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冷柜>

冷柜代理哪个牌子好(冷柜行业十大品牌)

冷柜代理哪个牌子好(冷柜行业十大品牌)

更新时间:2022-01-29 05:00:31

如果说冷冻食品面点行业的水饺汤圆老大依旧是暂时无人撼动地位的三全食品,那么千味央厨便将是冷冻食品行业团餐的新老大。

江湖的故事,江湖见,本文约为7600字,希望您收藏阅读。

9月6日是千味央厨深交所上市的好日子,本文将带大家真正深入了解千味央厨的前世今生,特别是创始人李伟的故事。

冷冻食品在我国也短短50年不到的历史,真正开始上演门派纷争的历史也才短短不过30载,同时它也属于跟随适应我国政策变化和经济发展大浪潮中裹挟发展的时代必然产物。

记忆拉回80年代,那个能吃顿饱饭就善哉善哉的年代,属于我们成年人共同的时代记忆和回忆。

我国发达的一二线城市和靠海的的北、上、广和福建、江苏等地首先迅速崛起了速冻食品工业。

速冻蔬菜冻肉、速冻饺子、包子,春卷,烧卖,馅饼以及系列速冻菜肴等,已纷纷进入市场,但绝大多数这样的企业服务于欧美、日韩等发达国,赚钱丰厚利润等外汇,并无暇顾及国内仅吃顿饱饭就善哉善哉的市场。

所以可以说我国速冻食品工业第一阶段的80年代仅属10年出口创汇的早期萌芽阶段

历史资料也表明这仅仅是国营事业单位为代表的先锋带头人摸索出来的一段发财致富的早期历史,80年代属于大锅饭勉强吃上饭的时代。

如果说80年代前,立国之初我国的经济和企业仅属于国有企业和集体经济的大锅饭时代,那么饿肚子频发的国内现象促使了改革开放的进程和顺应了当时国内民生向往发达国家小康生活的诉求。

比如说国有企业的机制、制度、体制创新经历了三个阶段:1978—1992年、1993—2002年、2003—2012年;

加上2001年我国WTO入市至今,对应的也是普通老百姓的我们吃上饭,吃饱饭,饱饭有余粮,不想做饭的四个不同时期

速冻食品工业的发展无外乎紧紧跟随民生关于吃饭的四个阶段而萌芽、发展、成长、成熟。

如果非要按照吴晓波的三十年商业激荡史般来描绘冷冻食品行业,那它也是一部有关吃饭的伟大商业民生史和社会历史,更多的厚重的历史责任感和无数动人心魄的创业史。

如今速冻食品行业正值30而立,40出头的成熟稳重的壮年期。我们正处于一切皆可冻,也一切皆可为的新成熟时代,且还包括未来可期的国际化进程的后成熟时代。

前三十年属于冷冻食品行业的痛苦不堪的成长过往,如同我们人生成长过程一样也犯过太多数不清的错,干过太多不堪回首的往事,一切均有历史痕迹,抹不掉。

但谁的人生不是从无数错误中幡然醒悟成长成熟的呢?冷冻食品行业也不例外,社会还是具有包容性。

如果把前面30年速冻食品行业比做是拜师学艺西方取经的过程,那么后30年就属于立门立派,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自主研发创真经的沉淀自我修炼突破晋升段位的新30年了。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三十年后的河西属于速冻食品行业国际化进程的东出西进时代。

比如我会在后文中介绍属于思念和千味央厨创始人李伟的国内进军国际市场东出西进的时代故事。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化企业,明确目标是让我们吃饱饭,不再只是吃顿饭就善哉善哉了。

1992年也属于速冻食品行业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三全食品的创始人陈泽民50岁知天命之年,嗅到了属于他的商机,辞去国营铁饭碗下海经商做冰淇淋的经销商。

大家都知道冰淇淋是一门季节性很强的生意,到了冬天,几乎就只能喝西北风了。创业不易,迫于生计,一直愁眉不展的陈泽民拼命寻找冬天可延续下去的生意。

这种焦虑感和危机感至少压在陈泽民脑海中足足有大半年时间,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借了人家1.5万来创办的’三全冷饮部’。

俗话说得好,借钱还钱不过大年初一和十五,知天命的陈泽民自然深深明白此人间法则。

再加上出生于厚道本分的历史文化重镇的郑州,民风淳朴,大家刚吃上饭,人家肯拿出辛辛苦苦的养老钱来支持他创业,此等信任比天高。

天命之年的陈泽民或许是时代选择了他来书写速冻食品的历史,或许也是他顺应了时代的天命之选。

凡事爱研究琢磨的陈泽民,有次在北上之行,如果严格意义上按照生意人的逻辑,那便是参加行业展览会,发现有人在展销会上研发成功了速冻汤圆。

而不是我们从媒体上看到了是他第一次东北之行,发现了东北的汤圆在冰天雪地的环境下可以保存很长时间,而后回郑州闭门发明第一颗速冻汤圆,包括成套技术和设备。

此时国外市场,冷冻食品行业发展已有20年历史,这一年他与台资速冻食品’龙凤’第一次天命之年相遇,也为后来他收购龙凤埋下了伏笔。

研发三全凌汤圆成功的陈泽民,开始尝试摆进上海大型商超的冰柜试卖。

同时北京展销会上,作为"龙凤"已经在台湾深耕16年,主打速冻水饺,看到大陆汤圆卖得好,便从日本进口了最先进的生产线,上马汤圆产品。

此时的龙凤的汤圆生产线,是德国进口的1000万天价自动速冻双螺旋隧道机,和日本1950年-1960代从美苏太空军事航天冷战时期引领的美国先进制冷研发的技术和设备,经改造后大面积用于战后日本恢复经济生产的民用冷冻食品制造设备和工艺生产线。

第一次刚做生意的陈泽民自然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买德、日生产设备和生产线。

于是,自己用银行贷款和新借来的一起合计达30万元买了铁皮、泡沫板、压缩机、涡流风机等,“土造”了中国第一条速冻汤圆生产线,日后新增的设备和技术改造日产能达30吨。

拍摄于1997年的三全食品厂

加上当时郑州的人口成本相对便宜,地处农业生产中原之地的农业大省,又享有相当低成本的原材料面粉成本优势,天时地利人和三大优势集天命之年的陈泽民于一身,他脑海中勾画出一幅寒花怒放的美不胜收的江山风景画

帝系和日系装备下的台资龙凤此时再也不是土八路小米加步枪式的陈泽民的对手,只有跟随陈泽民的脚步在国内市场推出新品汤圆。

他用成本优势和对中华民族深厚历史文化的熟悉,牢牢牵制了台资龙凤的进军国内市场。

利用毛泽东主席的战略战术方针,在对付台资龙凤的企业战争中是如鱼得水,把原本一流的速冻食品的台资企业也打得处处摸不着北,处处被动应对市场竞争。

2013年,股神巴菲特收购亨氏,并将旗下龙凤速冻业务出售。曾经羡慕龙凤品牌价值的三全,以2亿元很低的价格,全资收购了龙凤,从此做上速冻米面的第一把交椅。

如果说前面的故事是速冻米面江湖老大的前世故事,那么第二老大思念李伟却是因老大陈泽民而起,而后才有千味央厨另立山头做新老大的故事。

但速冻米面老大和老二的多年的争夺战,应该都离不开让他们两大开眼界的龙凤等台资等外资速冻企业对他两的深远影响。

如果没有他们前面20年的国际化经验技术和市场的积累,也不会有我们后面速冻行业国产化的模仿之路和超越之路,也不会有三全多年老大位置的防御风格和李伟的国际化进程的经营理念的变革之路。

前者若从人性角度思考,那是属于知天命之年和老年陈泽民的企业经营风格,带有毛主席思想的企业经营历史痕迹,模仿创新到超越,并坐上开宗立派的速冻米面食品江湖老大宗主的位置。

陈泽民深知得之不易,岂肯卧榻之侧有猛虎。

陈泽民是从吃不饱饭到吃上饭的岁月过来的,而当年才20多岁创办思念的李伟是从吃上饭到吃饱饭的年代走出来的,自然企业经营理念更具有攻击性和变革性。

连陈泽民也感叹后生可畏,直到后来真正联合他共享市场,也从此让李伟深感姜还是老的辣,对老大地位之争彻底深感无望,从而创办千味央厨另立山头当新老大。

包括后来后来李伟踏入多个领域开疆辟土,从内心深处来讲,也应该是他潜意识中想要摆脱和超越陈泽民的身份影响。所以我们从他后面涉及到的白酒、地产商业等也能探寻一二,而他不仅仅只是满足于做一位商业领域的跟随者。

今天的主角是千味央厨的李伟,但不得不提三全,如没有三全的影响,速冻行业的历史会很不一样。

网上充斥着思念去李伟化的文章,也只不过是李伟挥之不去的历史有三全的阴影。

日益成熟且国际化视野的李伟真正想去的是摆脱三全老大的影响,开创属于他的真正国际化时代,这是属于冷冻食品快速发展时代进程中两代最有代表性的两人的企业家经营历史的故事,不得不提,因为他们两人深深影响的我国速冻食品的国内和国际市场进程。

三全代表的是国内快速发展壮大的成熟市场,是国内速冻食品得以飞速发展的开创者和引领者。

而千味央厨的李伟代表的是我国速冻食品国际化的引领者,这个有关资本的故事更具有想象力,毕竟三十年河西属于开疆辟土的国际化,李伟更符合这样的形象和故事。

1990年李伟从河南大学毕业,此后6年,他先后做过公务员,干过记者,甚至还开过电子游戏厅,前前后后换了五六份工作,并不如意,也可看出早期的李伟就具有其不安分的创业心和野心抱负。

也许是看到了隔壁不远陈泽民的创业取得的巨大成功,1997年的李伟跟陈泽民一样,也开始经营代理冰淇淋生意。

当时的欧美外资企业开拓新的国际市场,选择了人口红利大国的中国,而李伟也选择了代理经销国际冰淇淋品牌的生意,如果你们对李伟的思念故事感兴趣,可以看我之前写的文章。

《有人思念就是牛,看思念的故事。》

当年,李伟拿到了联合利华河南总经销的代理权,总部直接配送5辆冷冻车,并建造1000多方米的冷库。生意好得一塌糊涂,李伟3个月就赚到了第一个人生的100万。

而这是他并没有花什么成本获取的超高收益,属于空手套白狼,这段历史也为他以后擅长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埋下了伏笔,但他创业做冰淇淋生意多少会有陈泽民的影响,这是不可置疑的,我也从很多历史资料中发现点痕迹。

如果大家有时间去翻一番历史痕迹,大家会发现并不顺畅的李伟在20多岁并无多少人脉和资本,并不像当年知天命之年创业的陈泽民沉淀下了很深的人脉和创业本钱,也借不来那么多本钱,就连招待联合利华的郑州之行,也是从朋友东拼西借的2000元’巨资’,就更别提他能从银行贷到款了。

他发挥了他唯一的优势,年轻人的时间优势和执着的精神。

靠无数次的与北京联合利华北京办事处的周旋和谈判,甚至利用当时生意上流行的酒桌文化成功打动了联合利华高层,给予了资金、货源和车辆的无条件创业生意支持。

李伟这样的故事更具有草根创业家的气质,就如我国商业历史发展中无数家企业的创业故事,创业过程中的血与泪,更令人动容,更能激起大众民族主义的情绪和情结。

跟陈泽民一样,冬季冰淇淋销售立马进入淡季,于是汤圆进入李伟的视野,冷库是现成的,夏天卖冰淇淋,冬天卖汤圆,两全其美。

而隔壁一条街不远的陈泽民的三全汤圆,此时正热火朝天,人满为患,嫉妒和眼红让他动起了心思。

他选择了从当年还比较稚嫩的20岁刚出头的陈泽民的儿子陈南作为切入口,拉关系套近乎,那是20多岁的李伟最擅长的。

因为他也从与联合利华套取关系和信任中获得了丰厚的甜头,无论从生意角度和人性角度来看,当年的李伟此举虽上不了台面,但试问下,但凡国内和国际的大型企业,当初创业成功的时候,有几家公司有上的了台面的手段呢。

比尔盖茨如此,马云马化腾也如此,就更不用说李伟了。他每天带陈南花天酒地,好生伺候,乃至称兄道弟,最后终于获得了陈泽民的商业成功机密,也卖起了汤圆。

精明的李伟让陈南好生上了一堂意义重大的人生商业课,也为他后来接管三全相对保守也有一定关系。陈南也不负众望,替陈泽民成功守住了江湖地位。

想对三全历史有所深入了解,大家可以看崔总的采访记录

三全30年,冻品30年 | 专访三全董事长陈南:我们正站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

当过记者的李伟在报刊上发表重金悬赏令,年薪60万。终于吸引了李晋洲团队的加入,李晋洲加入,很快一款用溶质馅料代替传统沙质馅料的汤圆问世,针对市场上流行的30克大汤圆,李伟的策略是改走小路线,消费者当时却相当买账,因为前面已有陈泽民已逐步根深蒂固的经销代理商的关系,很难虎口抢食。

但很快思念汤圆在郑州市场立住了脚,春节最多一个月销售流水达到60万,什么办法呢,跟拉货的司机套近乎,当时三全的汤圆产能满足不了现金排队的经销商,加上临近元宵节,经销商不可能空手而归,就从李伟那拿货回去试着卖,为此终于为李伟大开销路。

气的陈泽民差点让陈南与李伟断绝关系,从此江湖恩怨诞生,传闻并非捕风捉影。

你来我往的商业竞争从此在同处一条街的三全和思念之间拉开了序幕,一个是从长辈的角度想要好好教训一下后来者,建立更深更强的护城河;一个是从长辈那偷师学艺获得的商机想要求生存发展。

老少相互拆台,相互引战,是两位郑州老乡的家常便饭,一个是老郑人,一个新郑人,颇有意思。

陈泽民带着儿子陈南,而李伟带着徒弟王鹏,两队人马开展了激烈的商战,竞争为以后的接班人陈南和王鹏带来了足够丰富的成长成熟的市场历练。

李伟深知企业经营和能量并不如陈泽民老辣,并开始不断的自我突围和想法子摆脱三全的围攻。

另外一边是迫于龙凤和湾仔码头、海霸王等台资、美资等速冻面点企业强劲的对手,陈泽民在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想真正立稳脚跟,不得不从商业角度出发博弈寻求最优解:

一笑泯恩仇,从竞争走向合作,共享市场,共同抗敌。

在进军广州市场中,李伟第一次受到了好又多超市的无理要求。因为当时市场的话语权和市场销售的定价权把控在好又多这样的大型超市手手中,年少血气方刚的李伟受不了这不平等的合作欺压,其超额费用支出让李伟心生不满,开始了自营门店的尝试。

2004年11月,李伟在上海徐家沟开了第一家快餐店“一江两岸”。

2个月后,武汉汉江路出现了第2家,半年后,南京总统府出现了第三家。三全这个时候基本只属于跟随了,毕竟李伟年轻,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远大于迟暮之年的陈泽民,但陈南立马采取跟随战术。

2006年思念食品在新加坡上市,市值一度飙升45亿。当年9月,思念更是成为北京奥运会的独家供应商。

此时河南速冻食品行业发展已非常迅猛了,由于速冻食品行业竞争激烈,利润空间不断受到挤压,加之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卖场进场费用高涨等原因。

所以河南速冻食品生产企业的思念、三全等公司都在积极融资开发新的项目,同时思念食品新加坡上市,比三全更早2年上市,在开店进军餐饮行业和资本运作方面,李伟一直走在三全的前面。

2003—2012年也是前文所说的第三阶段,吃饱饭有余粮的时期。

仅几年时间,思念食品就因为业绩下滑、屡陷质量门等原因,“市场交投清淡,流动性差,再融资困难”。

2012年,李伟等人斥资5亿多元,将思念食品从新交所私有化退市,黯然收场。

退市当年,郑州千味央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千味央厨”)成立,2016年初从思念食品中独立出来,李伟100%持股的共青城城之集成为控股股东。

公司主营业务也开始面向餐饮企业的速冻面米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主要产品为速冻的油条、芝麻球、蛋挞皮、地瓜丸等,这些无不追溯到李伟创办在2004的首次开店尝试发现的新商机产品。

除了品类有所差异,公司与思念食品最主要的差别,在于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思念食品主要面向C端消费者,千味央厨的客户多为B端的餐饮企业。

千味央厨的主要客户包括必胜客、肯德基、汉堡王、华莱士、德克士、小肥羊、海底捞、九毛九、永和大王、老乡鸡等。

2017年-2019年,公司第一大客户一直是国际化的百胜中国及其关联方,交易金额占营业收入的30%,2019年达到2.73亿元。

1997年李伟创立思念品牌的当年,招聘了大学生王鹏,是他的最得意的亲授徒弟和企业接班人,也就是如今思念的新董事长。

李伟将所持的思念食品全部股权,转让给职业经理人王鹏、田淑红、王丽娟、徐锋,曾经跟李伟一起打江山的元老们。

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已经由李伟变更为其徒弟王鹏。在这之前,王鹏将所持的千味央厨股份转让给李伟,不再担任千味央厨董事,师徒两人开始了真正的谋划上市前的交接工作。

如果说前有三全陈泽民和陈南父子俩齐上阵,心之所向,其利断金,那么思念和千味央厨有李伟和王鹏的师徒两人的默契配合,水来土掩,兵来将挡。

食品业务只是李伟的起家资产,思念、以及思念孵化的千味央厨做大之后,完成资本积累的李伟,早已在食品之外,布局了包括房地产、白酒等业务在内的庞大资本版图。

前面也说了,这是李伟性格和环境驱使下的寻求自我强大和心理安全感的潜意识外在表现。

纵观李伟创立思念的整个过程,受尽了白眼和挫折,也只有多元化使其更强大,能让他摆脱之前的精神之痛。

河南商界流传的段子是:在速冻食品行业,李伟是把地产生意做得最好的;在地产界,李伟是白酒卖得最好的;

如今,李伟在速冻食品圈全身而退,又是国内食品制造业炸油条、蒸包子做得最好的,成了国内B2B餐配界的翘楚。

其中,房地产业务是李伟的重心所在,伴随房地产在新一线城市的快速崛起,他自然无法忍受其巨大利润的市场诱惑。

其控制的地产运营平台黄河大观,2008年也曾在新交所上市,不过这家公司私有化退市比思念食品更早。

或许李伟擅长的是长袖善舞和资源整合,对真正的速冻食品经营并没有三全食品陈泽民和陈南研发学究般的基因和足够久的早期人生沉淀。

但他对速冻食品行业做出的最大贡献便是引入资本化运作,谋求更大的速冻行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李伟名下,有47家企业,2019年仅有3家实现盈利,总共只赚了111.11万元,其余44家均陷入亏损,当年47家企业合计净利润为-3.92亿元。

所以也能看出李伟的野心并没有让其在跨领域发展有所收获,反倒徒增烦恼和焦虑。

如今李伟也到了陈泽民当年创办三全的知天命之年了,68年出生的他今年也53岁了,或许2019年正好满50岁的李伟从多元化进程中的尝试中屡屡不顺,深陷思考和自我反思中。

回归发家致富的速冻食品行业或许会是他晚年能功成名就的最为正确合适的晚年守业和再创业之选。

无数商业风云人物均折戟沉沙于晚年,或许天命之年的李伟更懂如何安度晚年,再创属于他晚年的辉煌。

斗罢艰险又出发,功名利禄只浮云,或许他承担的应该更是冷冻食品行业国际化进程的责任和义务。

资本更看好的是速冻食品的未来发展,而不是他多元化的企业经营的过往经历,资本也不会为其错误决策代价买单,或许等待他的再造辉煌是千味央厨。

正如某位资本行业的人士所言,李伟从事的千味央厨生意是很苦逼的,利润并不高,但对于冷冻食品行业绝对是意义非凡。

资本逐利是本性,但理智的资本也看到了李伟为代表的千味央厨的未来想象力,向未来投资,不再为故事投资。

2021年9月6日,是李伟的千味央厨在深交所上市的日子,但愿这次上市敲响的是属于速冻食品国际化进程的钟声。

引领速冻食品行业真正步入三十年河西的后国际化道路上,而不再是吃上饭,吃饱饭时代下的摸索阶段,而是吃好饭吃好菜,更简单吃上好饭好菜。

同时更多的应该是解决和满足当下众多年轻群体不想做饭,为提升家庭厨房时间使用效率,为亿万家庭解放厨房的社会新趋势和未来家庭和个人需求服务

从吃不上饭,到吃上饭,吃饱饭,不想做饭,方面做饭这是速冻食品我国发展的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的变化,我国速冻食品的后三十年属于国际化市场,千味央厨应该能代表千家万户速冻食品的未来,也代表千家万户的国内国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