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净水器>

德山净水器旗舰店官网(315曝光净水器名单)

德山净水器旗舰店官网(315曝光净水器名单)

更新时间:2022-03-30 08:04:14

来源:经济日报

2月15日,在南水北调中线惠南庄水质固定监测站点,工作人员正在取水样监测水质。经济日报 记者 吉蕾蕾 摄

2月19日,在河北易县南水北调北易水倒虹吸出口节制闸,机电设备管理人员对主油箱进行例行巡检。经济日报 记者 吉蕾蕾 摄

图为南水北调工程北京段北拒马河暗渠节制闸,由南方来的水从这里进入北京市。经济日报 记者 吉蕾蕾 摄

2月15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惠南庄泵站工作人员在巡检。为保障北京市用水,工作人员24小时巡视设备运行情况。经济日报 记者 吉蕾蕾 摄

翻看中国地图,南水北调的一泓清水过江都、出陶岔、穿黄河,一路奔涌向北,编织着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国大水网。作为中国跨区域调配水资源、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战略性设施,南水北调工程也是世界上覆盖区域最广、调水量最大、工程实施难度最高的调水工程之一。可以说,南水北调工程建成通水,向中国乃至全世界展示了中国水利工程的辉煌成就。

构建供水新格局

我国北方缺水问题由来已久。为解北方之渴,经过半个世纪的周密论证,我国决定将南水北调的伟大构想付诸实践,构建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新格局。南水北调规划为东、中、西三线,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上游向北方地区调水。这三条干线,就像三条巨大的“水脉”,把长江、黄河、海河、淮河相连互通,形成了“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供水新格局。

——东线,从长江下游江苏扬州市江都区抽引长江水,沿京杭大运河一路北上,到达黄河岸边的东平湖后分成两路,一路过黄河向北到天津,全长1156公里,一路向东给胶东半岛供水,干线全长701公里。

——中线,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沿中线主干渠向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供水,干线全长1432公里。

——西线,规划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主要解决黄河上中游地区缺水问题。

进入新世纪,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全面规划论证。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江苏、山东施工现场同时启动,这标志着南水北调工程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一年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工,并迅速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长江水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来到北京?又怎么会千里奔腾,自流进京?南水如何跨越河流和道路?来自丹江口的清泉又是如何从黄河的滚滚浊流之下穿过?千里送水又怎样保证水质安全?

一连串的疑问,让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上。据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世界最大输水渡槽、第一次隧洞穿越黄河、世界首次大管径输水隧洞近距离穿越地铁……南水北调工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之最;63项新材料、新工艺,110项国内专利,南水北调人用中国智慧一次又一次刷新着水利工程建设的新纪录。以中线穿黄工程为例,穿黄工程是南水北调总干渠穿越黄河的交叉建筑物,不仅规模大,其建筑物的布置、形式等直接与黄河河势相关,工程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最终,耗时5年之久,穿黄工程才得以贯通,长江水与黄河水才得以实现有史以来首次“擦肩而过”。

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和天津干渠全长1432公里,沿途地域气候差别很大,安阳以北渠段存在冬季渠道结冰问题,因此冰期输水也是南水北调工程必须面临的挑战。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上唯一一座大型加压泵站,北京市惠南庄泵站的作用重大。“从丹江口水库到北京惠南庄泵站,南水一路都是靠自然落差,全线自流,但到惠南庄泵站的自流过流能力为20立方米/秒,遇到北京城区用水量大的时候,就必须靠水泵机组加压供水。”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北京分局惠南庄管理处处长唐文富介绍,泵站主厂房内共安装了8台卧式单级双吸离心泵,这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单级双吸离心泵,“泵站就如人体的心脏,为远来的江水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如今,一座座枢纽、一道道堤防,不仅守卫了江河安澜,在保障工程沿线居民用水、治理地下水超采、修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有力支撑了受水区经济社会发展。

直接受益人过亿

家住河南平顶山市石龙区的沈君振回忆,年轻时,每天下班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到离家几里地的水井去挑水。如今,在家打开水龙头,就能喝上千里之外清甜的南水,这是当年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如今,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相继建成通水,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构建起东西互济、南北调配的大水网,经受住了各种工况的考验。

5年多来,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通过大运河连接起江苏、安徽、山东3省份,实现了稳定调水,做到了旱能保,涝能排。同时,完善了江苏省原有江水北调工程体系,增强了受水区的供水保障能力,提高了扬州、淮安、徐州等7市50个区县共计4500多万亩农田的灌溉保证率。

同样,中线工程自通水以来,已成为北京、天津等多地主力水源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据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党组副书记刘杰介绍,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加之华北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水污染严重、地下水开采过度,供水安全形势严峻。

心细的“煮妇”们发现了自来水的变化。“以前我们这儿水浑、碱性大、水垢多,水壶两三天就会结一层厚厚的水垢,喝水都得买桶装水。”北京市丰台区星河苑小区居民梁怡说,现在家里的水质明显改善了,家里之前安装的净水器也拆了。

保障供水安全是南水北调工程的首要任务。东、中线通水以来,在京津冀豫鲁40多个大中型城市,南水已成为不少北方城市的“主力”水源。在北京,南水北调水占城区日供水量的73%,全市人均水资源量由原来的100立方米提升至150立方米;在天津,14个行政区居民都喝上了南水,从单一“引滦”水源变双水源保障,供水保证率大大提高;在河南,郑州、新乡、焦作、安阳、周口等11个省辖市全部通水,夏季用水高峰期群众再也不用半夜接水了;在河北,石家庄、廊坊、保定、沧州等7座城市1510万人受益,特别是黑龙港地区的400万人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居民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治污先行水质升

南水北调,关键在水质,成败也在水质。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水网密布,水系相连,污染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数据显示,2000年,苏、鲁两省主要污染物(COD)入河总量35.3万吨,氨氮入河总量3.3万吨,分别超出要求COD、氨氮入河控制量6.3万吨和0.53万吨的4.6倍和5.6倍。

业内专家都知道,东线一期工程治污最难点在南四湖。这里是苏、鲁两省交界处,是我国北方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的调蓄水库,承接苏、鲁、豫、皖4省32个县市区的客水,入湖河流53条。然而,南四湖地区的污染,集中了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入南四湖山东各控制断面主要指标超标倍数在10倍至80倍。

要实现水质达标,化学需氧量削减率需达82%、氨氮入河量削减率需达84%。对此,业内专家忧心忡忡。

为了保证南水北调的水质安全,在2000年南水北调工程进入总体规划论证阶段时,国务院就定下了“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工程重点就是加强污水处理,实施清水廊道建设,完成苏、鲁两省治污及截污导流项目。

“先治污后通水”,水质达标成了沿线各地“硬约束”。江苏省融节水、治污、生态为一体,关停沿线化工企业800多家。山东省在全国率先实施最严格的地方性标准,取消行业排放“特权”,建立了治理、截污、导流、回用、整治一体化治污体系;主要污染物入河总量比规划前减少85%以上,提前实现了输水干线水质全部达标的承诺。

如今,在山东微山湖地区,水质的改善使周边生态环境重现生机;在江苏徐州,这个昔日的煤城,如今颇有江南水乡的柔美风韵。南水北调东线总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东线工程治污成功,不仅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南水北调东线实际的治污道路,还辐射带动了国家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有专家坦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开工建设,使山东省沿线治污提前了15年。

同时,为保护中线丹江口“一库清水”,国务院先后批复多个规划。通过规划实施,建成了大批工业点源污染治理、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基本实现了水源区县级及库周重点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的全覆盖,使入库河流水质改善明显,水源涵养能力不断增强。

如今,汩汩清水就是最好的见证: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东线一期工程输水干线水质全部达标,并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中线水源区水质总体向好,中线工程输水水质一直保持在Ⅱ类或优于Ⅱ类。比如,进津的南水水质常规监测24项指标保持在地表水Ⅱ类标准及以上;北京市自来水硬度由原来的每升380毫克降到120毫克至130毫克;河北黑龙港地区告别饮用苦咸水、高氟水历史。

水清岸绿景更美

阳光下,河北滹沱河汊河河段,流水潺潺,宽阔水面中丛生的芦苇随着清风摇曳,不时有水鸟飞过。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常年干涸、垃圾遍地的河道。

面对水流哗哗作响的汊河,河北水利厅防汛办公室副主任于清涛向记者讲述了这些年的变化。“20多年来,滹沱河几乎常年无水,河道里全是沙坑丘陵,杂草丛生。自从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通水以来,水清、岸绿、景美,生态效果非常明显。”于清涛介绍说,记得滹沱河第一次通水时,附近居民纷纷来到岸边,十分兴奋。

干涸了几十年的滹沱河重现生机,是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水的一个缩影。2018年9月份,水利部、河北省联合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河湖地下水回补试点,向河北省滹沱河、滏阳河、南拒马河三条重点试点河段实施补水,截至2019年2月15日,累计补水5.8亿立方米,形成水面约40平方公里。

曾有专家表示,南水北调工程不是一般意义的水利工程,它承担了供水与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双重责任。生活在北京丰台区的朱莉坦言,自从北京通上了南水,不仅家里水质有了很大改善,周边环境也有了很大变化,如今一有空就带着孩子来到大宁调蓄水库边玩耍,“以前这边飞沙走石,环境很差,现在有了水库,碧波荡漾、群鸟嬉戏,到了夏天,周边绿树成荫,成了周边居民纳凉散步的好地方”。

南水的到来不仅提高了首都的供水保障率,也增加了首都水资源战略储备,密云水库水量已经突破25亿立方米,城区新增550公顷水面,显著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涵养恢复,改善重点区域城市河湖水质,提升了美丽北京形象。

“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以来,通过限制地下水开采、直接补水、置换挤占的生态用水等措施,不仅有效遏制了黄淮海平原地下水位快速下降的趋势,沿线的河湖水量也明显增加、水质明显提升。”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副司长袁其田告诉记者,如今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的地下水水位均有所上升,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在白洋淀上游,干涸了36年的瀑河水库近年来重现水波荡漾。保定市徐水区德山村62岁的村民代克山说:“现在的河道,又变回了我们小时候的模样。”

南水来之不易,如何平衡南水北调工程生活供水和生态补水的关系?据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总调度中心副主任韩黎明介绍,在不影响供水需求的情况下,统筹考虑长江、汉江流域来水情况,制定专项计划,相机补水。比如,2018年4月份至6月份,利用丹江口水库汛期腾库的情况,启动对河南、河北、天津等地的生态补水。

同时,坚持“节水优先”。记者了解到,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各地坚持“先节水、后调水”,以水定城、以水定产,用水不再“任性”。比如,天津精打细算用水,把水细分为5种: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再生水和淡化海水,实现差别定价、优水优用;河北则在全国率先启动水资源税改革,“三高”行业用水税率从高设定,以税收杠杆促节水。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我国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正在发挥着水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作用,已经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工程。水利部南水北调司司长李鹏程表示,2019年南水北调工程管理工作将牢牢把握“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贯彻落实2019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的安排部署,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改革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强化工程建设和运行监管,保障工程安全运行,提升工程综合效益,提升南水北调品牌,服务国家战略,保障水安全,不断开拓南水北调工作新局面。

2019年2月15日,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实时监测数据显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累计输水200亿立方米,惠及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5300多万人,500多万人告别了高氟水、苦咸水,大大提升了沿线百姓在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方面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吉蕾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