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熨斗>

上海老式红心电熨斗(老式上海红心电熨斗不加水行吗)

上海老式红心电熨斗(老式上海红心电熨斗不加水行吗)

更新时间:2022-01-21 15:29:42

民国时期的碗碟、50年代的老寿星缸、80年代的收音机……这些当年在张园居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老物件,承载着石库门里弄的生活记忆,从漫漫历史中留存下来,成为具有非凡意义的张园印迹。

老物件未来将在张园展出

4月25日,南西街道在张园举办“海派名家绘张园”活动。作为该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南西街道办事处与静安(置业)集团代表双方交接了《张园印迹老物件清单》。

清单包含了5位捐赠人所捐赠的老物件以及街道自行回收的部分张园历史物品。据悉,这些老物件被暂时保存在静安(置业)集团,待张园重新开放后,会作为张园历史的一环被展示出来。

在这次张园老物件公益征集活动中,原居住在茂名北路200弄9号的居民步杰人一家就捐赠了数十件老物件,捐赠数量最多。

热爱收藏的步杰人认为,时间过得太快,有些东西现在不保存,等回过头来再想去找就来不及了。“我捐赠了这些物件,一方面能留个念想,另一方面,因我儿子残疾,市里、街道给我们家提供了许多帮助,现在,我也尽我所能为他们出一份力。”

下面,就来听听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吧

母亲的陪嫁承载1950年代记忆

1950年,步杰人的父母喜结连理,母亲张芷芬的陪嫁中有一只红木大衣橱。

1953年,步杰人出生,一家人从凤阳路的姑姑家搬出,向有着“邮史矿”称号的著名集邮家张庚伯租下了茂名北路200弄9号的一间客堂和一间厢房,这只红木大衣橱也就这样被搬进了张园住所的厢房里。

这只红木大衣橱高2米多,宽1.7米,衣橱打开后能分三截,光是最上面那层,就能塞下三四床棉被。步杰人说,母亲张芷芬非常喜爱这只衣橱,以前家人的衣服,全都放在这只衣橱里。

张园征收期间,因太大无法搬走,红木大衣橱成为了第一个被捐赠的张园老物件。

除了红木大衣橱,步杰人还捐赠了一套江西陶乐轩的瓷碗、瓷碟、瓷勺。这些餐具的白色底子上绘着浅绿色的花边和图案,衬以秀气的金边,十分精致典雅。

这套餐具出自民国年间,由江西陶乐轩打造,也是母亲的陪嫁。碗碟材质很薄,极易磕碰,步杰人回忆,刚开始家里都用这套餐具吃饭,后来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把它们拿出来使用,再后来,就干脆收藏起来不用了。

多年过去,这套碗碟几经磕碰,在捐赠前剩下6只碗、6只碟、7只勺,在捐赠时,步杰人不慎磕碎一只勺子,但巧合的是,正好使剩下的餐具凑成了一套。

录音机是1980年代的“时髦”

1980年代时,步杰人家已经是“万元户”了,1982年,步杰人结婚,花了一、两千元置办了一只日本进口的“三洋牌”录音机。

与当时穿着喇叭裤、叼着万宝路的上海小青年之间流行的“两喇叭”不同,这只录音机是更为高级的“四喇叭”,步杰人记得,他当时喜欢用它播放邓丽君的卡带。

除了录音机,步杰人捐赠的红心电熨斗、搪瓷脸盆和上海咖啡厂的咖啡机,也是他当年结婚时置办的。

其中,咖啡机是“赶时髦”买的,虽然不常用,但是在当时,家里摆上一台咖啡机,已经是很体面的事情了。

“五好”家庭证书见证居民邻里情

步杰人家曾多次获得静安区和街道的五好家庭称号,一次获得上海市五好家庭称号。据他回忆,之所以能多次获得这些奖项,是因为父母都是老实、低调、亲善之人。

步杰人的父母均出身农村。早年间,父亲步培荣来到上海城区“跑街”,1950年代,步培荣被步杰人的姑父拉到自己开的厂里当“襄理”(旧时规模较大的银行或企业中协助经理主持业务的人),一个月能拿200多元的高工资,本分的母亲张芷芬则听取丈夫的建议在家中照料家人,并未出去找工作。

在料理家事之余,张芷芬还热心参与里委的活动。虽出身农村,但她通过读书看报学得了一手好字,常常帮助里委写横幅、出黑板报,还因此获得了成为里委工作人员的机会。但为了家庭,她还是放弃了这样的机会,依然只在闲暇时义务帮忙。

后来,因社会环境变化,步杰人家中有了变故,步培荣的工资一下降到了每月75元。那时张芷芬已经得了乳腺癌,身体很虚弱,但她坚强乐观、勤俭持家,不仅战胜了癌症,还尽力将家里的日子维持得充实。改革开放后,步家成为了“万元户”,步杰人的父母也没有招摇,依然保持朴实的作风。

步杰人回忆,无论自己家的境况是起是伏,父母都是和善待人,从未与人红过脸,宁可自己吃亏,也不与人争辩。尤其是母亲,常常教育子女“吃亏就是便宜”。父母还热心地让出家里的客堂,用来给里弄小组开会使用。步杰人说,在父母和邻居们的努力下,茂名北路200弄9号的居民,就像一家人一样和睦。

一张张凭证记录社会变迁

步杰人所捐赠的物品里,有一张“照顾牛奶卡”,还有一张上海乳品一厂的订奶付款凭证。虽然都和牛奶有关,但二者可大有不同。

步杰人所捐赠的“照顾牛奶卡”是1990年办理的,按照当时规定,居民虽然可以购买牛奶,但是限量配给,只有符合相应条件的老人、新生儿、特殊病人等才能有资格办“照顾牛奶卡”,有了这张卡才能到弄堂拐角的小亭子拿一瓶配送过来的牛奶。

当时,步杰人家只有外婆俞育宝有资格办理这张卡,于是,家人每天早上拿着空牛奶瓶,为外婆去小亭子换牛奶。其他人要喝的话,只能去江宁路或者淮海路的牛奶棚排队购买,且因为供应量有限,常常是还没排到自己牛奶就卖光了。

后来,牛奶的供应放松了,父亲步培荣向上海乳品一厂订了牛奶,从此牛奶就由配送员送到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