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多年前,淮南王刘安发明的豆腐,至今被全世界尊崇为植物蛋白之王。英文干脆直接用“tofu”当名字,日本是鉴真和尚带去的。杜甫说:“欲得淮王术,风吹晕已生”,朱熹说:“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王术,安坐获泉布”。所以,豆腐是中国人刘安发明,确凿无异议。
上篇:豆腐的由来——刘安的显赫身世
汉高祖刘邦(公元前256-195年),千辛万苦打下来江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实现全国统一的皇帝,汉文化的创始人,统治中国四百年。他有八个儿子,刘长封淮南王,后被孙子刘安(公元前179-122年)继承王位,为淮南王。
——他是个不问世事的皇孙
刘安是刘邦的嫡孙,汉文帝的亲侄子。汉高祖和汉文帝都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500年才能出现一个的人物。按说这样显赫的家族背景,又有了王位封地,理应享受荣华富贵才是。可他偏是不问世事,埋头学问,痴迷于自然科学搞研究。据史料记载,他在封地组建了中国历史上最庞大的科研队伍和机构,网罗全国知名科学家3000多名。就是说,国内能找到的各行业拔尖人物,统统召集到他的麾下。然后分门别科,天文地理,植物医学,五花八门,俨然组织严明的国家科学院。
——在八公山有自己的实验室
他自己却不在科学院内,独自在附近的八公山上建个实验室,专攻炼丹术。炼丹术是最古老的道家学术,类似于现在的化学实验室,把各种化学物质配过来,炼过去,千方百计要整出想要的结果,他每天就忙活这个。刘安每天大早离开王宫,去到八公山,晚上再回,日复一日,不见仙丹炼成,依然乐此不彼。
——厨师先他出来成果:淮南牛肉汤
这期间,淮南王的贴身老厨子,袒念淮南王每日在山上辛苦,坚持把饭亲手做好还送去他吃。从王宫后厨到山上,很远的路程,不辞劳苦,天天做好了送到山上实验室。好在盛具是瓦甏,壁厚保温,又装的多,送到后饭食热度不减。老师傅做的饭食很简单,几味中药熬的牛骨头汤,和着牛肉一起熬,配食绿豆饼。
——如今淮南的牛肉汤还是当年做法
据说如今的淮南牛肉汤还是当初的做法,柔和骨头一锅熬,然后把熬熟的肉切了,汤里加入粉丝和千张豆腐(如今的做法,那时还没有豆腐),泡在牛肉汤里,加辣椒油,配绿豆饼。老厨子的牛肉汤,后来被写进《淮南子》里。
——老厨师功德圆满
老师傅一路送去,每日里不断,就引起人们的好奇,心想淮南王见天吃什么好东西啊?羡慕的不得了,心想人家贵为王,一定山珍海味。及至打探清楚,原来就是牛肉汤啊,当地黄牛很多。当地人就学着做来吃,没想到竟然如此的美味。很快流传开来,百姓都已能吃到淮南王吃的美食为荣耀。关键很好做,取材很方便。
——彼时当地茶水很特殊
那时的淮南不仅黄牛多,地里大豆也多,难怪后来的大学问家,宋代的朱熹说道“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呢。种豆多,就得想着法吃。当时就有流行吃法,不,流行喝法,磨了浆汁,煮熟了当茶喝。反正豆子多,如此一来,都不喝水,也还没有茶叶,喝豆浆还有粥的作用。我们现在很多早餐的豆浆,也还是古老的做法,只是不用毛驴拉磨,豆浆机一会儿都好。
——机缘巧合出“黎祁”
淮南王也不例外,饿了有老头儿送来的饭食,渴了喝豆浆。炼丹,也就是如今的化学实验,是很枯燥乏味的。做过化学实验的研究生们都知道,如果心静不下来,真的能把人整疯。这天刘安立在工作台边,苦思冥想着什么,一碗热豆浆放在旁边都忘了喝。不经意间,掉落点石膏粉豆浆碗里,嫌脏就不喝了。过一会负责熬豆浆的师傅来收拾,见到碗里豆浆有了凝固,成了猪油一样,白白嫩嫩滑滑的,挑块尝尝,滑嫩美妙极了。刘安见状也是惊奇,让他把熬的豆浆连锅端来,撒点石膏粉里搅搅。不一会豆浆开始凝固成了一锅豆花,吃着非常滑嫩可口。刘安喜不自禁,连连自叹:“离奇!离奇!离奇”。
——豆腐最早的名字叫“黎祁”
黎祁,豆腐别称,至今可查。史上赞美豆腐用到这个名字,著名的诗句是陆游的,他在《山庖》有句“施压黎祁软胜酥”,还在《邻曲》有名句“试盘推进食,洗釜煮黎祁”。苏东坡《蜜酒歌》更诱人了:“脯青苔,炙青莆,烂蒸鹅鸭乃匏壶。煮豆作乳脂为酥,高烧油烛斟蜜酒。”
中篇:豆腐的做法豆腐的出现,是刘安在八公山的偶然发现,但也存在必然性。古人炼丹,为金石之法,多用汞矾朱砂之类烧炼。工作面就经常有石膏之类矿物质。碰巧石膏粉撒入豆浆里,豆腐因而问世。所以,就有了“石膏点豆腐,一物降一物”的说法。石膏也一直充当着豆腐制作的凝固剂。
——传统豆腐工艺流程
- 挑拣黄豆;
- 清洗干净并充分浸泡;
- 石磨成浆;
- 滤除豆渣;
- 熬豆浆;
- 石膏点制豆腐;
- 豆浆凝结成豆腐脑;
- 豆腐脑舀入模具压制成豆腐。
——挑拣黄豆
黄豆在生长和收获过程中,难免会有生虫、破损和糜烂的个体,这些豆子要事先挑剔干净。这个道理都明白,坏豆子混在里面,影响豆腐的质量,还影响豆腐的成品率。
——清洗干净并充分浸泡
黄豆比较好洗,学问在浸泡,泡豆子是做豆腐第一道技术坎。泡豆子不到位,增加磨豆浆难度,出浆率降低;泡过头会发生腐坏,影响成品率。手感上,要泡到比新鲜大豆软,两指能碾碎就行。这时候的大豆,不仅出浆率合适,豆子本身的有害物质,诸如能引起呕吐恶心的皂角素、苦涩的单宁、抑制人体吸收大豆蛋白的胰蛋白酶等,从而保持豆腐的整体营养和口感。
——石磨成浆
石磨豆浆,还不都是泡好的黄豆。为了磨出的豆浆顺畅流出,磨的中间要加水。我们见到老式磨豆浆的石磨上,进豆子磨眼正上方,挂有个水桶,桶底有个小眼,插根筷子,引出涓涓细流,汇合着磨碎的豆子,成浆流出磨盘。
——滤除豆渣
磨出的豆浆,还是粗浆,粘性过大,还要加进开水冲淡,便于浆渣分离。老式的做法,就两根毛竹片子,十字交叉绑住。一块四四方方的土布,四角分别挂住毛竹一头,成一个下圆上四方的大口袋。粗浆倒里面,师傅一手把住一头,顺着劲晃动,豆浆滤下去,豆渣留在口袋里。
——熬豆浆
过滤的豆浆倒进大铁锅里熬熟。这也是个技术活,还是力气活。因为豆浆成分主要是植物蛋白,受热起沫,搞不好都成泡沫鬻锅流一地。而且很容易糊锅,稍不注意就糊了锅底,焦糊味豆腐没人买。我们看到熬豆浆的师傅两手不闲,一手拿铲子,不停的贴着锅底铲动;一只手拿着大水瓢,不停的舀起冲下。锅铲不停的铲动是防止糊住锅底;不停的舀起豆浆再冲进锅里是消除泡沫。就这样,坚持到熬开出豆腐香味,关火。这时候,一般的要提出一部分豆油,就是豆筋,也叫豆巾,豆浆表面遇到空气凝结成的皮。一根长于铁锅直径的细棍,从锅这边沿伸进去,棍子头到了锅那沿再挑起来,一张豆巾就挑在棍上,然后放架子上晾起来。
——石膏点豆腐
点豆腐是做豆腐的核心技术,不是关键师傅不会完全掌握其中的诀窍;即便是关键师傅也不敢说自己很行。所以有老话:“酿酒磨豆腐,一辈子不敢称师傅”,指的就是点豆腐。只要能把豆腐点好,其他技术都不在话下。老式做豆腐,难在没有量化指标,譬如豆浆多大浓度、多高温度、石膏与豆浆比例、凝结时间,等等,全都是凭经验。全程任一条件变化,其他所有都要随之调整。所以,看着不难,其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运作,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点不注意,一锅豆浆就玩完。
——豆腐脑舀入模具压制成品
这一环节也有技术难度,但是比点浆难度小。不同的豆腐:嫩豆腐、老豆腐、干豆腐、二薄豆腐、豆腐干,等等,模具不同,用豆浆量不同,压制力度也不一样。有一样是一致的,模具里都用土布完全包裹豆浆,然后加压力,挤出里面的水分,成品后卸掉压力,揭开土布,就是成品豆腐。
下篇:豆腐制作的发展刘安那时的豆腐制作方法和核心技术,一直延续到当下没变。只是凝固剂和制作工具有些发展。
——凝结剂有发展
人们在长期的做豆腐实践中,一直在摸索更好的方法,以求得到更合适的味道和口感。譬如沿海一带,学会了用晒盐的废弃物,盐卤。卤水点豆腐,效果比石膏要好些;缺乏石膏矿产的地区,学会了酸浆点豆腐,充分利用酵母菌的作用。做法最简单,压豆腐出来的汁水,本来废弃不要的。但是先用酵母使其发酵变酸,再用来点豆腐,效果尤其的好,豆腐味道最正点,而且没任何矿物质添加,安全卫生。盛放酸浆的器皿,一劳永逸,不断取用酸浆,新出来的汁水不断加进去。正所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另外还有醋、琼脂等也可以点豆腐,只是成本高和比较复杂的原因,没有得到大范围使用。
——磨具有发展
改石磨为钢磨或电磨,也是近30几年的事。驴推磨的效率实在太低,工业技术的发展也必然涉及生活领域,目的很明确,在保证原有的味道和口感条件下,只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核心的是出来个工业豆腐。
结尾:工业豆腐工业豆腐的概念,就是运用现代工业技术,取代传统的技术,做出的豆腐。
——工业豆腐的出现,彻底改变了2000多年一成不变的豆腐格局。包括制作技术、产品质量、市场供应。
——传统豆腐1斤豆子做豆腐2.3斤,工业豆腐1斤豆子做豆腐10斤或更多。
这里面,不可否认现代工业技术对豆腐制作技术的贡献,把这门完全经验型的古老技术数据化。但也要正确认识做豆腐数据化带来的新问题。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工业豆腐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需要吗?这样的豆腐还是豆腐吗?
第一个方面,手工豆腐根本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
40年的经济大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方式、内容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譬如豆腐,传统的制作早就无法满足生活需要。如果没有工业豆腐,恐怕城里人吃不到豆腐了。可以说,现在人们对豆腐的需要,绝大部分靠工业豆腐满足,四线以上城市,工业豆腐占到99%以上。县城在70%以上,乡镇一级也在50%以上。我生活的小县城,还在郑州市和开封市正中间,城里两个大点的菜市场,卖传统豆腐的不到10家,10%还不到。
第二个方面,工业豆腐为了提高出品率,对豆腐做了重新定义。
就像工业甜酒酿,传统的甜酒酿相当于10倍以上的工业甜酒酿。为什么这样说?工业甜酒酿改变了甜酒酿密度,传统的甜酒酿稀释10倍以上的密度。我们看到超市的瓶装甜酒酿,里面的米粒都漂浮着,个不挨个,稀释到极点了。工业豆腐也是这个路径,改变了豆腐蛋白的密度。然后一斤豆子磨出的豆浆,可以做豆腐10斤以上,还能使其硬度相似于手工豆腐。
第三个方面,工业豆腐也没了传统豆腐的味道和口感。
看着是豆腐,比手工豆腐细腻,白净,好看,摸着也一样硬度手感。但是,闻着没了豆腐味,是化学品的味道,豆腥味都没有。吃着就不提了,闭着眼睛不让看,完全凭味道和口感,十有八九说不出吃的是豆腐。
但是,工业豆腐毕竟是今后的选择,因为传统的手工豆腐根本无法满足市场。但是,工业豆腐存在严重的不再是豆腐的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应该在豆腐的定义上。不要别的,只把传统豆腐各项指标作为标准,不需要再重新定义豆腐。只有这样,既保持了传统豆腐的质量、口感和味道,又保证了豆腐的产量,大家都能吃到从刘安那时就保持下来的香香豆腐。我想这就是工业豆腐今后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