竟陪伴了我的整个童年啊。砸了它,又于心不忍。我又默默地把它放回了原处。
有一日,一支电视剧组到我们这里来拍戏,戏里有一个拉风箱的镜头,剧组遍寻小镇,也没有找到风箱,最后还是我抱来了我家的这个风箱,才解决了剧组的燃眉之急!从风箱发展到鼓风机,再从鼓风机发展到液化燃气灶,这不正是改革开放后历史变迁的最好见证吗?
本文首发《枣庄档案》,转载旨在传播更多地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