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70寸电视的最佳观看距离(70寸4k电视观看距离对照表)

70寸电视的最佳观看距离(70寸4k电视观看距离对照表)

更新时间:2022-01-21 22:45:24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塞米利安在《现代小说美学》中谈及:“技巧成熟的作家,总是力求在作品中创造出行动正在持续进行中的客观印象,有如银幕上的情景。”小说文本中蕴含着大量的影视叙事因素和视觉效果,如核心故事、场景描述、人物塑造、人物的动线与时空关系的铺陈等等,这些要素让小说和影视剧在叙事与美学上有了通约性,也让小说改编为影视作品成为了可能。

最近,一些影视剧的热播也让读者们关注到其背后的小说文本。光影之外,文字怎样讲述这些故事?

《小敏家》:故事本身作为最高要素

周迅、黄磊、秦海璐主演的都市婚恋剧《小敏家》正在播出。这部剧的原著小说《小敏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小敏家》的作者为伊北,核心人物虽然是小敏一家:姐姐刘小敏、妹妹刘小捷、母亲王素敏,但伴随着小敏、小捷的先后离婚以及由此展开的新的情感关系,小说涉及的人物开始增多,彼此的关系也开始层叠复杂,并形成了一个蜘蛛网状的关系图谱。

《小敏家》的故事文本很符合现在都市题材的审美:不把叙事的重担压在一两个主演身上,而是多线并进,各自展开。由一家中的母亲、姐姐、妹妹延伸到他们的男友、丈夫、男方的父辈,呈现都市生活的众生相。如作者伊北在接受采访时说,“一家三个人离婚是一个特殊的设定,在城市化迁徙过程中,新型的人物关系带来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时代的某种面貌。”

《小敏家》的故事也切中了现下大家关心的议题,如中年人的婚恋、家庭中男性的缺席、青年人对于婚姻的犹疑……故事中,小敏和陈卓谈了三年的恋爱,彼此也没有想过要怎样把关系确定下来,更没有想过要结婚。如果不是意外的怀孕,也许就一直维持着不近不远的男女关系。小捷和徐正爱得轰轰烈烈,小捷觉得自己遇到了可以交托终身的真爱,但在最关键的时候,徐正退缩了,远走异国他乡,留下小捷一个人面对已经孕育在肚子里的孩子。这一次的打击让小捷彻底断了再婚的念头。李萍和洪卫是再婚夫妻,他们之间的信任有是有,但一点也不牢固,一旦遇到重大事情,就摇摇欲坠。

在与他人相处时,李萍对保姆始终没有信任感,素敏对两个准女婿也很难完全建立信任,所以始终提醒小敏小捷要当心,别吃亏。李萍和小敏本是同班同学,但从始至终,李萍也不信任小敏。小说展示了这些不信任,也讨论了这些情绪的社会原因。

《对手》:小说中的“画面先行”

“从呼家楼地铁站走出来的时候,老魏下意识地停了一下,抬手挡了挡刺眼的阳光。可就是停留了这么片刻的时间,身后便传来了礼貌却极不耐烦的声音:‘麻烦让一下。’不等老魏完全让开,已经有数个人影从他身边匆匆经过……这样的节奏,让老魏既陌生又熟悉——他生活的城市没有北京这么汹涌澎湃,但他的工作却像地下的暗流,静谧、曲折、湍急,甚至凶险。不过,这些让人精神为之一紧的词,表面上绝对不能显露半分。就像他此刻的样子,其貌不扬,穿着普通,反应有点迟钝,被人在电梯口扒拉了一下,也没什么脾气,慢悠悠地出了地铁站,朝站口旁边的朝阳剧场走去。所以,谁能想到老魏其实是厦州市国家安全局的一名干警呢?”

作者王小枪在其小说《对手》的开篇以老魏这一主体的一系列动作还原了喧嚣的大城市里那种快节奏的紧迫感。适合改编成影视剧的小说通常都有这样的特质——作者在写作时脑海中“画面先行”,花很多笔墨来铺陈场景,描写人物的动作,这样的写作有种强视觉效果。

由小说《对手》改编的电视剧正在播出,人物塑造上,不同于之前的谍战类作品刻画人物时的脸谱化,《对手》中的两个间谍,一个是话痨的出租车司机丈夫,一个是得了甲亢情绪不稳定的妻子,两口子为生活精打细算,为孩子争吵,为钱抱怨,一地鸡毛的琐碎生活的外壳保护这两个间谍安稳生活了十八年。

《女心理师》:“我只是一个笔随心走的小说家”

由杨紫和井柏然等主演的电视剧《女心理师》改编自毕淑敏的同名小说《女心理师》,像是这部电视剧在播出以后口碑的跌宕起伏一样,毕淑敏在写作这本小说时也并不顺遂。

《女心理师》剧照

首先就是几年的写作历程中,毕淑敏的父亲母亲先后离世,让她陷入长时间的消沉中,因此写作中断。而毕淑敏1998年到北师大学习心理学,到后来开诊所,再到2007年完成这部作品,中间有10年的跨度,到这个小说被改编,又隔了十五年,毕淑敏的小说文本可谓是跨越千山万水才抵达荧幕前。

所有类似的以一个具有话题性和专业度的内容为主题的写作,常常因为题材的创新而被关注,但是也会面临着无法满足读者预期而被批评。毕淑敏对于这部小说的认定是:“这是一本有趣的好玩的有一定意义的小说。写的是一个青年女子学习担当心理师的故事。你会在其中看到很多人和事,第一印象是悬念和奇特,深入其内,才会发现所有奇异的事情,都有内在的逻辑和意料之外的解释,人性就是如此的丰富斑斓。”

“奇异”是一个关键词,《女心理师》原小说写作尺度之大从章节标题上可见一斑,如“第五个来访者,我家婚床上躺了十个人”“第六个来访者,101个洋娃娃和我一道火化”……37万字被切碎成近五十章,女主角贺顿在各种离奇的故事中穿针引线,而遵循的依旧是其作为小说的可看性和奇观感。

毕淑敏在书中最后写道:“曾经当过生理上的医生,也当过心理医生。离开这两个行当足够远的距离之后,才有兴趣和能力眺望它们,当年只顾在其中汗流浃背地忙活。我甚至以为,在摒弃了庄严的琐细规则之后,反倒能够比较容易地把握和描绘出真相。好比一幅大比例尺的地图,虽无法将所有的小溪和茅草房都画在上面,若能标识出显著的山川河流的走向,就算完成了。这一点,敬请这两个行当的专业人士见谅,不必耽误你们的法眼端详这部小说。我不是课堂上的教授,只是一个笔随心走的小说家。”

《小兵张嘎》《龙族》:一种怀旧

从文学的意义上讲, 小说与影视剧都属于叙事艺术, 而前者的叙事艺术水准, 从题材、范围、内容,到形式、技巧、风格等的丰富性和历史的厚重感都超过后者。小说看似一直是处在一个主动的、决定性的位置,但影视这种更具传播性、受众更多的介质的良好市场表现,也反过来影响或者决定着小说的命运。

最近,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徐光耀《平原烈火》《小兵张嘎》的典藏版。《小兵张嘎》文学作品首次发表于1961年,次年出版单行本,因为同名影视作的热播,该小说迄今已发行超1000万册。徐光耀从1947年发表第一篇文学作品开始,七十多年来持续创作,《小兵张嘎》已累计印刷近七十版。

在最近的研讨会中,学者孟繁华指出,《小兵张嘎》之所以受欢迎,最重要的还是塑造了嘎子的形象。这个形象的塑造特别符合儿童的性格、心理、行为方式。其他一些形象的塑造,如罗金保的形象,包括汉奸的形象也很生动。再读《小兵张嘎》,虽然是以儿童为主角,但作者行文紧凑洗练,寥寥几笔传神,时局穿插在故事中,更多笔墨聚集在人物身上,如奶奶的出场:“且说那个小院的房间里,这时正靠窗坐着一位老奶奶。她头发花白,脊背佝偻,披着一件掩襟的褂子,盘腿卧脚地在抽针引线,缝补着一只张了鲇鱼嘴的夹鞋。她蹙着一双老眼,眉头上攒起两个疙瘩,豆粒大的汗珠儿,就在那皱纹重叠的额上排起队来。天是闷热的,可是,她一点儿都不觉得,像是一颗心化在那只鞋上了。”

徐光耀也谈及,《小兵张嘎》的热播,也让这个故事场域成为一个名利场,他在书的后记中写道:自称“张嘎原型”的人,目前至少已有四五个,他们不仅上了大小报纸,登上电视荧屏,拍了专题片,被隆重请上大会主席台,有的甚至提级提职。真称得上是红火热闹,风光无限!“我对这种事始终坚持说两句话:凡是在白洋淀或敌后抗日根据地,与日寇作过英勇奋战并有一定贡献的人,都可在‘张嘎’身上找见自己的影子,‘张嘎’是个艺术创造的产儿,是集众人之特长的典型形象。”

《小兵张嘎》海报

《小兵张嘎》剧照

2019年,作家江南的《九州缥缈录》有了电视版,他的《上海堡垒》也被改编成电影。而江南最重要的作品还要属《龙族》系列。最近,人文社也推出《龙族3:黑月之潮》新版。人文社介绍,江南的每一场签售会都爆满,一场签售的实际到场人数能有三五千之多。

《龙族》是江南于2009年开始写作的作品,《龙族》的主人公路明非原本只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他的生活无聊、单调,寄住于叔婶之家,常常要面对一地鸡毛,一直表现平平的他在高考前夕,迎来了人生的重大改变——稀里糊涂拿到卡塞尔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从此进入了龙的国度。每一代人都在十几岁的时候做梦,幻想自己是天选之子,某一天醒来,世界会因自己变得不同,即便默默无闻,也拥有保护弱小改变世界的能力。路明非身上有少年时代的我们的影子——平庸、懦弱、对世界半知半解,但怀揣梦想。

谈及《龙族》的可能结局,江南说:“一本体量宏大的作品,应该把悲喜剧都写出来,那样即使最后是悲剧让人难过也不要紧。但如果一本书陪伴很多读者共同度过了很多年,那作者就应该努力写出这个故事温暖的一面来。”不过,他也表示,这并不意味着《龙族》就是大团圆结局。

责任编辑:梁佳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施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