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成都要开始过冬了就难受
总所周知成都的冬天真的太发神经了
简直冷得丧心病狂
万恶的冬天加上南方湿冷的魔法攻击
已经到了不是妈妈让你穿秋裤
而是你主动要穿秋裤的节奏了
只想说
北方人过冬可以靠暖气
身为“不南不北”的成都人
过冬可以靠啥?
不晓得从好久开始,成都的冬天已经不再是“取暖基本靠抖”的时代了,家中有空调、电暖器、小太阳、电热毯...样样都能暖暖和和地过冬
但是,你有没想过,几十年前的成都,是如何过冬的呢?
来源:网络
01.冬天最in单品是烘笼
在成都,红男绿女出街身上不挎个时下流行单品都抬不起头!
但对过去的老成都人来说,冬天出门,无论男女老少,最流行的是烘笼。
四川各个地区,对它叫法不一样,除了烘笼外,还有火兜、烘咡、烘蓝、烤火笼笼、火提咡、火蒸咡等。
那二年生老成都人家家户户都会把它当做冬天的取暖工具。
烘笼是用竹子围绕成圆形编成的小笼子,在里面放一瓦钵,再放几块烧红的桴渣儿(木炭渣),就可以提到手里或者放在脚下取暖。
它是外出归来的人最先扑奔的目标,常常是一边抱怨外边“嘶,外面飞球冷”,一边把手伸到火盆上方,熏染一下,然后双手互搓,手心手背交替摩挲。
烘笼在冬天发挥的作用可不止是供人取暖,老成都人将它的作用可以说是发挥到淋漓尽致。
碰上家里面有小孩的,烘笼就是现代的烘干机。
小孩换洗的衣服,冬天不容易晾干,就用烘笼来烤一烤,碰上爱尿床,洗得不干净的,还能烤出一股尿骚味。
在烤火的地方,一个院子里面都喜欢围坐在一起,烧个花生、烤个红薯、摆家长里短,听听新鲜事、外面的消息,等饭点时候到了,大家才逐渐散去,邻里之间的感情也升温了...
一起烤火,温暖过冬,是一种生活乐趣,也成为老成都人记忆中难以抹去的一种情结。
02.比暖水袋更暖的是汤婆子
烘笼一般都是白天家使用,到了晚上老成都人床上普遍都会出现汤婆子。
汤婆子也叫“汤捂子”、“锡夫人”、“汤媪”、“脚婆”、“锡奴”。
汤在古汉语中指热水,恰好又是姓氏,汤婆子叫着温暖,但老成都就比较实在了,直接喊它水烘笼。
从很多资料来看,汤婆子在宋代就很流行了。
大文豪黄庭坚写过《戏咏暖足瓶》两首,其一写道:“小姬暖足卧,或能起心兵。千金买脚婆,夜夜睡天明。”
汤婆子一般是铜质的圆壶,顶上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可以打开旋紧,打开时,热水就从口子灌进去,放在床上使用最好还要包一层棉布,直接接触水壶皮肤容易烫伤。
本亲身体验者告诉你,它的保温效果真的无敌!!!
塞进被窝热火一晚上,早上起来水都还是温的...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脚冰欠了。
除了汤婆子,用输液瓶暖手是不是也超熟悉!
简直就是随时随地揣在怀里的捂手神器!
注入沸水,然后拿衣服或者毛巾裹着抱在胸口,水冷了再去换上一瓶,一个小小的输液瓶就能温暖一个冬天。
03.抱鸡婆不是鸡,是孩(鞋)子
抱鸡婆=中式UGG
老成都过冬,从晚清、民国开始就是三件套:棉袄、棉裤和棉鞋,棉鞋就是我们口头说的鸡婆鞋。
鸡婆鞋一般是家里老一辈亲手缝制,从糨鞋帮、到纳鞋底,填上厚厚地棉花,一针一线缝制成鞋,都装满了满满的心意。
在20多年前的,拥有一双抱鸡婆简直是潮人的标志,不晓得惹得多少人眼气。
为了御寒,从头包到脚,虽说看起来丑了些,但穿起来真的热豁得不摆了!
04.你衣柜里是不是还藏着一件妈妈牌毛衣?
90年前后出生的你我,想必衣柜里都会有一件花样繁多、质感厚重的“妈妈牌”毛衣了。
厚重、单调、手感粗糙甚至有些“扎”,这是我衣柜里妈妈牌毛衣给我留下的感受。
妈妈牌毛衣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限量版,妈妈们可以织出当时所有的流行花样和款式:对襟的、“套头”的、“坎袖”的,长袖毛衣、毛背心、毛裤、毛护膝、毛帽子……
那个时候,能穿上花样繁复的样式,永远是周围同学最时髦的焦点!
05.百雀羚—名媛淑女的最爱
70后80后谁没用过这“高档”的护肤品呢?
冬天皮肤干燥,脸还有可能被冻伤,那个时候我们根本不晓得啥子护肤品牌,只晓得“友谊”、“百雀羚”的雪花膏。
这是名媛淑女的最爱,男生有时也偷偷地拿它擦脸,挖出一点来,轻轻地抹在脸上,那股浓到刺鼻的熟悉香味,就像是小时候妈妈手上的味道,弥漫了整个童年记忆。
把它往脸上一抹,就觉得自己是这个街上最靓的仔。
现在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取暖方式也是各种各样,但以前的种种回忆更是让人珍惜!
这是2021年的寒冬,现在的你不管用什么方式取暖,都希望你能挥别上个冬季的阴霾,温暖生活每一天。
-End-
✉
想要了解更多小镇资讯,欢迎关注大城小镇Liv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