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陶炉>

电陶炉裂了怎么修复(电陶炉面板开裂怎么修复)

电陶炉裂了怎么修复(电陶炉面板开裂怎么修复)

更新时间:2021-12-09 03:18:15

肌理独特的茶壶

做陶艺也需要好体力。

陶瓷工艺师马瑞

清远紫陶将军壶,盖子不会掉

陶瓷工艺师马鉴在窑炉前忙碌

有一种神秘的火与泥结合艺术叫“窑变”。来自贵州的马鉴和马瑞兄弟俩扎根清远,用汗水和智慧将清远泥“窑变”为艺术品。

上世纪90年代马鉴和马瑞来清远学艺,今天,他们已成为紫陶界小有名气的陶艺师,兄弟俩对异乡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连州泥的古朴厚重,英德泥的细腻柔美……清远元素在兄弟俩创作的茶陶系列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艺术印记。在清城区洄澜镇清四公路旁的一处陶艺作坊,马鉴和马瑞兄弟穿行在一排排陶瓷粗胚半成品间,指导工人打磨、制泥、拉坯。现在,这里出产的产品日渐丰富,工艺日臻精湛,除了琳琅满目的茶陶,瓶、尊、盆、盘、碟、碗、壶、缸、汽锅,还有乐器、摆件等。这对民间陶艺人的作品获得业界认可,慕名前来定制的客户不断,产品也走出清远打进了珠三角各大茶城和会所。

兄弟俩清远学艺 迷上“窑变”

“生在原料,死在窑炉。”常年与窑炉打交道的马鉴,道出了陶艺之路的艰难与困惑。在他们的作坊内,每天几乎重复着这样的场景:小火预热,让壶身受热均匀;加大火力,感受茶壶的温度攀升;扔进一张纸巾,看着壶口烟气渐浓;纸巾在壶温的炙烤下燃烧,此时的壶把,依旧是入手微凉;一盏冷水倾入,火灭,壶完好如初……在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车间,马鉴将正在煮茶的壶清理干净,放在电陶炉上干烧,进行各种温度下的实验,检测胚体的抗裂、抗色变、抗变形等指标。

也许是久经炉温的考验,手臂呈现古铜色,身上总是习惯性地挂着一件沾满瓷泥的围裙,马瑞道出了和哥哥从家乡出发,到景德镇学艺、再到珠三角闯荡,最后扎根清远圆梦的缘故。因为清远瓷土的个性,才有了今天兄弟俩在汝窑和钧窑这两大名窑在色釉分支传统技法上的创新之举:茶青、兔毫、金花……马鉴对清远丰富而优质的瓷土情有独钟,他说起清远瓷土的品质、成分、含量在控制陶瓷的硬度、肌理等方面的影响,如数家珍。

原来,在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清远陶瓷处于鼎盛期,所生产的工艺瓷器在省内颇有地位,也曾外销创汇,积累了较为成熟的工艺技术和人才队伍。从1997年兄弟俩踏上陶艺创作之路至今,兄弟二人游历各地名窑,遍访名师,与多位国家级著名工艺大师合作,创作了多款限量收藏级精品,马氏兄弟在圈中渐渐有了名气。

让清远泥玩出艺术范 用艺术来定位创作

一团看似平常的泥巴,经陶匠巧手成妙器,身价倍增,动辄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工艺师受到市场的青睐。“做壶,不只是实用性,艺术性也很重要,里面要有文化和故事。”马瑞讲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

构思、画图、修改完善,做一个样品出来,供手下的技术工人模仿、批量生产,这是马瑞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弟弟负责产品设计,哥哥负责攻克技术难关,两兄弟打磨出“双剑合璧”的效果。“以300元的一件紫陶毛坯来讲,进行一般装饰,工艺价格可以翻倍,用艺术来定位创作,设计水平和质量,正超过材料、器型等因素,是紫陶价值提升的关键。”马瑞深有体会地说。说到清远紫陶,马鉴目光如炬,他展示一把将军壶,倒立90度,盖子不会脱落,“神奇的地方是,紫陶水壶受热快,1升水大约6~7分钟烧开,胚体的丰富微孔,可以大大改善水质。”他介绍,独特工艺烧制的紫陶炊具可煎、炸、炖、煮、炒各种食物,使食物原汁原味。短短几年,兄弟俩的茶艺、生活陶瓷出品年产值已突破千万元,他们对清远陶的前景信心满满。

兄弟俩苦心创作收获了不少省内外大奖:2015年,作品《年年有余》入选第八届广东省民间工艺精品展;2016年,作品《年年有余》荣获2016年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2016年《健康家居五宝》荣获岭南杯,中国(广东)民间博览会金奖。

现在,在清远能够收藏一把马氏兄弟的茶壶,几乎成为一种圈内时尚。每天前来他们作坊看货洽谈的小车停满了院子。“对于那些要求个性定制的客人,我们一般不会急于投入创作,还要细心与客人交谈沟通,揣摩分析他的个人性格,爱好,气质,才好进行图案、器形和用料等方面的设计,”马瑞说,一套个性化的产品从下单到定型,周期也是要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这种由书画家契合陶艺特性来创作,每件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是马氏兄弟手艺的一种坚守态度和价值所在。

将打造清远陶艺艺术区

虽然工厂的生产逐步迈入了效益阶段,但对于马氏兄弟来说,创新并不是一味的量化,他们始终坚持手工制作,“我现在有时间就钻研陶瓷,吸收国内外陶艺的动向和新潮流,使我们做出来的东西更有文化内涵,工艺有更高的层次,并且还能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马瑞说。随着建材陶瓷产业的发展,环境承载能力的变化,陶瓷业越来越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为清远陶瓷注入艺术活力,有望重新振兴清远陶瓷。

“发掘清远陶瓷的历史不仅保住了文化之根,而且成为清远对外展示地域历史人文的一个艺术窗口,世界各国的陶瓷爱好者都会来此寻瓷、做瓷、探寻与瓷有关的故事。”马瑞满怀憧憬地说。有关领导表示,清远对陶瓷业的转型升级会用战略的思维去谋划,用政策的手段去推动,通过科技和艺术提升清远瓷的含金量,使“一壶一山水”的魅力延伸到整个行业,为清远陶瓷产业在新的环境下找到新的出路。

清远瓷土在科技和烈焰中实现艺术升华

在马氏兄弟的陶艺陈列室,一组组散发着浑厚、端庄气息的茶壶和茶杯引人注目,马氏兄弟的清远紫陶“体如铁、明如水、亮如镜、声如磬”,特别是外观独特的龟裂肌理变化多端,陆离斑驳、古朴典雅,别具魅力。马瑞说,现代陶艺已不仅仅只是作为一种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工艺美术而存在,“实用”、“美观”、“经济”已难满足民众日益提升的审美情趣,追求个性和艺术化的消费潮流在陶艺界掀起了新一轮的创新竞争。在阅尽人间陶瓷春色后,重归自然纯朴的念头在兄弟二人的脑海中成形:“我们要做一种原始而健康的陶瓷。”

“主要是看中清远丰富的瓷土资源,各地的原料根据配方的不同,窑变的效果千变万化,对艺术陶艺的创作提供了外地难以复制的优势。”马鉴透露,其实自宋代以来,广东很多外销的窑瓷器的原料均从清远等地运来,清远瓷土历史上驰名悠久。据统计,清远瓷土、滑石、萤石、石英石、重晶石等十分丰富,优质瓷土储量6500万吨,在发展生活工艺陶瓷方面具备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而陶瓷市场的演变,令马氏兄弟看到了其中的机遇。“能否改变千人一面的日用陶瓷,在设计中加入个性化艺术及健康养生的元素,提升生活的品质呢?”复古陶艺的创意念头由此诞生。马鉴在制陶技艺上,首先改良了传统的土窑,他博采众长,引进了“可控窑变”的现代高温窑,通过电脑控制,最高温度可突破1300℃。采用多重保温技术,大大提高了窑变的操控性和环保性。马鉴说,传统的窑堂口要大,才会火力大,发热效果才好,陶器成品率才高;装窑要留好火路,添柴时才不会损坏陶器;烧窑时一定要捂得住火,让火充分抱住陶器……而现在,在他的工作室,科技的进步已令窑炉的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现在,在窑炉启动时,工人们在外面也不会觉得热得难受,因为多层保温技术的应用,窑炉外的温度也就比普通室温高一点。”

尽管如此,为突破传统陶器烹饪用品的热传导慢和容易破裂的技术瓶颈,两兄弟殚思竭虑,不断试验泥料、造型、打磨、窑温等因素的组合,在试烧近千次,烧废大小茶壶两千多只后,2016年6月,一款加热快、耐干烧的紫陶壶诞生了。这款壶汇集了阳山、秦皇山等清远12个地方的原材料,可谓清远瓷土的精华荟萃。“为了探索这款紫陶壶,我们横跨了近十年时光。”摸着日显“智慧”的头顶,憨厚的弟弟马瑞感慨万分。一遍遍实践中与紫陶一起“窑变”,兄弟俩在泥巴和窑炉间一起度过了无数的日夜,现在,从每一把茶壶上似乎还能感受到他们的辛勤汗水烙印。

25年来,火与泥的交融送走一天又一天,马鉴和马瑞在时间的刻度上恪守每一道手艺,坚守内心火热的使命感,对于他们,匠心已化为内心的一份信仰,每一件陶瓷都被视为生命线。记者曹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