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台海网
◆深青溪迎来清新蝶变
台海网3月2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 吴舒远 沈威 通讯员 付延杰 林志杰 文/图)有人说,集美,是水做的。这座被水环抱的高颜值城区,正向世人缓缓铺展一幅水生态文明实践的唯美画卷:
骑行“最美水上自行车道”,放眼望去,杏林湾清波荡漾,白鹭翩跹,集美新城全景图渐次打开;
移步易景,瑶山溪前场社区段,岸绿水美,百花争艳,步道蜿蜒,前来健身的市民赞不绝口;
乐享新农村生活,在古驿深深、古风悠悠的深青村,村民漫行深青溪廊道,在休闲公园聊天话仙……
生态治理的成果,让生活在集美的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临水而居、依山傍水的美好。过去一年,集美区持续完善机制,创新治理手段,打造河湖治理的“集美样本”,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治水”成绩单。“党政领导、河长主导、流域统筹、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治水格局步入常态化,助推集美区打造“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
生态文明画卷
镜头一深青溪廊道打造休闲好场所
红灰相间的步道在深青溪的两岸蜿蜒前行。从深青溪上游坑内水库出发,途经灌口镇坑内村、深青村、井城村及浦林村,终点为马銮湾湿地公园,河道长度6.2公里,形成山海相连的绿色自然生态廊道。
集美区融合灌口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因地制宜新建溢流堰、种植水生植物、沿线建设慢行系统,并结合沿溪村居历史文化,打造休闲景观广场,为乡村振兴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为流域网格员,深青村村民苏丽燕,成了深青溪的“保姆”之一,一天天见证着深青溪的“清新回转”。
昨日,她带领导报记者,体验起家门口的沿溪廊道。“经过综合治理,深青溪正在逐渐回归,如今,两岸的绿化也逐步完善,未来的深青溪会更加美丽。”她说,以前的杂草地,现在也打造成了休闲公园,成了村民游玩的好场所。在苏丽燕看来,村民保护溪流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镜头二瑶山溪漫行市民特地来打卡
波光粼粼的水面投下一抹晚霞,与两岸青草绿树的倒影相映成趣——站在瑶山溪的慢行绿道上,随手一拍就是一张绝美的风光图。
瑶山溪绿道慢行系统工程以瑶山溪为主轴,沿着溪边两岸蔓延开来。该步道的起点为瑶山溪上游风景湖公园,沿线途经灌口镇上塘村、黄庄村、铁山村及杏滨街道前场社区。
日前,在瑶山溪前场社区段,导报记者见到了特地来“打卡”健身的市民陈先生。他说,和早几年相比,如今的瑶山溪焕发全新生机,步道和自行车道也逐步完善,很适合运动。
导报记者注意到,瑶山溪的治理中,生物净化技术的运用,是秘诀之一。比如,去年启动的“过水箱涵末端至海翔大道段的生态修复工程”,就通过激活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分解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增加生态系统的自净功能,达到提升水质的目的。去年9月至今,瑶山溪两个断面监测全部达到Ⅴ类水标准。
亮眼治水答卷
1
群策群力河湖治理成效显著
过去一年,集美区持续完善机制,创新治理手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治水”成绩单。9个水质考核断面、12个检测点,除后溪水闸断面争取今年达标,其他11个检测点均已消除劣Ⅴ类,水质实现“质”的提升。
在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集美区河长制办公室获评福建省第三届母亲河奖优秀组织奖;在厦门市首届“最美基层河湖卫士”评选活动中,集美区河湖专管员张荣福、网格员周东源荣膺厦门市首届“最美基层河湖卫士”称号;两次在“学习强国”上宣传河长制经验做法;两部视频作品参加水利部组织的《争创示范河湖》全国短视频公益大赛;集美区后溪镇党委书记陈炜彪作为全市唯一一名河(湖)长参加水利部开展的“全国优秀河(湖)长”的评选,目前已在水利部相关网站公示完毕。
截至目前,集美全区累计投入20多个亿,全市率先完成三条溪流两侧200米范围内家禽养殖退养和其他区域规模化家禽养殖退养工作;投入0.9亿,清退流域范围内16户牛蛙养殖场、全区38家石材生产企业;投入0.8亿,完成许溪周边25口鱼塘收储工作;投资约6.95亿,完成全区集中纳管治理村庄138个;投资约1.79亿,完成全区分散式治理村庄70个。
2
创新机制守护清流多元共治
成绩的背后,得益于集美区全力打造的“党政领导、河长主导、流域统筹、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常态化治水格局。
集美区河长制办公室负责人刘森胜介绍,以“河长制”促“河长治”,集美区率先建立“责任明确、制度健全、运转有效”河湖管护体系,实现“水质变好、水景变美、水利变多”三大转变。
据悉,集美区率先建立区、镇街“双河长”架构,和区、镇街、村居三级河长体系。同时,立足区情,量身打造“123456”治水体系,采取铁腕“治乱”、高压“治违”、强力“治污”等治理手段,深入推进河湖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吸纳社会力量与河湖共治共管,河湖保护参与氛围浓厚。
除了聘请8名溪流养护公司负责人,担任企业河长;聘请21名社会监督员,充当民间河长;集美区河长办还与高校合作,成立“河小禹”青年志愿者民间组织,全市率先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成立志愿护河队,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贡献集美青春力量。
同时,集美区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任“代表河(湖)长”、“委员河(湖)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确保依法治水取得实效。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集美区全市率先建立“河道警长制”,设区级河道警长、镇(街)河道警长,在河道醒目地段结合河长制公示牌,依法打击破坏河湖水环境、影响社会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随时接受群众举报、投诉、监督。
治水要标本兼治,集美区河长办还积极推进排污口整治、小微水体治理,委托中规院编制“三溪一库”系统治理方案,形成“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补给、生态修复、智慧调度、长治久清”的治理方案,策划生成水环境治理项目44项,总投资约5.17亿元,截至目前项目开完工率为95.12%。
刘森胜透露,在建的前场污水厂,未来将大大提升集美区的污水处理能力,实现中水回用,进一步助推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高颜值生态集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