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三星因智能电视机而在澳大利亚饱受争议。因为三星生产的智能电视机在用户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在电视中强制推送百事广告,可用户购买智能电视可不是为了看智能推送的广告。
随着这几年ARM处理器和安卓系统普及,目前几乎所有的电视都带着所谓智能功能了,各家都在推所谓的智能电视。而从用户体验上来说,这些所谓的智能电视更像是盒子加电视,既然有盒子,何必电视再加一个智能呢?鸡肋的说法也就随之而来。智能电视是不是鸡肋呢,我们来看一下。
一、智能电视的实质
智能电视是在家庭宽带网络和液晶电视普及之后出现的产物,从时间点上要晚于HTPC。
90年代微软曾经推出过一个维纳斯计划,计划通过一个机顶盒让当时的CRT电视(大屁股的显像管电视机)上网。但是,当时的网速太慢只能看网页,机顶盒处理器太慢,CRT电视分辨率太低,这个东西体验很差,没有流行开。
而液晶电视、宽带网络、视频网站兴起之后,人们有在大屏幕电视上观看网络视频的需求,而HTPC专业性比较强,有技术门槛,于是智能电视就开始流行起来。
早期的智能电视操作系统还是简单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只有自带软件,只能支持固定的网络视频源。而随着ARM处理器的降价和安卓系统的普及,现在的智能电视基本是安卓盒子加电视的模式,这个安卓盒子附带了节目源和一些APP,帮助初级用户寻找到所需的视频内容,硬件固化到电视里面去,这就是现在的智能电视。
也有一些厂商不用安卓系统,另立门户。譬如三星的Linux和LG的Webos,自己做APP和生态链。这种智能电视可以视为一个Linux盒子或者WebOS盒子加屏幕。
二、智能电视的优劣
既然我们可以把智能电视理解成为一个盒子加电视,那么就有一个可分不可分的问题。
单独的盒子加电视,廉价的盒子是可以更换的。以前的盒子用双核A9芯片,视频支持H.264格式,最高到1080P,3D性能很弱。那么两年后我就可以换成八核A53 A57,视频支持H.265,最高支持4K视频,3D性能远超PS3的新盒子,而50寸的电视不用更换。
而智能电视的自带的功能是无法替换的,用户如果有需求只能外接一个新盒子或者购买新电视,所谓的智能功能就成了鸡肋。
从应用角度看,智能电视往往自带了一些视频源和应用,有的允许扩展,有的不允许扩展。附加功能上,一些智能电视带有语音控制等功能,但是实用性不足。
而盒子基本都是可扩展的,这个扩展包括软硬件两个部分,软件上盒子也有预装,但是基本不会限制用户的视频源。硬件上盒子一般支持USB、蓝牙、WIFI的设备连接,可以与各种外设、智能家居产品互联,充当一个控制中心的角色。而智能电视一般不提供这么多的扩展。
当然,集成在一起的智能电视也有优势,对于小白用户来说。电视买回来通过遥控器就可以看到想看的电视剧,无须学会安装APP,寻找视频源,无须知道什么叫爱奇艺、什么是优酷。在易用性上,智能电视是占优的。而厂商还可以控制加入一些附加的功能来获得额外的收入,如三星在澳洲加入的广告。一方面能帮助小白用户,一方面有额外收入,所以电视厂商还是开发所谓的智能电视。
三、什么是理想的智能电视?
能不能把盒子可升级优势和智能电视的易用性集合起来呢?
其实也很简单。厂商把智能模块做成标准件,可升级可替换就可以了。
也就是说,所谓的智能电视分成两部分,一个是传统的电视,一个是集成到电视上的盒子,这个盒子的尺寸是标准的,今后可以随着硬件升级而替换。
在软件方面,小白用户就保留小白模式,让小白可以使用内置的APP和服务,不需要学习什么就能满足要求。非小白用户给予专家模式,允许高级用户最大限度的订制自己的软硬件扩展服务。这样就可以解决智能电视升级性扩展性差的问题。
而智能电视真正智能起来,还需要突破视频播放、玩玩小游戏的功能限制,靠体系在智能家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家庭中,电视是最大的显示设备,自然也应该成为智能家居的控制中心,当人们躺在客厅的沙发上看网络电视剧的同时,是可以通过遥控器与电视的交互来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
结合智能家居,用户可以调解灯光、温度、开关门,开启窗帘,监控一下自己楼下的爱车,看看卫生间的热水是否已经烧好……。通过穿戴式设备的交互,用户还可以看看睡觉中宝宝的体温,查看下远方父母的血压和血糖……
如果是智能手机是随身数据处理中心的话,那么理想的智能电视就应该客厅数据处理中心,是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智能设备,而不是可以看看网络上的视频就叫智能电视。
所以智能电视本身并不是鸡肋,只是目前的厂家做得不够好才让它成为了鸡肋,未来的智能电视将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智能时代】智能控的最佳资讯账号,专注于研究和观察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智能领域,欢迎订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