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空调>

格力空调的前途

格力空调的前途

更新时间:2021-12-07 09:40:09

今天,格力电器迎来了自己的30岁生日。

1991年,年轻的珠海经济特区刚刚走过11个年头。在珠海市政府的推动下,珠海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属下的冠雄塑胶厂与海利空调器厂正式合并,更名为格力空调器厂。

当年11月18日,新厂一期工程开工奠基。这一天,由此被视为格力电器的诞生日。

从1991年到2021年,30年,说长不长,掌门之位都仅仅只留下两个名字——朱江洪与董明珠;30年,说短更不短,从默默无闻的空调小厂到屹立潮头的全球知名企业,格力电器的发展有太多曲折和坎坷,可以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制造进化史。

回望过去,是什么支撑着格力电器一路走到现在?面向未来,在这个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速变化的时代,格力电器还能否走到更远的远方?

三十而立,摆在董明珠及9万格力人面前的,是一场无比艰难的硬战。

朱董联手 披荆斩棘

朱江洪的名字,不能被抹去。

时间回到1988年,43岁的朱江洪从广西百色矿山机械厂厂长之位辞职,回到家乡珠海,出任冠雄塑胶工业公司总经理。

从一家有声有色的机械厂到一家连发工资都困难的塑胶厂,朱江洪的处境不容乐观。但次年,他便成功让这家连续三年亏损的小厂扭亏为盈。随后,又一块烫手山芋甩过来,朱江洪同时接下了海利空调厂的摊子。

1991年11月,冠雄塑胶和海利空调合并组建格力电器,朱江洪顺理成章出任总经理。此时的格力,只有一条落后十年的生产线,年产能仅两万台,与风头正劲的春兰、华宝不可同日而语。

此后几年间,朱江洪开始大刀阔斧改革原有生产线,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但质量上来了,销售跟不上,也是个难题。而这,正是董明珠的强项。

董明珠的销售才能有目共睹。1992年,加入格力仅仅两年的她,在安徽的销售额就一举突破1600万元,占整个公司的1/8。随后,她又被调往几乎没有一丝市场裂缝的南京,一年内个人销售额就上蹿至3650万元。

1994年,“技术派”朱江洪下令,降低销售员的提成份额,将更多资金投入技术研发。但此举却在格力内部引发了强烈震动,几十名销售骨干“集体辞职”,销售系统几近瘫痪。

关键时刻,董明珠临危受命,出任公司经营部部长。40岁的她,正式站到了朱江洪的身边。而在董事长朱江洪的一手提拔下,此后董明珠陆续从经营部部长一路升至公司总经理、副董事长。

一个低调内敛,一个高调张扬,“朱董配”逐渐传为业内佳话,格力也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十年。

对内严把质量关:1995年,格力电器就率先成立了“筛选分厂”,对进厂的每一个零配件进行严格检测,在设计、制造、采购等环节大力推行“零缺陷”工程,对质量的重视可谓国内企业之首。

对外大力推动营销变革:通过组建地区销售公司,格力逐步统一渠道管理并强化经销商利益绑定,开创了全新的家电销售模式。

1996年,格力电器的销售量首次超过老大哥春兰,并于同年登陆深交所。2005年,格力空调产销量突破1000万台,跃居全球第一。

销量攀升的背后,格力也开始摸索走上自主创新的道路。这中间,有一段广为流传的故事。

据记载,2001年底,朱江洪带领公司技术团队到日本考察,看到日本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朱江洪提出,只要日方愿意提供变频多联空调技术,格力愿意在合作方式、市场资源分配等方面满足日方的要求,恳请与日本企业合作。尽管日本企业口头表示“以后再说”,但实际等来的却是“连散件也不卖”的无情回绝。

受到刺激之后,朱江洪回到国内,立即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开始了向变频多联技术的艰苦攻关。一年之后,格力终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频一拖多空调机组,不久还做出了“一拖八”“一拖十”。2003年,格力还成立了首个研究院。

几年后,三家日本企业反过来跑格力求购技术,但这一次,坚持“拒绝”态度的是朱江洪。

单枪匹马 大战江湖

2012年,对于格力电器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一年,格力销售额首次突破千亿。

这一年,家电行业进入存量阶段,市场趋于饱和,竞争更加激烈。

这一年,为格力奋斗了24年的朱江洪,正式卸任董事长,格力真正进入董明珠时代。

作为中国制造业少有的女性掌门人,董明珠个性鲜明,敢爱敢恨。除了无数次在公开场合炮轰同行,上任第二年,她便用一场与雷军的十亿赌局,让格力成了中国制造业的代名词。第三年,她选择接替成龙,自己为格力代言。

当董明珠的巨幅照片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公交车、户外屏之时,再也没有人能将她与格力分开。

这种独树一帜的作风,使得外界很难客观评价她的功与过。反感她的人,避之不及;认可她的人,又对其不吝溢美之词。

反对者认为,董明珠的强势与专制,正一步步将格力拉向泥塘。

2013年起,在董明珠的带领下,格力相继进军智能装备、通信设备、模具等领域,从专业空调生产延伸至多元化的高端技术产业。

格力该不该多元化?答案是肯定的。过去20多年,格力电器幸运地乘上了快速发展的城镇化风口,凭借核心技术、庞大的经销商体系,稳坐行业宝座。但随着时代红利的退去,能否找到下一个增长点,关系着格力未来的命运。

格力又该怎样多元化?与海尔、美的相比,近年来,格力的多元化路径,遭受了许多非议。生活电器,难以突围;格力手机,成为笑料。就连朱江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只能三缄其口:“格力的事我不便再评价。”

这背后,格力与美的业绩和市值表现也在逐渐分野。

2020年,格力电器实现营业总收入1704.97亿元,同比减少14.9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1.75亿元,同比下降10.21%。同期美的的数据分别是2857.10 亿元和272.23亿元。

从市值方面来看,截至11月18日,格力电器总市值2114.42亿元,美的市值则达4902.27亿元,两者相差2787亿元。

但在拥趸者看来,暂时的落后并不能代表什么。销售出生的董明珠,坚守并进一步强化了格力对自主创新和质量的追求,这是格力的“根”与“魂”。

如今,格力电器拥有空调行业唯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院士工作站、16个研究院、126个研究所、1045个实验室、1.6万名研发人员,都将成为其厚积薄发的源泉。

艰难的路未必不是正确的路。尤其是重金砸下的智能装备领域,更为格力未来开启了全新可能。

据格力此前透露,目前,其已面向市场实现了客户定制化的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大型自动化生产线解决方案。智能装备产品覆盖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伺服机械手、智能仓储装备、智能检测装备等10多个领域的超百种规格产品。

其中,工业机器人四大关键零部件中的控制器、驱动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格力电器均通过技术攻关实现了自主研发和生产。

逐鹿未来 路在何方

事实上,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外界的声音都不会影响到董明珠。她的坚强,像一把双刃剑,保护了格力,也刺伤了格力。

2019年,格力电器迎来巨变:高瓴资本通过珠海明骏,以417亿元的交易总价,拿下格力集团所持15%格力电器股权。格力电器从此摆脱了国有相对控股企业的束缚,彻底进入发展新阶段。

这是朱江洪没有完成的任务,董明珠却做到了。这场令人瞩目的股权交易案,也让外界浮想联翩:高瓴是否会像改造百丽一样,为格力电器带来新生?

但如今,一年多过去了,高瓴却始终保持了静默。这也促使舆论开始越来越关注:在格力,究竟有没有人能影响董明珠?

答案大概率是否定的。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格力电器发生多起人事变动。原执行总裁黄辉、原董秘望靖东接连离职。据时代周报报道,黄辉目前已加盟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担任董事长,全面负责研发及大小事务。此外,格力电器原总裁助理胡文丰、格力电器原电商管理部部长李鹏也已加盟,分别担任飞利浦空调中国运营总部总裁和副总裁。

昔日伙伴的倒戈,并没有放缓格力在既定方向上的前进步伐——继续耕耘空调、生活电器、智能装备等领域外,格力对新能源汽车和手机的探索,也仍在继续。

自今年10月,耗资18.2亿元终于拿下银隆新能源(现更名为“格力钛新能源”)控股权后。11月16日晚,格力电器再度公告称,拟通过股份转让、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以总价30亿元持有盾安环境38.78%股权。交易完成后,盾安环境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公告显示,盾安环境是全球制冷元器件行业龙头企业。根据产业在线数据,2021年第二季度盾安环境截止阀、 四通阀、电子膨胀阀、电磁阀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 41.5%、44.3%、25.2%、13.3%, 分别位列细分品类内销市场的第一、第一、第三、第二。

在新能源汽车热管理领域,盾安环境的新能源车用电子膨胀阀、截止阀等产品方面具有技术优势,目前已经同国内比亚迪、吉利、长安、上汽、一汽等知名企业开展业务合作。

格力电器称,拟通过本次交易进一步提高公司空调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竞争力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发挥公司与标的公司的业务协同,快速切入新能源乘用车热管理赛道,完善公司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的产业布局。

至于格力手机,自2015年宣布要做手机之后,格力在手机市场越挫越勇,先后推出了格力一代、格力二代、格力色界、格力三代手机以及更名后的大松5G手机。

11月5日,格力董明珠店线上首发格力第6款手机——TOSOT G7。格力电器相关负责人称,TOSOT G7是大松手机作为新的独立手机品牌走向市场的关键一步。让用户通过智能手机连入智能家居产品线,共享“万物互联、一呼百应”的“格力 ”生态,是格力电器此次发售智能手机的主要意图。

但与几年前宣布造手机引发的风暴相比,这一次,TOSOT G7并未引起多大的风浪。舆论似乎变得更宽容,或是,丧失了兴趣。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沈梦怡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关铭荣

【作者】 沈梦怡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