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空调>

800平米需要装多大的空调(120平米装多大空调)

800平米需要装多大的空调(120平米装多大空调)

更新时间:2021-12-13 17:45:03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8月17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在事故频发路段,义务劝导队用温度劝导大货司机减速度保安全——四名党员“老大哥”接力镇守“夺命坡”》的报道。

一辆重型卡车冒着热气驶出隧道。司机王道建用水浇了浇轮毂,伴随着“吱”的一声,蒸腾出的白色水汽扑面而来。

“没加满水,我是真不敢下这个坡的,轮毂太热、刹车失灵的话就危险了。现在来这加水也成了一种习惯。”王道建的货车满载拉往安徽阜阳的钢管扣件,免费加水对他的900升大水箱来说很是实惠,“这几个老哥哥很辛苦,每次路过都能看见他们执勤,真的太感谢了!”

图为四位劝导员。新华社发 吕烈飚摄

在浙江省建德市马岭隧道出口西侧,一座活动板房搭成的劝导站成为往来货车司机的“打卡点”。高峰时期,在这里等候加水的大货车可以排出近百米的长队。

2013年起,4名看似平凡的党员“老大哥”不分酷暑寒冬,昼夜交替、全年无休地坚守在这个小小劝导站,担负时刻盯牢“夺命坡”的重任,默默守护着往来货车的通行安全。

“守住一辆车,就是守护一个家。”他们说。

2020年初,劝导员在马岭隧道口开展防疫测温工作。(受访者供图)

事故频发,老党员接力组成劝导队

2008年,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蜿蜒盘山公路修整为穿山而过的平坦省道,横穿马岭美女峰的马岭隧道就位于210省道30公里处。

山通了,车也多了,问题却接踵而至——出了马岭隧道往建德方向,7公里长的多弯道连续下坡路段让不少满载货物的大车“被迫加速”,也让不少老司机心有余悸。

“竖起了警示牌,亮起了警示灯,这里却依旧小事故不断,大事故频发。”建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乾潭中队中队长刘华东介绍。

2013年四五月间,该路段先后发生了两起事故,夺走了8条鲜活的生命。此后,马岭隧道后藏着“夺命坡”的说法不胫而走。

“两辆大货车车速过快、迎面相撞,现场黑烟滚滚,人救不出来,心里太难受了。”第二次特大事故发生时,从附近村里赶到现场救援的任承龙回忆道,“当时后面还有大货车一辆接一辆地开下来,车速都不慢。”

8月12日,劝导员在货车加水时向驾驶员进行安全宣教。新华社发 吕烈飚摄

“十次事故九次快”,在任承龙看来,“现在货车越做越长、货物越装越多,车速过快再遇上长下坡,如果司机不停地踩刹车,制动轮毂温度过高很容易导致刹车失灵。”

今年58岁的任承龙,先后当过建德市乾潭镇上梓洲村的村主任、党支部书记,也当过11年的村警,他是第一个加入劝导队的人。

有了劝导站,就能拦下过往的大货车,多一声嘱咐,就能多一分安全。带着这种想法,任承龙又找来了“老哥们”姚台志和任仕忠一起干。

2013年5月25日,一套从路边小饭馆里借来的桌凳,再插上一把遮阳伞,简易的劝导站就这样成立了。

次年1月,曹世强也加入进来。4个人的劝导队分成2人一组,每天8点接班。上班时一人值守一人引导,全年无休、风雨无阻。

劝导在交替,这份事业也在接力。今年初,老大哥姚台志光荣地“二次退休”,54岁的邱和平找到中队长刘华东,要求“递补空缺”。

“以前没事喜欢打打麻将,现在就喜欢和货车司机聊天。”邱和平笑着说,任承龙和自己组成了“老带新”的班次,为了节省时间,他每次都从家里带好盒饭到值班室吃。

8月5日,曹世强在引导车辆进站加水。新华社记者林光耀摄

温度减缓速度,让“夺命坡”不再骇人

中午时分,烈日当空。走出劝导站,热气伴着大货车的轰鸣声扑面而来。抬手、检查、劝导、加水,每天,几位劝导员都要把这套动作做个上百遍。

拉紧手刹、开箱排气、插管加水……货车司机何保九轻车熟路地给水箱加起了水。他驾驶的13米长大货车可满载32吨,300升的水箱在驶过长下坡路段后,往往只剩一半。

“这条线路我跑了七八年了,可以说是看着这个劝导站一点点建起来的。”何保九常年跑安徽马鞍山至浙江东阳的货运线路运送磁粉,“从遮阳伞到板房,从单纯劝导到免费加水,再到提供尾气处理液自助添加器,劝导站变得越来越方便,货车司机心里也越来越踏实。”

然而,劝导站刚建立时又是另一番光景。曹世强回忆:“一开始拦停大车,还没开口,司机就先骂上了。”曹世强用“两难三不”来概括最初的劝导工作,“条件难、设备难。司机不配合,觉得我们多管闲事;家人不理解,担心不安全、埋怨我们不挣钱还不顾家;村民也不看好,不知道我们图个啥,一时间闲言碎语不断。”

只是叮嘱司机们开慢点并不够,劝导站还要提供一些必要的服务。为此,任承龙带着大伙翻山找到一处泉眼,又在山坳处挖了个蓄水池,装上过滤网后用水管把水引到劝导站,为来往货车提供免费加水服务。

“一开始加完水司机还要给钱,我们就说你不要给钱,你进去登记一下车辆信息,等下一定要慢慢开。”任承龙说,有了免费加水的服务,劝导也变得容易起来。

“2013年时补助800块每月,现在是1500块每月,干劝导工作,责任比赚钱重要。”任承龙认为,劝导工作不图名利,图的是党员的责任,图的是一份安心。

2014年下半年,劝导站建起了活动板房,交警大队送来了办公桌椅,装了空调,隔间还放了张上下铺,劝导站终于有了正规模样。随着工作的开展,道路安全环境的改善,不理解的声音也慢慢变少,好评越来越多。

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8年中,劝导站劝导车辆超过50万辆次。该路段开通的前5年,亡人道路交通事故共发生17起。而2013年劝导站设立至今,值守路段仅发生亡人道路交通事故4起。

如今,不少司机已习惯在加水的间隙检查轮胎和刹车系统。4名劝导员则风雨无阻,用耐心和温暖的劝导,让过路司机养成了“打卡”习惯,用一次次暖心的温度,换来司机的认可和减速,让安全通行成为现实,也让“夺命坡”不再骇人。

8月12日,任仕忠在马岭交通安全劝导站登记往来车辆信息。新华社发 吕烈飚摄

“安全行驶,可以守住千家万户”

“为了你们的家庭幸福着想”,是已经退休的姚台志的口头禅。

在劝导站里,拦车登记、加水,嘱咐司机前方下坡慢点开,是他们一成不变的工作。而在值班之外,随叫随到、时刻注意道路环境干净整洁,却是劝导员的“加班”内容。

年复一年,熬过了夏季的高温,又迎来了湿冷的冬季。“有一年冬天冷得连烧水的水壶都冻住了。”曹世强印象深刻。而货车刹车时的水汽落在下坡马路上,在低温的山里很容易结冰。

为了及时融冰,劝导站的小仓库里堆满了融冰盐。7公里的连续下坡路段里有3座桥,桥面尤其容易结冰。冬日的晚上,巡夜、配合养护部门一起撒盐融冰,又成了他们的工作内容。

任仕忠回忆,有一次自己在巡夜时遇见桥面结冰,一辆打滑的小轿车朝他冲了过去,“当时吓懵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后来才觉得后怕,家里人知道也都吓坏了。”

工作辛苦,还可能有危险,想没想过放弃?

8月5日,任仕忠在货车加水时向驾驶员进行安全宣教。新华社记者林光耀摄

“说实话,想过。”任仕忠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我每天早上要给家里的民宿买菜,他们总要替我多值一会班,比我辛苦。我心里很愧疚,想过退出、换人。”

“老哥哥们劝我,不要计较这些,既然来了就要干到底。”任仕忠说,自己家住得最近,有突发情况,自己也会第一时间去支援。

守住“夺命坡”,不仅保护了货车司机的人身安全,保护了沿路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更是在守护一个个家庭的幸福。

“现在路过的大货车,下来加水、聊天,已经成为习惯了,这就是对我们工作认可的最好的证明。”在曹世强的电动三轮车里,一把大大的扫帚旁散落着不少沾满沙土的塑料瓶,这些都是他上班途中的“收获”。

“劝导员们的付出换来了信任和认可,交通安全劝导、辅助事故处理、去村里做交通安全宣教……他们的职责和影响力远不止于此。”刘华东说,退休大哥姚台志,有事情了只要喊他一声,依然会立马放下手头的活儿前来帮忙。

劝导员们在接力,他们的故事也在延续。“现在,隧道那头的浦江县也建起了劝导站,设置了免费加水点,分担了我们的压力,也传递着我们的温暖。”邱和平很欣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