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集成灶>

德普集成灶a1的缺点(德普凯信集成灶真实使用感受)

德普集成灶a1的缺点(德普凯信集成灶真实使用感受)

更新时间:2022-04-14 18:20:24

来源:中国军网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 作者:徐平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的武器装备基本上是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缴获的,有日制、美制、英制、捷克制等等以及国内兵工厂生产的。就火炮和枪械而言,就产自世界上24个国家98家兵工厂,其品种和型号多达110种。仅步枪口径从6.5毫米到11.43毫米多达13种,各种枪械的型号更是多达几十种,口径繁杂、样式各异,被称为“万国牌”。从战争第二年开始,志愿军开始逐步换装苏制武器,装备水平得到改善。战场上,志愿军仍积极收集、利用缴获的军械物资,用以弥补后方供应一时的不足。同时,为适应人民军队正规化和武器制式化建设的需要,我国除从苏联获得武器援助外,还争取在武器生产制造方面获得技术援助。战争后期,一批国产武器(以仿制为主)开始装备志愿军。总的看,志愿军的武器装备水平与美军相差很大。但正如毛主席所说:“美国人钢多气少,我们钢少气多。”正是凭着这种“气”,武器质量数量都不占优的志愿军愣是打得装备优良的侵略者没了脾气!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我们来看看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使用了哪些主要武器装备。

苏制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看过电影《英雄儿女》的人都对王成手中的一种武器印象深刻,这就是苏制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枪身上面有一个标志性的大圆盘,实际上是一种独特的47发弹盘供弹器,圆盘在射击的时候跟着转动,中国俗称“转盘机枪”,又被称为“唱片机枪”。这款轻机枪由苏联著名的枪械设计师瓦西里·捷格加廖夫于1923年开始设计,1928年正式装备苏军,型号定为“DP-28”,在中国音译为“德普式轻机枪”,为苏联二战时期最重要的轻武器之一。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捷格加廖夫轻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7.62毫米

全枪长:1270毫米

全枪重量:9.12千克

弹匣容量:47发(莫辛纳甘步枪弹)

枪口初速:840米/秒

理论射速:500~600发/分

战斗射速:80~90发/分

最大射程:3000米

有效射程:800米

1950年志愿军入朝作战后,根据中苏两国协议,苏联向中国有偿提供一批武器,DP-28型轻机枪是第一批来到中国的武器装备。志愿军使用这款火力凶猛的苏式机枪,给予美军重大杀伤,因为装弹数量多,火力持续性比捷克造好得多,志愿军装备后班、排火力有明显的提升。捷格加廖夫轻机枪受到广大指战员的喜爱,“转盘机枪”也成为志愿军标志武器之一。

志愿军使用“转盘机枪”

美制M1918式轻机枪

M1918型勃朗宁自动步枪,由美国枪械设计师约翰·勃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设计并装备美国军队。1937年美国军队对M1918自动步枪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一个两脚架,安装折叠式枪托底板,全自动射击时使枪保持稳定,被命名为M1918A1。M1918A1改进型M1918A2于1941年投产。M1918A2轻机枪主要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机枪在二战、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时期都曾是美军的制式装备。

M1918A1轻机枪

M1918轻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7.62毫米

全长:1214 毫米

枪管长度:610 毫米

重量:7.5 千克(A1型);9.2 千克(A2型)

弹药:7.62×63毫米斯普林菲尔德步枪弹

弹匣容量:20 发

初速:805 米/秒

有效射程:800米

志愿军装备的美制M1918型轻机枪,主要是解放战争期间缴获国民党军队的,在抗美援朝战场也从美军手中缴获了一些这种轻机枪。

志愿军使用M1918式轻机枪

捷克ZB-26轻机枪

ZB-26轻机枪是捷克枪械设计师哈力克1920年开始设计,1926年定型并由布尔诺国营兵工厂正式量产,定名为“布尔诺国营兵工厂26型”(ZB-26)。从20世纪20年代捷克式轻机枪进入中国,一直到抗美援朝战争,捷克式轻机枪一直都是中国军队的主要轻机枪之一,一般称“捷克造”。捷克布尔诺工厂一共向中国出口了3万余挺捷克式轻机枪,而中国自行仿制的数量更多,加在一起不下10万挺。

捷克ZB-26轻机枪

捷克式ZB-26轻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7.92毫米

全长:1150毫米

枪管长度:672毫米

枪重:10.5千克

弹药:7.92x57毫米毛瑟步枪弹

枪口初速:744米/秒

射速:500发/分钟

表尺射程:1500米

朝鲜战争爆发后,志愿军于1950年10月入朝作战,不论是第一批入朝的部队,还是后续部队,捷克式轻机枪都是班排攻坚火力。

提供火力掩护的捷克式轻机枪

加拿大制7.92mm布伦式轻机枪

7.92mm布伦式轻机枪是二战时期英国在加拿大专门为中国制造的一种轻机枪。此枪是在MKⅡ式7.7mm布伦式轻机枪的基础上略加改良而成。英制7.7mm口径的布伦式轻机枪在中国称之为“七七勃然”,所使用的弹匣和早期中国所使用的捷克造ZB-26轻机枪弹匣通用。1944年起,加拿大通过租借法案,向中国提供大约40000挺7.92mm口径的布伦式轻机枪,这种型号被称之为“七九勃然”。

加拿大造“七九勃然”

加拿大制7.92布伦式轻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7.92毫米

枪全长:1170毫米

枪管长:635毫米

枪全重:10.5千克

供弹:30发弧形弹匣

弹头初速:830米/秒

表尺射程:1800米

理论射速:600发/分

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缴获了大量的布伦式轻机枪,又有许多被带到抗美援朝战场。

志愿军使用布伦轻机枪

日制九六式轻机枪

日本九六年式6.5mm轻机枪研发于1936年,因当年为日本神武纪元2596年,故该型机枪年式确定为“九六年式”,也简称“九六式”。九六式轻机枪实际上是“歪把子”和捷克ZB-26轻机枪结合产生的“混血儿”,在中国俗称“拐把子”,是继“歪把子”之后,日本侵略军装备的新一代制式轻机枪。在抗日战争中,中国抗日军民也曾经缴获大量的九六年式6.5mm轻机枪,其数量不在所缴获的“歪把子”之下,而且比“歪把子”用得更多更广。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军装备的轻机枪中,“拐把子”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我军凡是以缴获日本“三八式”步枪为主要武器的步兵分队,大部分都编配“拐把子”,因为两者都使用日本有坂6.5mm尖弹。

日制九六式轻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6.5毫米

总重:9千克

全长:1070毫米

枪管长:550毫米

弹药:6.5毫米有坂步枪弹

供弹方式:30发可卸式盒状弹匣

枪机种类:气动式

发射速率:550发/分钟

枪口初速:735 米/秒

标尺射程:2200米

最大射程:3200米

志愿军使用九六式轻机枪

苏制郭留诺夫重机枪

郭留诺夫SG43 7.62mm重机枪是苏联郭留诺夫主持设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研制成功的,用以取代马克沁M1910水冷式机枪,成为德普(DP)系列轻机枪的火力补充武器。二战临近结束时,SG43 重机枪又改进成SGM重机枪,这两种重机枪均作为营级武器配发。

郭留诺夫重机枪

苏制郭留诺夫重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7.62毫米

枪管长:720毫米

全枪长:1708毫米

枪身质量:13.8千克

配用弹种:7.62×54毫米M1908突缘枪弹

供弹方式:弹链

发射方式:单发、连发

初速:865米/秒(轻弹)、800米/秒(重弹)

理论射速:650发/分

战斗射速:80~100发/分

有效射程:1000米(平射)、500米(高射)

志愿军使用郭留诺夫重机枪

抗美援朝中,志愿军装备的主要是轮式郭留诺夫重机枪,在许多惨烈的阻击战中,火力凶狠、射程较远的郭留诺夫重机枪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大量杀伤敌人,为守住阵地立下了大功。两个轮子和防盾是郭留诺夫重机枪的特有标志,在很多抗美援朝电影中,都可以看到志愿军战士在阵地上使用郭留诺夫重机枪。1953年我国以郭留诺夫重机枪为蓝本,仿制成功了53式重机枪。

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它是以德国造7.92mm 08式马克沁重机枪为蓝本仿制而成的。1935年(民国24年)金陵兵工厂仿制成功并正式出品德国7.92mm 08式马克沁重机枪,列为国民党军队的装备,定为“二四式”。

中国人民志愿军装备的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中,有人民解放军缴获国民党军队的,还有解放后我兵工厂利用接收的设备制造的。

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

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7.92毫米

全枪长:895毫米

全重:49千克

枪身重:20千克

冷却方式:水冷式

枪弹:7.92毫米98式毛瑟各种弹

供弹方式:100发或250分帆布弹链

弹头初速:重尖弹770米/秒,尖弹870米/秒

理论射速:600发/分

有效射程:1000米

抗美援朝战争初期,国产马克沁重机枪是志愿军步兵连主要的重武器,给敌人造成了重大伤亡。但是由于该枪比较笨重,运动战中对战士体能消耗较大,阵地战中位置固定,常常受到敌军重点打击,再加上在冬季作战,水冷装置极为不便,一线战士意见很大。后来,陆续退出了一线部队。

志愿军使用马克沁重机枪

美制M1917式重机枪

这是一款在中国有关抗美援朝纪录片中亮相较多的重机枪,也是中国使用较早的美国造重机枪。M1917重机枪是由约翰·勃朗宁设计,美军在一战、二战及朝鲜战争中采用的重机枪,并有限延伸至越战,同时它也被其他国家使用。这是一种班组操作、弹链供弹的水冷式重机枪,与同时期的M1919风冷式中型机枪共同服役。该型机枪以营为单位配发,同时也经常装备于各种载具之上。M1917式机枪曾在比利时、波兰等国家仿制。中国的汉阳兵工厂于1921年仿造成功,称为卅节式重机枪。

M1917A1式重机枪

1936年,M1917式机枪的改进型M1917A1式重机枪列为美军制式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共生产了5.4万挺M1917A1式机枪。后来又对1917A1式进行多次改进,型号有M1919A4式、M1919A6式等,在朝鲜战争中美军还在使用。

M1917A1式重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7.62毫米

枪身长:980毫米

枪管长:610毫米

枪身重:15.2千克

枪架重:24.1千克

弹药:7.62×63毫米M1式重尖弹和M2式尖弹

供弹具:250发弹带

初速:854米/秒

理论射速:450-600发/分

最大射程:5029米

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

抗战后期,国民党军队美械师装备了大量的M1917式重机枪。人民解放军装备的M1917式重机枪均为在解放战争中缴获国民党军的。

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第一批入朝的部队中装备了很多该型重机枪,作为连队主要支援火力,虽然在朝鲜寒冷的冬季使用不方便,但是该枪精度和质量非常好,无论进攻和防御都很适用,并且部分时候可以调整为高射状态射击美军俯冲的飞机。由于与美军使用机枪子弹口径一致,可以直接使用缴获的弹药。阵地战阶段更多的苏制重机枪进入部队,一线部队的M1917式重机枪撤下来装备二线部队,在反空袭和抗登陆准备中使用,朝鲜战争停战后从部队撤装。

志愿军使用M1917水冷式重机枪

美制M1919A4重机枪

M1919A4式重机枪是M1919重机枪的一个重要型号,为M1917A1式重机枪的改进型,是美国陆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主要的连级机枪。由于该枪重量只有21公斤左右,在运动战中只需单人携行,非常的方便。在阵地战中,也可以根据战场情况随时转移阵地,进行快速部署。

M1919A4型重机枪

M1919A4型重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7.62毫米

全长:1044毫米

枪管长:610毫米

枪身全重:20.46千克

枪身重:14.1千克

三角枪架重:6.36千克

供弹方式:250发金属弹链

冷却方式:风冷式

枪口初速:860米/秒

理论射速:450—600发/分

有效射程:1000米

抗美援朝时期,最早入朝的志愿军部队装备了一定数量的M1919A4型重机枪,这些风冷式重机枪比“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在冬季更加适用。在后面的战斗中,志愿军又大量缴获该枪和弹药,既减轻了后勤压力,使用效果又非常好,可以说是志愿军手中的利器之一。

志愿军测试缴获的M1919A4型重机枪

日制九二式重机枪

曾是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主力重机枪,日本1932年在三年式重机枪基础上,开发定型一种使用7.7毫米子弹的重机枪,这一年是日本神武纪元2592年,定名为“九二式重机枪”,是一种气冷式重机枪,枪管上设有散热片。

九二式重机枪

九二式重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7.7毫米

枪管长:721毫米

全枪长:1156毫米

重量:55.3千克

装弹数:30发保弹板

理论射速:450发/分

实际射速:200发/分

子弹初速:800米/秒

表尺射程:2400米

最大射程:4500米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我军缴获并装备了大量九二式重机枪,并一直使用到抗美援朝战场。进入阵地战后,大量苏式武器装备部队,日本九二式重机枪退出了一线部队,不久就从部队中退役了。

志愿军夜间使用九二式重机枪

苏制德什卡高射机枪

德什卡高射机枪是20世纪30年代初由苏联设计师捷格加廖夫设计的,30年代末开始装备苏军,命名为DshK-38型重机枪,也称“捷格加廖夫-斯帕金大口径机枪”,国内音译为“德什卡”。二战结束后,1946年苏联将其改进为M38/46式重机枪。该枪可装在索克洛夫轮架上作为平射机枪使用,杀伤集群有生目标和毁坏轻型装甲目标;作为高射机枪使用,对付低空飞行目标。

德什卡高射机枪

德什卡高射机枪性能参数:

口径:12.7毫米

全重:140千克

弹药:12.7×108毫米机枪弹

供弹:50发弹链

最大射程:高射2400米,平射3500米

志愿军德什卡高射机枪阵地

志愿军入朝作战初期所使用的高射机枪主要是日制7.7毫米、7.92毫米和美制12.7毫米的。随着德什卡高射机枪进入志愿军部队,野战防空的压力有所减少了。该枪口径大、射程远、子弹威力大,尤其对付俯冲扫射或投弹的敌机非常有效。而该枪平射状态,也可用于对付敌人步兵集团和轻型车辆。志愿军某部优秀射手唐良禄和他的战友,就曾在战斗中用德什卡高射机枪平射,先后击毁敌卡车30辆。

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唐良禄和战友用改装加了防盾的德什卡高射机枪平射

抗美援朝结束后,1954年我国在德什卡高射机枪基础上,仿制成功“54式高射机枪”,曾大量装备部队。

(中国军网微信·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