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空调>

民国时期老式空调(70年代老式空调图片)

民国时期老式空调(70年代老式空调图片)

更新时间:2022-03-06 04:36:00

眼看就要立秋了

但是,当三伏天遇上“秋老虎”

体感还是很热的

特别是一到中午跟“下火”似的

在外面走不了一会就得进屋吹空调

再来根冰棍这才舒坦

可早年间那会儿还没有冰棍

更别说空调了

那咱们老天津卫人是怎么消暑纳凉的?

“冰胡儿” :天津最早冰棍

一到夏天,冰棍自然是少不了的。贵的有哈根达斯,便宜的有康乐小豆,全看您想吃哪个。但在几十年前的天津,可没这么多选择,能有块冰吃就算相当不错了。老天津最早的冰棍应该是“冰核”,天津话叫“冰胡儿”。

天津自打明代建卫就有了冰窖,冬天的时候把河、湖水冻结成的天然冰凿开,然后放入冰窖储存,天热再取出使用。过去整个夏天都能有天然冰供应,所以天然冰制品就成为最经济的冷食。这种天然冰块较大,每块重百余斤,吃时用小冰凿将其凿成一个个小碎块,以便放入口中食用,这就是“冰核”,也叫“凿冰”。

旧时每到最热的日子,街头巷尾就有卖冰核的小贩用纯正的天津话吆喝着:“买冰胡儿了——败火。”这是最原生态的冷食,自明清延续到民国,天津人足足吃了几百年。民国时已经有了冰棍,卖三分钱一根儿。不过冰核一碗才卖一分钱,所以还是最受欢迎。全家人你一块我一块分着吃,其乐融融。拿一块冰核放入口中,可以含着慢慢融化,凉气沁入肝脾;也可以咬碎了吃,“咯嘣咯嘣”地嚼着,马上感到暑气全消。另外,从前还有小贩手拿铁刨子,将大块天然冰刨成碎冰屑,这就是最原始的“刨冰”。刨冰是用天然冰制的另一种冷食,也很便宜。也许现在人觉得天然冰不干净,但那时还没有什么污染,水质好,在密封的冰窖存个一年半载也不会滋生细菌。

冷食摊张显明提供

说完寻常百姓的“冰胡儿”,咱再说个上点档次的。祁龙先生听父辈们说,在民国时期他家曾开了一家“文记鲜货铺”,平日里卖新鲜水果和各式果脯,到了炎炎夏日,就有伙计在铺子里用手工制作雪花酪了。说到这个做法,现在的人估计见过的少。需用一个大木桶,中间放进一个铁桶,铁桶里倒入新鲜的纯牛奶和白糖,再倒入些白开水,铁桶和木桶间要塞满碎冰块制冷,伙计们不断抽动铁桶外的皮带,铁桶就会不停转动,桶里的液体原料也能慢慢凝固成为“酪”的状态。凡是有人来购买,就盛出一些,上面浇上红果酪和酸梅汁,再撒上些果脯,一碗冰凉诱人的“雪花酪”就制成了。小孩子们路过文记鲜货铺,总要央求父母给自己买上一碗。这冷食看着晶莹剔透,吃着酸甜爽口,让大人们都忍不住嘴馋尝上一口。

“大碗茶”对口烫口汗出透

“雪花酪”终究是劝业场这种场所的“奢侈品”,在胡同里很少能买到。在犄角旮旯、街头巷尾总有一群钟情于另外一种消暑佳品的人。这个消暑饮料就是民国时期常见的“大碗茶”。大碗茶一年四季都可以饮用,但到了夏天解渴祛暑更显奇效。除了固定的茶铺在卖,更有很多挑着担子的人走街串巷摆地摊卖大碗茶。挑子前头是个短嘴儿绿釉的大瓦壶,后头篮子里放几个粗瓷碗,还挎着俩小板凳儿,一边走一边吆喝。卖茶人择个人多的地儿,用砖头垒起两个台,中间搭上木板。大茶碗在木板上依次排开,卖茶人从竹篓里拿出大瓦壶,往每个茶碗里倒满先前煮好的成茶,准保每碗都满得要溢出来。看见来个口渴的,都先问句“要对口的还是烫口的?”这“对口的”就是提前晾好拿起来就能喝的,“烫口的”则是现从大瓦壶里斟。

虽说冲泡的茶叶并不名贵,但那时候的茶叶货真价实,喝起来沁香扑鼻。路过的拉胶皮的想歇歇脚,就坐在这简易的摊子边儿上喝上两碗茶,物美价廉。而且别看就是个卖大碗茶的,人家做买卖也有讲究——只卖当天沏的茶。茶没卖完就晚上回家自己喝,再喝不了的宁肯倒掉也绝对不卖“隔夜茶”。

汗多烫澡才舒服“全民澡堂”玉清池

早年间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占大多数,大三伏天儿的干一天下来,身上都发粘,不彻底清洗一下会很不舒服,而过去有洗浴设备的家庭不多,所以大多是去澡堂子烫个澡,索性出透了汗,这时就会感到神清气爽。

要说这澡堂子,从前天津的澡堂子设备简陋,后来租界地的新式浴池又太贵,穷人洗不起。直到1924年祁霈霖在南市建成了玉清池,各阶层的人士都有机会去澡堂。一楼浴池收费低廉面向大众,二楼浴池收费略高面向中层人士,三楼都是单间盆浴,室内有沙发、软床,面向上层社会,也曾设有男女对盆。四楼有个毛巾厂,成品专供玉清池;地下室有锅炉房、机井泵房、发电机房、肥皂厂,可谓自产自销。日伪统治时期,电力供应不足常常停电,而玉清池可以自己发电,照常营业。玉清池大楼当年是由大沽造船厂的工程师设计的,非常牢固。自1924年建成,经历了1939年洪水、1976年大地震,至今完好无损,成为老南市地区动迁中唯一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

早年的玉清池天津记忆团队提供

“暑药”名目繁多内服外用齐上

咱现在过夏天可能顶多也就用用花露水、驱蚊剂,但早年间过个夏天准备的“家伙”可多了,其中大部分是给小孩备的。比如有叫“仁丹”、“人丹”的,两个是同类药。因生产厂家不同,有银色或红色小粒,口服或含化可以治中暑呕吐、腹痛腹泻、晕车晕船等症。再比如“万金油”,因为盒上印有老虎商标,所以人们俗称“老虎油”,是外用油膏,涂抹在头部能清凉散热、醒脑提神;如果被蚊虫叮咬,就可以涂上止痛止痒。还有“避瘟散”,是吸入式的粉剂,抹在鼻孔处吸入后能通窍祛暑,主治头晕目眩、头痛鼻塞、恶心呕吐等症。这些小药儿疗效显著、价格低廉、便于携带,所以不单是家庭常备药,外出时也可带在身边随时使用。

老虎油广告张显明提供

还有两种儿童暑药,一个是“儿童痱子粉”,白色的细粉,外用。婴儿洗浴后用粉扑搽在脖子、腋下等处,可吸收汗液、防止长痱子,擦在身上感觉凉爽,还有香味,所以孩子们都喜欢。还有就是“冰霜梅苏丸”,简称“梅苏丸”,用冰糖、柿子霜、乌梅、紫苏叶、薄荷等制成的小药丸,能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含入口中酸甜清凉,小孩们都爱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