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说2018年的创投圈热点,咖啡大战算是其中之一。
有碰瓷星巴克的瑞幸咖啡,以及被媒体爆出倒闭的韩国品牌「咖啡陪你」,也有开出 52 万个线上咖啡馆的连咖啡(其中10%有真实销量)。新兴的互联网咖啡品牌靠烧钱、营销短时间内打开市场,但后续的运营服务、持续盈利能力还是未知数,因此多被诟病。那么咖啡连锁,还有别的招数吗?
近期36氪采访到了用另一种思路做咖啡的「咖啡之翼」,他们成立18年来,在130多个城市开了300多家店,也在加入了咖啡行业的智能新零售大战。出于业务拓展需要,咖啡之翼于近期启动了新三板定增流程。
采访中,咖啡之翼创始人尹峰向36氪表达了几个旗帜鲜明的观点:
其一,除了一二线城市,下沉市场还有很多机会。正在觉醒的市县二级市场的流量增速,也许会高于已经饱和的北上广一级市场;
其二,茶、酒、咖啡一类重体验的产品都需要长时间培养用户,烧钱也不能替代这个培养过程。
其三,回归理性,用产品结构调整 多重激励裂变模型,有可能在扩张的同时实现盈利。
其四,咖啡作为世界三大饮品,有非常大的人群基数,但中国本土还未诞生一家上市公司(新三板除外)。要想上市,合规、稳定的利润增量是非常重要的。实体商业要实现盈利,就要看需求、成本、效率、产能这四个要点,其中后三点和互联网模式是天生矛盾的。
咖啡之翼创始人 尹峰
言外之意,从线下起步的咖啡之翼,有可能成为黑马。简单梳理一下咖啡之翼的成长过程:
第一阶段,2000年在长沙第一家线下店开业,前十年时间做直营店,开出了大、中、小型不同规模的店铺模型进行尝试,做精细化运营。
第二阶段,2013年开始规模化复制,做特许授权,每年开出50-70家门店。
第三阶段,2017年转型新零售领域,推出了城市智能零售咖啡机「自由翼」品牌、迷你门店「小小翼」品牌,以及为了匹配业务扩张的供应链业务,目前新业务收入占比已超过 50%。智能咖啡机签约了2200台,其中已经投放1700台。
看似咖啡之翼经历了3次转型,但底层逻辑是一脉相承的 —— 回归线下餐饮的本质,需求、成本、效率、产能。
官方表示,开启加盟前,咖啡之翼的店已经实现盈利了。把经验复制到特许加盟里,咖啡之翼的加盟店存活率在87%左右,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现阶段的自由翼智能咖啡机,则是把店铺做的更标准化、智能化,能高效得去线下抢流量。
能达到比较高的存活率,主要在于标准化程度高、管控能力。而尹峰表示,自由翼的标准化、精确度,来自既有经验的标准化,经验则来自线下店的实践,以及十几年不断完善的操作手册、加盟手册、运营指导手册等八大手册、五大系统(包含SaaS系统)。尹峰的逻辑是,这套模式能让单店盈利,也就能确保单机盈利。
对咖啡、对线下的了解,帮助他们制造出了能在12分钟完成一次内料更换动作的机器,故障率在千分之一,且口味标准化程度和品控管理难度均高于人工。
而智能咖啡机一役,对咖啡之翼而言非常重要。机器把降本增效进一步优化,意味着新的增长空间诞生。
自由翼的生产效率,对比线下店要提高了20-30倍(用户到线下咖啡店去购买,获取一杯咖啡要15-20分钟,自由翼智能咖啡机只要30-45秒)。对传统的加盟方而言,引进一台不知疲倦机器,等于大幅降低了人力成本;它体积小、随时可移动,等于降低了租金成本,还可以去找线下流量(而门店开起来就很难移动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选址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从前20万能开一个小的线下店,现在可以开五六个智能新零售咖啡店。
据尹峰介绍,某加盟方有运动会、音乐节的合作资源,实地投放效果是,一天一台能获得上万元收益,三四台机器一天的利润抵得上其他固定场景几个月的利润。
咖啡之翼测了30多个类似的场景,发现排名前五的是写字楼、高校、商超、景区、医院。而前四个场景,也是咖啡之翼数百位既有加盟商已经扎根的地方,这也是新品牌自由翼的渠道优势。
线上流量遇到天花板,线下流量是各大互联网巨头开掘的方向。而每台咖啡机则变成了更密集、更轻的线下流量端口。
当然,咖啡店业务不会停步。尹峰认为,咖啡天然具有社交属性,也是一种生活方式,线下咖啡店不可能完全被无人零售取代,而咖啡机则是咖啡店的补充—— 它主打8-15元的市场空间,可以看作速溶咖啡和现磨咖啡之间的、相对空白的市场。除了咖啡,自由翼也能生产包括茶饮、果汁等在内的多种饮品
从行业现状来看,咖啡赛道的热,和市场空间足够大不无关系。
据 CBS报道,过去四年中国的咖啡消费量几乎翻了一倍,咖啡进口量每年增长 16% ,而美国约为2%。预计2020年中国咖啡市场或达到3000亿元。
此外,类比海外成熟市场经验,中国自动贩卖机的市场增量也很大,据 TechNavio 数据,美国自动贩卖机(VEM)和便利店的比例为 30:1,2014~2018 年美国自动贩卖机预期复合增长率高于 54.3%。而中国的智能零售才刚刚起步。
该赛道,中国也冒出了不少竞争者,比如友饮无人咖啡机、莱杯咖啡、咖啡零点吧、咖啡码头等品牌。其中友饮今年3月完成了过亿元 A 轮融资,在办公场景、高校场景布点超过千台;莱杯咖啡则在9个月内连获三轮融资,融资总额在数千万元。可见咖啡智能新零售赛道之热。
据尹峰透露,为了快速开拓市场,公司引入了合伙人来推进新业务。首席战略官刘佳勇,负责用户营销,曾为多个品牌的首席成长官,精通B端裂变增长模式。技术顾问葛楠,主要负责系统的优化升级,曾是365日历的创始人。
—————————————————
注:我是36氪茉小莉,关注文娱、消费领域的新鲜事,交流可加微信 Spontaneous-Literary,劳请备注姓名、公司、职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