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白幼瘦”这个主流社会审美的影响下,“减肥”一直是许多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主旋律。
正常如果想把体重减下来,那就只有健康合理的饮食加上适当正确的运动了。
但总有一些人,既想满足口腹之欲、又想一动不动、快速瘦成一道闪电。
于是,在减肥这条路上,网上就出现了许多千奇百怪的减肥法。
比如前段时间大火的“生酮减肥”法,即一种低碳水、高脂肪、高蛋白的饮食方法。
看到这样的食谱,是不是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毕竟不用运动、不用节食、还能瘦得如此之快的减肥方法,任谁都会心动。
那么这种生酮饮食,到底是什么原理?有一篇减肥笔记里是这样写的:
每个人的身体都有两种能量模式,一种是燃糖模式,一种是燃脂模式。
平时吃的米饭、面食等碳水会在我们体内转化成葡萄糖为身体提供能量。而多出来的糖分和脂肪就会被身体储存起来,使我们变胖。
生酮饮食就是戒掉碳水和糖分,这样我们的身体就会从燃糖模式变成燃脂模式,通过燃烧脂肪分解为酮体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这样我们就会变瘦。
听上去好像很有道理,并且只吃肉不吃主食,这种减肥方法一点也不痛苦,完全可以接受。
但事实并非如此。
杭州有一个28岁的姑娘,看到有人运用生酮饮食月瘦20斤后,也进行了效仿。
于是,她坚持了3个月没有摄入任何碳水。
起初,她的确间歇性地瘦了10斤,但没多久就反弹了回去,而且她开始觉得自己的身体有些不太对劲儿。
到医院一检查,才发现肝功能、胆固醇指标都出现了异常。
还有一位体型过胖的张先生,也尝试了两个月的生酮饮食,结果没过多久右脚脚趾、踝关节就出现了肿胀、疼痛、皮肤发红等症状。
经检查,他因为食用了过量的鱼虾、肉等高嘌呤的食物而导致血清尿酸高达700多,患上了“痛风”。
事实上,生酮饮食在诞生之初,并不是用来减肥的,而是一种治疗癫痫的正经手段。
但对健康的年轻人来说,长期生酮饮食会增加肝脏、肾脏的患病风险,甚至危害大脑健康。
02
除了最近的生酮饮食,更早的智商税还有催吐、抽脂、“冷冻溶脂”。
可是尽管新闻无数次辟谣,类似这样具有欺骗性的减肥方法依然层出不穷。
而愿意为之买单的人,也总是前赴后继、络绎不绝。
说白了,还是懒人太多了。
但也有那么一些人,乖乖“自律”了一段时间,仍然收效甚微,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就是正确的方法没掌握。好的方法,根本不需要多么痛苦的自律。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3种方法:
方法一:开启第二序改变。
第二序改变,是心理学家瓦茨拉维克、威克兰德、菲什提出的。
他们将改变分成两种类型:第一序改变和第二序改变。
第一序改变指,发生在某一系统之内改变,状态有变化,但系统结构本身维持不变。
比如做噩梦的人,在梦中可以做许多事,例如跑、躲、打、喊等,但无论怎么变换这些行为,都无法停止噩梦。
第二序改变指,改变发生在系统之外,控制系统整体前提改变,使系统结构发生变化,导致系统功能发生显著改变。
比如做噩梦的人,从梦中醒来,噩梦随之结束,不会再受噩梦折磨。
很多减肥一段时间不见成效的人,其实就是只停留在了第一序改变,没有发生第二序改变。
举一个关于健身的例子:
身材健硕的男生,通常训练时间不超过1小时。一次训练只练一个大肌群,一个肌群做3个动作,一个动作重复4组,一组8-12个,练完即走。
他们练习时通常不闲聊,组间休息间隙基本在30秒-60秒,每个动作都不晃悠,做到标准。
身材差一点的胖人和瘦人,训练时间很长,一次练很多肌群,很多组,次数也很多,通常还加上很多闲聊。
结果练了很长时间,不仅没有达到健身增肌的目的,还有可能扭伤腰和膝盖。
原因就在于,健身增肌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肌肉增长原理是:撕裂重建。每举起一次哑铃,肌纤维都会撕裂一次,训练后再摄入蛋白质修复肌肉。
如果训练重量不达标,组数不够,蛋白质摄入不足等,都无法有效刺激肌肉生长。
多数人训练之所以无效,或者效果不明显,就在于没有掌握相关健身理论,只凭自己主观认识(往往不够科学)来练习。
这种练习逻辑指导下的行动,属于第一序改变。练习者本身认知以及行动方法没有改变,仅仅是练习状态改变,由不练、少练变成多练。
如果要推动第二序改变,至少有两个解决方案:一是请健身教练指导;二是自学健身理论。
03
方法二:运用模型思维。
模型思维,顾名思义,指运用模型进行思维。
投资家查理•芒格观点是:“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必须拥有多个模型。而且,你必须将你的经验,无论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都放到构成这些模型的网格上。”
也就是说,模型思维能力强的人,需要掌握多个模型并且能够综合运用。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更有条件成为有智慧的人。
减肥也是一样,更好的方法绝不是诉诸自律,而是从“动力-阻力”模型入手,用轻微、无门槛的行为,去调整我们的认知,让大脑从中收获快感,再借由这种快感,从内部推动自己,去不断保持它、践行它,内化成我们的习惯。
认知到这一点,我们就知道,一件事情,能够长久做下去,无非两个方法:一是降低它的阻力;二是提高它的动力。
你想要通过健身来减肥,不妨最大限度降低阻力,提高动力。
比如:健身一定要有器材、场地、装备吗?晚上下楼去超市买日用品,能不能顺便绕着小区跑两圈?
还有例如分解任务、降低触及成本、缩短路径等方法,都能有效降低阻力。
那么,如何提高动力呢?试着多想象一下瘦下来之后的情景:身材苗条,什么类型的衣服都能hold住,时不时还吸引来不少异性的目光……
只要这一点点“初始动力”让我们动起来,后面就会简单许多。
自媒体作者 Lachel提到:
“自律”的实质无非就是“动力”超过了“阻力”,我们循着大脑的指令去行动罢了。
很多人之所以能够“自律”,并不是他们喜欢苦行、喜欢逼迫自己,而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乐趣。
这种乐趣,可能是“解决一个问题”的快感,可能是“成功证明自己”的成就感,可能是“朝目标近了一步”的愉悦感 —— 总而言之,他们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并能从中感受到价值。
掌握了“动力-阻力”模型,你就知道:真正的自律,应该是从内在出发,寻找内部的驱动力,而不是不断地对自己说“我要坚持下去”。
04
方法三:认知米格-25效应。
米格-25效应,是管理学概念,指事物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整体功能影响显著。
如果结构合理,会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功效;结构不合理,整体功能就会小于结构各部分功能相加之和,甚至出现负值。
米格-25到底是什么呢?这是前苏联研制生产的高空高速截击歼击机。
米格-25研发经费和造价并不昂贵,技术也不算先进,所使用零部件与美国战机相比,很多都落后得多。
但从性能来看,在飞行速度、飞行高度和爬升时间等方面,米格-25创下了20多项世界纪录,其中6项至今未被打破。
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就是,米格-25飞机制造公司在设计时从整体考虑,对各零部件进行更为协调的组合设计,使得整体能力大于个体能力之和。
这就是这一效应的由来。
事物质变有两种基本形态:一是量的积累,即我们通常说的量变引起质变;二是结构变化,结构一变,性质就变。
米格-25效应体现的就是,通过调整结构,来促进事物质变。类似现象有很多。
田忌赛马故事,就是一个典型。
田忌与齐威王赛马,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由于同一等级的马,能力弱于对方,三战三败。
军事家孙膑让田忌以同样三匹马复赛,但调整赛马出场顺序,以下等马对上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结果二胜一负,反操胜券。
同样的,减肥也可以通过调整结构,来促进质变。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减肥的本质,不是人变瘦,体重变轻,而是让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过重”背后的根源在于,你的生活方式不健康,“过重”只不过是不健康的一种表现方式。
因此,改变整个生活方式,从结构上进行调整,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每天关注体重计上的数字增减,并以此作为是否继续节食或增加运动量的依据。
你要做的就是,戒掉零食和宵夜,在保证营养的基础上减少多余卡路里的摄入,同时坚持长期的运动。
等到身体不需要多余的食物,并养成了每天运动的习惯后,新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体重也自然减少了。
我们暂且不论这种一味追求“瘦”的价值观到底正确不正确,但至少不能为了瘦而放弃自己的健康。
这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一蹴而就的,想要减肥就只有好好锻炼、科学节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千万不要跟风,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所谓的“轻松快乐减肥大法”,这些都是智商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