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在冬季也能吃上夏季才有的果蔬,人们发明了温室大棚,人工模拟自然环境。在冬季阳光好的日子,棚内往往会出现高温高湿的情况,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不利,高温会抑制农作物的生长,高湿会使农作物生病,通常遇到这种情况,人们普遍的做法是打开大棚通风口进行降温除湿,这种沿用了数十年的做法,非常不科学。温室大棚最难满足的条件是地温,通风降温除湿虽然可以降低棚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但是棚内空气温度的降低,反过来又会影响到地温的降低。那么有没有可以不通风就能达到降低棚内空气温度和湿度、同时又能增加地温的办法呢?
有!
方法一:塑料薄膜 地暖
材料:塑料薄膜280平方米(4米宽),25PVC管70米,50PVC管35米,直接若干个,20地暖管300米,四路分水器一个,接头若干个,25软管若干米,塑料桶一个,6米循环泵一台。
温室大棚
做法:在地里挖深40-60cm沟铺地暖,把25PVC管间隔10cm打孔后用直接连接,封堵掉一头,穿入买回来的塑料薄膜中(塑料薄膜买回来时是桶状,不要裁开),一头接到地暖回水管上,把穿好PVC管的塑料薄膜挂起来(后墙或通风口位置),有管的一端朝上,在底部每隔一米开个小孔,封掉塑料薄膜的两端,把50PVC管劈成两半,串联起来,一头封掉,一头放在塑料桶口上,塑料桶上开口,接循环泵,给地暖供水。
使用方法:棚内气温过高时,开启循环泵,地暖的回水会进入薄膜袋中,吸收太阳辐射热量和空气中的热量,从而加热流经薄膜中的水,周而复始,起到降低室温和加热土壤的作用,由于地暖回水温度比棚内空气温度低,所以高湿气体会在薄膜表面结露,顺着薄膜滴下,这样就会降低棚内湿度。
结语:此方法投资不高(每亩大棚约需花费2000元),简单易行。缺点是塑料薄膜不耐晒,两年就需更换,塑料薄膜吸热能力弱,即便是提前储热,对大棚地温的提高也非常有限。
方法二:铝基蓝膜或镀锌铁皮一面刷黑色聚丙烯酸漆 地暖
材料:铝基蓝膜10张(规格1米*2米)或镀锌铁皮30平方米 黑色聚丙烯酸漆1桶(20kg),25PVC管10-15米,50PVC管5-8米,20地暖管900米,10路分水器一个,循环泵一个,塑料桶一个,PVC软管若干米,接头若干个。
PVC管
做法:与做法一基本相同,唯一区别是铝基蓝膜或镀锌铁皮需把左右两个边上折一下。
使用方法同上。
结语:此法较为简单,投资一般(每亩约需一万元),简单易行。缺点是无法降低棚内湿度。
方法三:全流道集热器板芯 地暖
材料:全流道集热器板芯30块,20地暖管1500米,15路分水器一个,钢塑PPR管若干,接头若干,循环泵两台,塑料桶一个,电加热棒一个,智能控制系统一套。
做法:先把棚内地面上深40-60cm的土推走,铺好地暖,回填,在北墙或放风口位置安装全流道集热器板芯,塑料桶挖坑地埋,地暖供回水接到塑料桶上,地暖供水上安装一台循环泵,全流道集热器板芯供回水亦接到塑料桶上,全流道集热器板芯供水上安装一台循环泵。把电加热棒安到塑料桶上。
使用方法:先在塑料桶中装满纯水,以循环泵泵入地暖中,再把塑料桶添满。光照强时,开启集热循环泵向塑料桶中储热,当塑料桶中水温高于地暖水温5℃,且地温达不到设计地温时,开启供暖泵,开始供暖,夜间棚内气温低于设定温度时,开启集热循环泵,此时全流道集热器板芯就相当于一个个钢制暖气片。当地温或室温不足且塑料桶中无热量可用时,开启电加热供暖。以上操作可根据作物不同时期的生长要求室温及地温输入智能控制柜,自动运行。
全流道集热器板芯
结语:此法最为复杂,投资较高(每亩约需3万元),但使用年限最长,全流道集热器板芯可用12年以上(全流道集热器能用20年以上,但板芯不防水,高湿环境,会缩短寿命),地暖可用50年以上。保障性能最佳,不仅可以在白天降温除湿,还可以在夜间增加地温和气温。
以上所述价格,为材料预估价格,不包含施工费用,不同的大棚长宽比例,价格略有不同。材料各地水暖店、农资店和网上都有卖的,至于施工,除第三种方法稍微费劲点外,前两种在农村人眼里,那都不是事。以上三种方法,均可在越冬大棚定植前向土壤(塑料桶)中进行热量储存,以备冬季使用。第一种方法,塑料薄膜吸收热量的能力有限,应常年储热,循环使用。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应提前2-3个月进行储热。三种方法均应安装地温检测表,土壤过热,同样不利于作物生长。实践证明,合理的提高大棚地温和室温,能让果蔬产量提高约40%,并能提前10-15天上市,亦能减少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