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16 11:23 |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胡晓琳
餐饮店的后厨是食物的“诞生地”,而每天与大量油烟、食材相伴的地方,卫生如果不加倍注意就会变得越来越差。不少餐饮店在市餐饮食品网上也因此被“贴上”的“红脸”,甚至“黑脸”。上周,记者走进位于南关厢历史文化街区的茅记馄饨,后厨卫生让人惊喜,“秘诀”就是天天打扫。
同样,位于市区海洲街道印刷弄里的早餐店——欣阳点心店也把卫生做到了极致。从海宁市餐饮食品网上可以看到,这家早餐店经营面积50平方米,2018年至今的检查结果都是“绿色笑脸”。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近日,记者带着疑问,到现场一探究竟。
打扫就得每个角落都不落下
4月12日10点,记者来到位于巷子口的欣阳点心店,过了早饭时间,店内客人渐渐少了下来。
店内,6张桌子分两边靠着墙整齐地摆放着,桌上各类调味料、纸巾有序摆放;地面、墙上的瓷砖擦得锃亮,站在门外都能看到上面的反光。透过隔断的玻璃门,能清楚地看到,后厨内,几个人正忙碌地打扫着卫生。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店面不大,但尤为的干净、敞亮。
“忙着打扫卫生,都没看到你们来,随便坐随便坐。”老板沈卫国看到记者后迎了过来,“现在客人少了,我们就抽空赶紧搞一次卫生,打扫干净了,让待会来的客人也吃得舒心。”
说话间,沈卫国看了看墙上的灭蝇灯后,爬上了凳子,“这个灭蝇灯这样摆放不太好,天气热起来了,蚊虫也会多起来,我得重新找个好位置。”
另一边,老板娘谢海琴从厨房打扫了一遍后走了出来,看了看就餐区拖了还没十几二十分钟的地面,转身拿起拖把准备再拖一遍,“拖得不够到位,你看,那桌子脚下有遗漏。”
顺着谢海琴指的方向,记者凑近看了看,原来桌脚边有一块污渍,大概是馄饨或者烧麦掉落后留下的。但不仔细看,真发现不了。“拖地次数不嫌多的,多拖几次只有更干净。”谢海琴笑着说道,“我们空了就搞卫生,地面、墙面,里面、外面,每个角角落落都不能落下。餐饮店,卫生是第一位。”
欣阳点心店是沈卫国夫妻俩两年前开的,但在夫妻俩的悉心保护下,这里依旧十分崭新。
在现场,记者当了一回检查员,在就餐区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真的可以说是干净的挑不出毛病。举个例子,比如每张桌子边上安装的插座都是一尘不染。“只要打扫,这些个插座都会擦一遍。”谢海琴告诉记者。
“旁边饭店的老板进门,总爱调侃‘需不需要脱鞋进门’。”沈卫国笑着说道。
当记者试探着问“他们是否有点洁癖”时,夫妻俩笑了,“可能是吧,但我们觉得做餐饮店有洁癖是件好事,这样卫生就一定能做得好、做得到位。”
食材加工机器每天都要拆了洗
在汤包店,面粉是“必需品”,因此也总会带给大家“面粉飞扬”的感受。再加上制作汤包、烧麦需要和面、擀面、绞肉拌馅……打扫卫生不是一件轻松是,稍不留神面粉就被撒落在犄角旮旯里。但欣阳早餐店却成了“反例”,走进后厨间,这里已经被打扫一新,蒸笼高高地叠起,台面上擦拭地干干净净……
制作汤包的操作台上难寻面粉的“踪迹”,原来,汤包制作完成就被谢海琴清扫干净了。在狭小的后厨间,记者发现了4台机器,一台是搅粉机,用于搅拌面粉;一台为压面机,代替传统手工揉面;一台为绞肉机,还有一台为豆浆机。
“每天使用过后,我就会把机器拆卸下来,都清洗干净、晾干才罢休。”谢海琴指了指豆浆机,只见豆浆机已经被“拆分”成6个部分,另一边的绞肉机同样被“拆分”。
谢海琴觉得,自己看不过去,所有的物品当天就要收拾干净,否则心里就会有一个难以抹去的“疙瘩”,“蒸笼和放在蒸笼里的垫子也必须洗干净、晾干、再叠放整齐。”
记者发现,就连后厨间内水槽下的管子和下水道的连接口都已经被玻璃胶密封起来。“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有蟑螂、老鼠从下水道里进入后厨。”现场,记者还发现有一个小桶专门放置食材残渣,避免残渣进入下水道。
食材也要“精挑细选”
其实,做早餐很辛苦,两点半就得起床,和面、擀面、包汤包、熬豆浆……就像打仗一样。在做早餐之前,沈卫国自己做生意,谢海琴是房产公司的部门经理。
“我平日里爱自己做糕点,于是我们俩就打算开个早餐店。”谢海琴说,既然要做,就要把餐饮做到最好。
因而,对于卫生挑剔的夫妻俩,对于食材也极为挑剔。“食材和卫生两者之间是划等号的嘛。”谢海琴说。
在店门口有两块区域,分别为蒸汤包、蒸烧卖打包区域,不锈钢的操作台上摆放着打包盒、一次性筷、调料品等。有一张“小纸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上面“本店鲜肉来自华联”7个字格外醒目,这张“小纸条”就是买肉的发票。
“有凭证,让消费者安心。”沈卫国说,刚开始推出这个有些举动顾客半信半疑,直到有一次在市区工人路的华联超市偶遇才深信不疑。
欣阳点心店的豆浆是出了名的,这是因为都是现磨现熬,里面还放了五谷杂粮,使得豆浆的口感更好。“熬制豆浆需要滚三滚,所以,离不开身,不能有丝毫马虎,稍一松懈豆浆就有焦味。”谢海燕介绍,豆浆需要煮开、小伙炖……如此重复3次,不停地搅拌,才能出“精品”,持续一两个小时左右。
除了主料,对于配料的选择,夫妻俩也同样十分重视。“我们的油、酱油都和家用的一样。”沈卫国告诉记者。
每天早餐店人来人往,大多都是老顾客,虽然不知道姓名,但夫妻俩的“味道”、“极致”的就餐环境已经牢牢抓住了顾客的胃。“有位快70岁的老人天天来。”沈卫国高兴地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