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家电维修>电视>

90年代世界的电视机拥有量(90年代顶级电视机)

90年代世界的电视机拥有量(90年代顶级电视机)

更新时间:2022-03-08 16:30:12

“双11”临近,你的购物车是否已经严重“超载”?这几天,各大电商平台已经铆足干劲准备大干一场,“剁手党”也没闲着,他们摩拳擦掌,目标只有一个——买买买!

不过几年的时间,这个让“单身狗”们黯然伤神的日子,已经演变成全民参与的“购物狂欢节”。回顾改革开放40年,从小商铺到电子商务,从粮票到移动支付、从国产货到全球购……中国人的消费环境、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978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4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58.6亿元,到了2016年的,这两项数字分别跃升至33616.25元和332316.3亿元。“钱袋子”越来越鼓,老百姓的消费动力自然越发高涨。

消费方式:“票证经济”到电子商务

现在的90后也许很难想象,改革开放初期以及更早,粮票等票据作为一种凭证,承载了一代人的珍贵回忆。因为物资匮乏,在那个年代,没有票寸步难行。

1993年,粮票、油票等停止使用,长达近40年的“票证经济”就此落幕。人们的消费方式从“票 钱”购物逐渐转化为货币直接购物,买卖变得更加自由便捷。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品的销售与购买渠道日益多元化,百货商场、超市、便利店等雨后春笋般地大量出现,商品种类越来越多,供给渐渐大于需求。

进入21世纪,伴随互联网的崛起,电子商务等新兴消费业态发展迅猛,“无现金社会”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潮流,消费者足不出户,动动手指,网购的物品便会直接送货到家。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海淘、代购也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的购物方式。根据京东提供的数据,近三年,全球购销售额每年以三位数百分比速度在增长。

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为2.8万亿元,到2017年增长到7.2万亿元。2017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速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17.8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15%。

过去,家里采购大件儿往往需要等到逢年过节等重要节点,买一件贵重商品可能要苦等百货商场挂出打折横幅;如今,更多人选择在“双11”“6·18”等电商平台推出的购物狂欢节集中囤货,并享受这些网站为消费者提供的优惠福利和个性化服务。

消费品类:买实物到买服务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印记,改革开放初期,消费主要用来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后来,经济驶上“快车道”,属于各个年代的“三大件”开始陆续出现。

70年代末,自行车、手表、缝纫机是当时富裕人家的“标配”,那个时候,结婚有了这几件,足以引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家庭耐用消费品开始向电气化迈进,家庭青睐的“三大件”变成了冰箱、洗衣机和彩电。

1981年,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拥有彩色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的数量分别仅为0.6、6.3和0.2台,而到了2017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年末彩色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拥有量分别达到123.8、95.7和98台。

进入90年代,空调、录像机、电脑成为家庭新宠,高品质开始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2000年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市场供给水平的提升,居民消费由实物型向服务型转变。

根据京东提供的数据,5年来,科技类、服务类、时尚类、养生类、健身类、日常生活类商品实现了高幅度的增长。其中,奢侈品、面部护理、香水彩妆、健身及运动消费等品类销量实现了超过200倍的增长;手机通讯、智能设备、装修维修、清洁服务等销量增长超过100倍。

消费观念:省吃俭用到超前消费

四十年前,商品数量和种类匮乏,人们手头也难谈宽裕,每人每月分到的粮票和油票都是有限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便宜、耐用成为人们购物的首选标准。

此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零售业态变得多样,商品空前丰富,从80年代的蛤蟆镜、喇叭裤,到今天的手机、pad,消费者有了更多自主选择的权力。

根据2017年京东消费数据分析,70后、80后家庭消费属性明显,他们最爱购买的品类为服饰内衣、食品饮料、家用电器;而90后已开始成为消费中坚力量和奶爸奶妈群体,他们最爱购买的品类为食品饮料、母婴、服饰内衣;00后热衷于进口商品,其消费额在其总消费额中占比超过25%,是所有代际中占比最高的。

除了现金交易,便利的支付体验带来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也进一步助推了市场的繁荣。根据人民银行发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末,全国人均拥有6.6个账户,人均持有4.81张银行卡。

面临各种消费需求,网贷平台以及花呗、白条等借款平台以较低的门槛,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便利,也进一步刺激了人们超前消费习惯的养成。蚂蚁花呗发布的报告显示,在中国近1.7亿90后群体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4500万。即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使用花呗,而在购买手机时,76%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

为了应对“互联网新生代”的消费行为变化,各银行信用卡紧盯年轻客群需求,不仅卡面追求“高颜值”“时尚感”,而且积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扩大移动支付应用场景。

如今的消费者,已经告别了“先存钱后花钱”的传统观念,而是合理运用各大银行的信用卡、花呗、京东白条等花样繁多的信用消费方式,来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方式。“先享受后付钱”正受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你是否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些消费新变化?

出品人:陈凯星

策划:齐慧杰

监制:朱斯哲 何强

统筹:王浩程 陈倩

制图:唐颢宸 黄康懿

文案:王浩程 尹思源 张家溪

技术支持:新华社新媒体中心智能编辑部&京东&来画视频

,